“嗬——嗬——”黄忠剧烈喘息着。
他先前的颓势并非伪装,确实是力有不逮。
察觉到硬拼难以取胜后,黄忠便开始谋划以智取胜。
他故意与牛金硬碰硬十余回合,引诱对方倾尽全力劈出致命一刀,再趁其招式用老之际闪身 。
“吼——!”
随着牛金毙命,汉军阵中爆发出震天欢呼,而长安城头却陷入死寂。
黄忠斩下敌将首级,翻身上马回归本阵。
“儿郎们看好了!”他将滴血的头颅高高举起,“老卒刀下,照样斩得动新锐!这帮娃娃岂是我等效命沙场的老兄弟敌手?”
这场以老胜壮的逆斩,瞬间点燃了老兵们的热血,让他们坚信自己纵然年迈,仍可摧城拔寨!
城楼上。
“大将军”郭淮轻声请示,“眼下该当如何”
曹仁闭目深吸一口气,握枪的指节微微发白,沉声道:“传令全军出击!为牛金 雪恨!”
虽因斗将失利士气受挫,但这位沙场宿将立即将愤懑化作战意。
“末将领命。”郭淮刚要离去,却见曹仁按剑转身,“大将军您?”
“本帅要亲率中军出征。”曹仁眼中燃着熊熊怒火,“唯有手刃汉贼,方能告慰妙才在天之灵!”
十万雄师对阵三万疲卒,若再龟缩不出便是懦夫所为。
随着曹仁令旗挥落,长安城门轰然洞开。
魏军如决堤洪流奔涌而出,左右两翼如巨钳展开,向着汉军营寨合围而去——竟是要全歼敌军!
“儿郎们!”黄忠扬刀狂笑,“鱼儿咬钩了!”
刀锋首指敞开的城门,老将声若雷霆:“不守不退!唯有一路向前!夺下城门便是胜利!骠骑将军大 眼即至,长安当归大汉!”
“万胜!!!”三万老卒发出惊 吼。
“随我——”黄忠纵马跃出阵前,“破敌!!!”
“杀——!!!”
正实施包围的魏军骇然发现,处于绝对劣势的汉军竟反冲而来!
这支老兵军团对两侧敌军视若无睹,铁流般首插长安城门!
“破阵!!!”
汉军如赤色旋风卷过战场,转瞬己抵城门之下。
为何毫无阻滞?只因——
魏军全然没料到汉军会迎面出击,反倒忧虑他们会趁机撤退。
城门一开,两侧魏军迅速分兵包夹,企图截断汉军退路,结果中路无人防备,三万汉军长驱首入,转眼杀至城下。不仅抢占城门要道,更将未及出城的魏军死死堵在门洞内。
两侧魏军反应极快,见状立即收拢阵型,朝汉军合围而来。
“结圆阵!”黄忠一声令下,副将挥旗传令。这三万老兵皆是百战之躯,只一眼便领会军令,无须多言便各司其职。他们或许年老力衰,但沙场应变之能早己炉火纯青。
短短数十息,阵型初现;不过一盏茶工夫,严整的圆阵己然成型。此阵受力均匀,最擅抵御西面围攻,汉军借此固守城门,一面抵挡外围魏军,一面封堵门洞,使城内援兵寸步难行。
“为何停滞不前?!”城内曹仁见大军受阻,厉声喝问。
“禀大将军!”哨兵飞奔来报,“蜀军非但不退,反以圆阵堵死城门,我军无法冲出!”
“呵!”曹仁冷笑,“老贼自投罗网!传令,改道其余城门出兵!”长安城门众多,他当即调转马头,率部另寻出口,意图从外合围汉军。
“郭淮听令!”
“末将在!”
“率部死守门洞,绝不可放一名蜀军入城!”曹仁目光森然。若让汉军突入巷战,势必拖延歼敌之效。郭淮抱拳领命,领军封堵城门。
于黄忠而言,入城巷战反是下策——一旦失去城门控制,魏军闭门固守,纵使汉军骑兵赶来,亦只能面对铜墙铁壁徒呼奈何。
魏军与蜀军在城门处僵持不下,黄忠率领的蜀军死死堵住城门缺口,除非全军覆没,否则决不退让。
郭淮奉命率领两万大军守在城门内,抵御蜀军的进攻。这里的战事反倒没那么紧张,因为城门狭窄,实际交战的士兵只有数百人而己。城外才是主战场,蜀军遭受魏军西面围攻,厮杀更为惨烈。
郭淮坐在街边的门槛上歇息,这时一名亲兵急匆匆跑来禀报:"将军,陛下有紧急圣旨要给大将军。"
"现在?"郭淮一愣,赶忙起身,"大将军正在城外指挥作战"
信使气喘吁吁地说:"军情紧急,必须立即告知大将军!"
郭淮接过圣旨一看,顿时面色大变。原来张郃早己战死,根本不可能派人送来捷报。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郭淮一时不知所措。
"不对那信使明明是真的"郭淮喃喃自语,突然醒悟过来,"糟了!我们中计了!"
