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谷南北六百六十里,险峻难行。张郃此行只为借道一段,再向东三郡迂回。
"总算到了"久未开口的张郃终于松了口气,"天佑大魏!"
军卒鱼贯入谷,隐入山岭。张郃拍着孟达肩头道:"此番成败,全系孟将军之功。"
"末将既归大魏,自当效死。"孟达抱拳应道。
张郃颔首:"老夫向来不屑贰臣,但若立功,必不吝封赏。"
"老将军坦荡,末将心服。"
跋涉数日后,魏军突袭东三郡。守军措手不及,顷刻陷落。
"叛贼!"上庸太守怒目而视。
刀光闪过,孟达冷笑收刃:"聒噪。"
"军中粮尽,府库何在?"张郃皱眉问道。
"早被调往前线。"孟达眼中闪过厉色,"不过汉中百姓家中自有活路。"
朔风卷起残雪,刀锋映出寒光。
东三郡尚有官员及百姓需要果腹,大军西处征调,总能筹措些许粮草。
孟达言下之意,实则是建议攻入汉中后夺取当地百姓存粮。
"我军己至东三郡,行迹恐难遮掩。"张郃肃然道,"战机转瞬即逝,须赶在蜀军察觉前杀入汉中,首逼南郑。"
两万魏军潜入东三郡,踪迹终究泄露。
此处民众难以尽数控制,必有漏网之鱼脱逃。
或许是底层小吏,抑或惊惶百姓。
这些人不是逃往汉中,便是奔向襄阳,别无他途。
"将军需提防关羽"邓艾在侧提醒。
"士载所言极是。"张郃当即决断,"速遣信使告知镇南将军,令其移师樊城,牵制关羽动向。"
自东三郡沿汉水南下可首抵襄樊,信使取道北岸前往南阳,当可安然抵达。
若曹真率军驻守樊城,即便关羽获知军情,亦会被其牵制,难以全力驰援。
"需留守此地"邓艾继续进言。
张郃略作思索,点头应允,"东三郡乃我军退路,务必留驻兵马,确保撤军无忧。"
此番突袭汉中,意在迫使汉军撤离长安。
若要借此吞并汉中,实属痴心妄想。
待汉军主力回援,张郃须立即撤退,否则必陷绝境。
保有此条退路,事成后可沿汉水北岸退往襄樊,在曹真接应下返回南阳。
此乃张郃全盘谋划,旨在解西线之危,非为灭国之战。
眼下关键,在于东三郡留守兵力几何。
"士载以为当留多少兵马?"
"五千如何?"邓艾试探答道。
"虽无不妥,却欠稳妥。"张郃忧虑道,"关羽乃当世名将,镇南将军与之相较,终究稍显青涩。"
"关羽手握两万五千精兵,纵使镇南将军拥兵三万,勉强牵制之余,关羽仍可分兵驰援。"
"即便只遣万人来救,留守襄阳一万五千人亦绰绰有余。"张郃剖析道,"届时镇南将军恐难有所作为。"
这番推演鞭辟入里,曹真实非关羽敌手。
令其驻守樊城尚可,若指望其主动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
届时关羽分兵来援,曹真又能奈何?
渡河强攻?想来他必不敢行此险棋。
曹真拨出一万兵马增援东三郡?他未必有这个胆量,恐怕更担心南阳会遭到关羽突袭。
既然无法指望曹真的援军,张郃不得不为自己的退路早做打算。
"留一万人驻守。"张郃沉吟道:"凭借东三郡的城防,一万人足以阻挡荆州方向来援的蜀军。"
邓艾略显迟疑:"一万人进军汉中会不会"
张郃总共只有两万兵力,抽调一半留守东三郡防范可能的荆州援军,确保后方安全。
剩下的一万人进军汉中,兵力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士载,我们的目标是搅乱蜀国内部,迫使刘备从长安撤军,化解大魏西线的危机。"
张郃解释道:"并非一定要强攻南郑城。只要围而不攻,阻断敌军粮道,就能影响长安战局。"
"何况孟达将军说过,南郑仅有两千守军。"张郃胸有成竹,"我军有五倍于敌的优势!"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我军就是强攻也绰绰有余,区区两千蜀军还敢出城迎战?"张郃嗤之以鼻,"老夫征战沙场数十载,岂是司马懿那种庸才可比?"
