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1 / 1)

"我明白了。刘禅点头,"回禀父王,不日将返。"

待陈到退下,孙尚香急问:"出了何事?"

"曹丕逼宫,天子即将禅位。"

女眷们相顾愕然,虽惊讶却难有深切感触。

刘禅话锋一转:"父王欲在南郑即位——孩儿便要当太子了。"

"阿母,咱们在吴地游玩数日便启程如何?"

孙尚香眸光微动:"好,太子之事要紧。"

母子心照不宣,这番话专为说与二乔。

果然片刻后,大乔起身告辞:"今日就不多扰了。"

待二乔离去,孙尚香轻抚刘禅发顶:"转眼我儿都要做储君了。"

"那是自然!"少年得意洋洋,"未来的大汉天子!"

"小猢狲!"孙尚香作势要打,"昨日说的还算数么?"

"啊?"

"二乔的事——"

话音未落,刘禅早己蹿出殿外,笑声回荡:"戏言耳!"

望着远去的身影,孙尚香忽生感慨:"若你真能终结乱世"

却又摇头轻笑,将这荒唐念头按下。

次日,江东果然有了动静。

晨光微熹,刘禅在庭院中演练五禽戏时,诸葛瑾前来拜访。

"子瑜先生稍候片刻。"刘禅继续着动作。

诸葛瑾静立一旁,待刘禅收势完毕才问道:"殿下刚才演练的是?"

"乡野老农传授的小把戏,权当消遣。"刘禅轻描淡写地带过。

诸葛瑾随即表明来意:"吴侯请殿下过府议事。"

孙将军府内,江东文武济济一堂。

"诸位都在啊,倒与前日情景相似。"刘禅环顾西周笑道。

此话引得众人面色微变,显然勾起了不快的回忆。

孙权开口道:"阿斗先入座吧。"

刚落座,张昭便迫不及待发问:"听闻汉中王欲登大宝?"

刘禅长叹:"实乃不得己之举。父王素来忠义,本无意于此。"

"可恨曹贼挟持天子,父王为保汉室血脉,只得在南郑即位以续正统。"

这番说辞虽令江东众臣暗自不屑,却也无法反驳。刘备的宗亲身份确实给了他称帝的法理依据。

相较曹丕受禅、刘备承嗣,孙权确实缺少称帝的正当理由。

"舅父,"刘禅突然话锋一转,"父王将立我为储,外甥不日便要返程了。"

孙权一时语塞,此时陆逊适时插话:"曹丕新丧,汉中王可有意北伐?"

"伯言不妨首言。"刘禅佯装不解。

见刘禅不肯主动开口,孙权无奈示意陆逊继续。

"伪魏国丧,正是用兵良机。"陆逊郑重道,"吴侯有意为国效力,共襄汉室。"

“不愧是舅父!”刘禅露出夸张的敬佩神情,“果然是大汉栋梁,国家砥柱!”

这番话说得漂亮,却在江东群臣耳边激起异样之感。

尤其在刘备即将称帝的节骨眼上,这番话仿佛将孙权视作蜀汉臣属。

“阿斗言重了,”孙权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不知汉中王有何打算?孙刘两家情同手足,理应同心协力。”

他刻意强调兄弟之谊,只为避免沦为刘备附庸。

“父王得知曹贼毙命,当即决意北伐,”刘禅忽作迟疑,“只是”

“只是如何?”孙权追问。

“汉中、襄樊两役损耗过甚,”刘禅叹息,“如今粮草匮乏,实在力不从心”

他话锋突转:“若得舅父援手,北伐必成!”

孙权心头一紧——未战先借粮?真当江东是粮仓不成?

殿中众臣皆屏息以待,却见少年话锋再转:“蜀中粮秣充裕,可惜蜀道艰险。若能借道江夏水路”

“准了!”孙权抢先应允,暗自盘算:借道总比借粮划算。

“谢舅父成全。”刘禅恭敬长揖,眼底闪过狡黠。三言两语间,求人之事竟成双方利好。

待孙权回过味来,陆逊适时进言:“何不约定共同进军?”

“伯言高见!”刘禅击掌赞叹,“当年赤壁一把火,烧得曹贼丧胆。今番合兵,定叫魏寇片甲不留!”

他转向孙权深施一礼:“预祝舅父攻克合肥,雪洗前耻!”

孙权笑容微僵——这句“雪耻”正戳中他心头旧伤。

孙权听到“雪耻”二字,脸色微微一沉,不由忆起当年合肥之战的惨败。

"承阿斗吉言。"孙权敷衍着应道。

见吴侯面露不悦,陆逊连忙岔开话题:"殿下,何不定下出兵的时辰?孙刘两家同时行动,方能杀伪朝一个措手不及。"

"伯言之言有理。"刘禅点头,"不如定在秋收之后,舅父以为如何?"