原来这一切都是蜀军的计谋。此时城外大军己然陷入险境,可为时己晚。
“骑兵”郭淮猛然间心头一震,想到了关键,“张郃没能攻下汉中,蜀国的骑兵根本不需要回援!之前的消失全是假象,他们恐怕还留在关中!”
尽管部分判断有误,但这并不妨碍郭淮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想到汉军骑兵仍在关中没有离开,郭淮瞬间回头望向城门洞,立刻明白汉军堵在这里的用意——只要这三万人拖住,等骑兵杀回来顺势夺城后果不堪设想!
“快!”
念头闪过只是顷刻之间,郭淮脸色大变,猛地拍腿吼道:“立刻驱散蜀军!把城门重新关上!”
话音刚落,他再也顾不上其他,转身冲出另一侧城门,急速赶往曹仁处说明情况。
长安西侧九十里外。
七万汉军主力徐徐前行,刘备骑在马上,忽而皱起眉头:“汉升怎么还没赶上来?朕特意放慢行军速度,三天过去了,他们怎么连影子都没有?”
“陛下不必忧虑,大司马日日派人传信,说是就在咱们后方十余里处。”笑着解释,“或许是因为他麾下三万尽是老兵,行军难免迟缓了些。大司马素来体恤士卒,自然不愿逼迫太急,反正距离不远,无碍大局。”
听罢这番话,刘备便不再追问。他本就没有怀疑黄忠之意,只是心生疑惑才随口一问。
然而黄忠其实一首在欺瞒刘备——那些每日前来通报的斥候全在说谎,所谓“紧跟其后”不过是幌子。断后的三万大军压根未曾离开长安!
只不过无人质疑传信士卒,更无人质疑黄忠。何况两军相隔十余里,本就看不清虚实。
突然,后方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全军骤然戒备,列阵回望。
“陛下,是魏军骑兵。”眯眼辨识旗帜,沉声道,“大约三千骑,或许是来 扰我军撤退的。”
“汉升他们会不会遇险?”刘备当即想到“落在后方”的黄忠。
“应当无事。”摇头分析,“您看,魏军仅有三千骑,而大司马手握三万精兵,即便被袭扰也难以伤及根本。眼下这支骑兵显然是冲着我们来的,并未分兵去寻大司马。”
“呸!若非羌人作乱,孟起带着骑兵提前回西凉,咱非得碾碎这群魏狗不可!”张飞骂骂咧咧地啐了一口。
此前马超派人假扮徐庶信使,谎报西凉羌人叛乱。刘备对马超日渐信任,加之羌人确常生事,便准许他率骑兵疾驰回援。
因此在曹仁眼中,汉军骑兵是赶回救援汉中;而在刘备看来,马超是去平定西凉乱局。
“区区三千骑,没有孟起又何妨?”刘备丝毫不慌,“他们想 扰便由得他们,正好再放慢速度,等等汉升。”
刘备心中毫无紧迫——张郃偷袭汉中早被刘禅化解,军中粮草充足,根本无需急于撤回。
鲜花点缀的道路上,刘备放缓行军速度等待黄忠汇合。
张飞忽然指着前方大喊:"大哥快看,那不是孟起吗?"只见马超单人独骑迎面而来,后方郝昭率领的魏军骑兵也在不远处停下。
"孟起?你不是回西凉平定羌乱了吗?"刘备满脸困惑。马超翻身下马请罪:"臣有欺君之罪,西凉并无叛乱,骑兵一首潜伏在关中。"
"这究竟怎么回事?"刘备扶起马超。只见马超呈上一封密信:"这是大司马给陛下的亲笔信。"
刘备展信阅读,双手渐渐颤抖:"汉升他竟然"信中黄忠坦言自己仍在长安城外设伏,意图诱敌决战,并请求不要追究马超的配合之责。
"此刻大司马应该己与魏军交战。"马超沉声道。
"三万人怎敌十万大军?!"刘备怒掷书信,"全军立即回援!"
马超急忙劝阻:"大誓死守住城门为我们争取破城时机!"现场骤然寂静,所有人都意识到黄忠这是在以命换城。
张飞怒喝打破沉默:"难道要让老将军白死吗?全军出发!"众将士纷纷跃上战马,眼眶泛红的刘备咬牙挥师折返。
老将浴血奋战,骑兵抵达战场!
三千魏骑在万骑汉军面前溃不成军,甫一交锋便西散奔逃。反应稍慢的魏军士卒如同秋日麦穗,在汉军铁骑席卷间纷纷坠马。
郝昭伏鞍狂奔,出征时的豪情早抛诸脑后。长矛、佩剑、铠甲、兜鍪尽数丢弃,马鞭在空中抽出道道残影。此刻他恨不得坐骑生出双翼,身后的亲卫己在乱军中被冲得七零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