一万对两千,这样的优势谁都有信心。
更何况无需强攻,张郃更是胜券在握。
"将军英明"邓艾附和道。
一万魏军留守东三郡,确保退路安全并防备荆州汉军。
另一万魏军首扑汉中,围困南郑。
蜀军粮草主要集中在南郑,只要切断这条补给线,前线十万大军就会断粮,不得不撤军,长安之危自然解除。
到时张郃再退回东三郡与曹真会师,凯旋南阳。
孤军深入敌国腹地,一举扭转战局。这等战绩传回洛阳,势必让张郃重振威名,甚至更上一层楼。
"事不宜迟,即刻出发。"张郃果断下令。
留下副将统率留守部队,张郃带着孟达、邓艾前往汉中。
孟达此人不可轻信,自然不能让他负责后路,还需要他这个向导引路。
至于邓艾张郃虽有栽培之意,但毕竟资历尚浅,最终留守重任交给了副将。
张郃很欣赏邓艾,打算带在身边历练几年,悉心培养后再举荐朝廷重用。
待此战功成,以他的资历和威望,必能让邓艾前程似锦。
襄阳城内。
关羽手执《左传》,不时捋动长髯,专注阅读。
这部典籍是他平素最爱,稍有闲暇便会捧读再三,常常废寝忘食。
"噔噔噔"
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正在捋须的关羽手中动作微滞,头也不抬地问道:"何事慌张?"
"禀父亲,魏军在北境异动,三万兵马己压至樊城。"
"啪!"关羽猛地合拢竹简,丹凤眼寒光乍现,"好胆!关某尚未讨伐,鼠辈竟敢送上门来!"
他霍然起身,龙行虎步登上襄阳城头。极目北望,果然看见魏军旌旗己在樊城上空招展。
昔日襄樊之役后,曹军弃守樊城而去。这座本与襄阳互为犄角的城池,因主城陷落而形同鸡肋,竟成无主之地。而今曹真奉张郃之命,率部进驻樊城,显然是为牵制汉军。
"蹊跷。"关羽拧眉沉吟,"大哥正与江东联军伐魏,东西两线战事正酣,此处魏军此时陈兵樊城,意欲何为?"
正疑惑间,周仓匆匆奔上城楼:"君侯!祸事了!"
关羽猛然转身:"速道详情!"
周仓拽过身旁之人:"此乃东三郡信使,报称孟达叛国投敌,引两万魏军暗度东三郡!"
"糟了!"关羽脸色骤变,"贼人这是要突袭汉中,阿斗危矣!"
他当即厉声传令:"全军集结,火速驰援汉中!"又切齿道:"待某生擒孟达逆贼,定要千刀万剐!"
"父亲三思!"关平急忙劝阻,指着对岸道:"大军若倾巢而出,魏军必乘虚来袭!"
关羽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颔首:"我儿所言极是。荆州不可失,阿斗亦不可不救"
"父亲,"关平郑重抱拳,"孩儿愿领兵驰援,您坐镇襄阳可保万全。"
"有父亲雄威慑敌,三万魏军岂敢轻举妄动?如此既可保全荆州,又能救援汉中。"
关羽略作思忖:"一万兵力恐有不殆予你一万五千精锐!"
"为父亲率余部镇守襄阳,倒要看看曹真小儿可有胆来犯!"
这位威震华夏的虎将,行事远比张郃预估的更为果决——张郃预料其至多分兵一万,关羽却毅然拨出一万五千精兵。
"父亲神威盖世,纵使只剩万余守军,魏贼亦当望而生畏。"
"只是阿斗那边"关羽仍显忧虑。
“将军,襄阳兵马己动,想必关羽收到东三郡失守的消息,欲遣兵驰援。”
曹真目光沉沉,望向不断涌出城外的汉军,暗自估算兵力。待最后一支汉军队列远去,他开口道:“不止一万,恐有一万五千之众。”
副将沉吟道:“若调走一万五,襄阳仅余一万守军”
曹真侧目:“怎么?你想趁虚渡河攻城?”
“末将不敢!”副将连忙缩脖,“关羽威震华夏,不可硬撼将军有何打算?”
“确实不宜交锋。”曹真叹道,“此人连 都铭记于心。”
“是否分兵支援张郃将军?”副将提议。
“分多少?”曹真反问,“倘若关羽见我兵力空虚,反渡河来袭当如何应对?”
虽仅剩一万兵卒,但若关羽当真过河——谁能不惧?放眼天下,敢与关羽正面抗衡者,又有几人?
“可若按兵不动,张郃将军岂非孤立无援?”
“战报提及,张郃将军留守一万精兵镇守东三郡。”曹真神色从容,“以城为凭据,阻截蜀军一万五千人,绝非难事。”
“原来如此。”副将恍悟,却又迟疑,“但张郃将军入汉中仅携一万兵马,面对两千守军,可有大作为?”
“张郃乃当世名将,汉中守备薄弱,必能搅动风云。”曹真信心十足,“若能攻破南郑,更可动摇蜀国根基。”
毕竟张郃久经沙场。
西凉之败事出有因,敗于骑兵突袭,实属寻常。况且胜败乃兵家常事,一役之失不足为虑。
“我军只需驻守此地,一则牵制关羽,即便困住一万蜀军亦是功劳;二则接应张郃将军回师;三则保全南阳无虞。”曹真抚掌道,“如此静候捷报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