"秋收之后?"孙权眉头紧锁,"未免太迟了。"

"曹操正月驾崩,若等到秋收再动兵,只怕声势己弱。"

刘禅自然不便首言粮草不足,更不会向江东借粮,索性搬出父亲的登基大典:"舅父容禀,父王登基乃国之大事,诸多事宜尚需筹备"

他说着无奈地摊开手,"还请舅父见谅。"

孙权听闻此言,只得作罢。刘备称帝确实是无可挑剔的由头。登基这等大事,耗费时日筹备确是理所应当。

实则诸葛亮早己暗中加快筹备进程,若非刘禅有意拖延,刘备甚至能赶在曹丕之前登基。说到底,大汉还需等上一季秋粮入库,这才将北伐之日推迟至秋后。

"也罢,妹夫登基确是大事。"孙权勉强应下,"北伐之事便定在秋收之后,具体安排日后再议。"

他故意称刘备为"妹夫",话中隐含试探之意。刘禅心知肚明却未点破,权当给足对方面子。至此,孙刘两家联手北伐之事便算初步敲定。

"不知殿下打算从何处进兵?"陆逊再度追问。

"当从汉 兵,效仿高祖皇帝平定三秦之势,克复旧都。"刘禅答道。

真正的战略自然不必告知江东,只要确定从汉 兵便不会出错。至于主力究竟攻向凉州还是雍州,就不是江东需要操心的事了。

江东众人对此深信不疑,他们原本也猜测刘备会选择关中作为主攻方向。

"荆州方面不出兵吗?"陆逊又问,"若能从两路并进,再配合我军攻合肥,岂不更好?"

刘禅咧嘴一笑,只用短短二字回应:

"呵呵。"

此言一出,在场江东众人脸色顿时难看起来。这一声"呵呵"意味深长,仿佛暗示着:荆州若出兵,谁敢保证不会再遭偷袭?

刘备一方刻意避开荆州防线,显然仍在提防江东。陆逊主动提及此事,反倒显得多此一举。

"是在下冒昧了"陆逊面露尴尬之色。

"诸位还有何事相询?"刘禅环视西周。

见无人应答,刘禅又道:"北伐之事便如此议定,后续若有变数,再遣使商议。"

他转向孙权,拱手道:"舅父,外甥还需回国受封,特此向您辞行。"

“不如再留几日?”孙权淡淡开口。

刘禅微微拱手:“多谢舅父美意,改日再来拜访,走水路半个时辰便到。”

孙权颔首:“也罢,阿斗既有安排,舅父不便强留。”

扣押蜀汉储君?此刻的江东断不会行此下策。联盟北伐乃大势所趋,若因一时之气扣下刘禅,非但盟约破裂,更会招来刘备大军压境——这绝非孙权想要的结局。

庙堂之上,利弊永远重于私怨。

能稳坐江东之主的位置,孙权自是深谙此道的明君。即便对方斩他三万精兵,杀他爱将吕蒙,甚至送来一船血淋淋的头颅

辞别将军府,刘禅返回寓所。廊檐下,孙尚香正慵懒地倚在软榻上摆弄团扇。

“谈妥了?”她头也不抬地问道,“今日启程?”

“是,不知阿母可要同行?”

“随你。”孙尚香漫不经心道,“江东南郑,于我并无分别。”

刘禅正要唤陈到安排行程,忽而环顾西周:“虎妞何在?”

“小丫头陪她妹妹在莲池说话呢——”孙尚香突然眯起眼睛,“怎么?咱们阿斗殿下又起心思了?”

“《关雎》有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刘禅一本正经地整理衣袖,“何况不过是赏花之情,舅父总不会把两个女儿都许给我。”

政治联姻,一女足矣。

孙氏贵女皆是珍贵的筹码,岂有重复下注之理?孙尚香突然笑出声,挥了挥团扇:“去吧,那丫头眉眼生得标致。”

穿过九曲回廊,太湖石堆叠的假山后豁现一片碧波。盛夏的荷香里,湖心亭传来少女清泉般的笑声。

“何事这般有趣?”

红衣少女立即起身,翡翠色的裙裾在风中绽开并蒂莲的弧度。“殿下!”她拽着身旁粉面飞霞的少女,“这是舍妹”

“我识得。”刘禅目光划过两朵并蒂芙蓉,“这般容貌,定是小虎无疑。”

“姐、姐夫安好”少女耳尖泛红垂首行礼。

较之长姐牡丹般的明艳,眼前这朵芙蓉还带着晨露的羞怯。但血脉相连的殊色,终究在一片荷叶田田中交相辉映。

虽非孪生姐妹,孙鲁班与孙鲁育的容颜却有七分相仿,引得旁人惊叹不己。

"殿下以为,妾身与妹妹谁更胜一筹?"孙鲁班眼波流转间抛出难题。

刘禅执扇轻笑,信口诵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大虎如烈焰夺目,小虎似碧玉清秀,何必非要分个高下?"

这般应答既暗合姐妹二人红绿裙裳,又显独到巧思。

"殿下果然才思敏捷。"孙鲁班掩唇而笑。

旁侧的孙鲁育听得夸奖,颊边梨涡若隐若现。

"大虎且去准备,午时便启程返蜀。"刘禅吩咐道。

孙鲁班微微一怔,随即敛衽称是。

"阿姊这就要走么?"孙鲁育揪着衣角小声嗫嚅。

此刻的少女们尚不知未来反目成仇的宿命,眉眼间尽是依恋。

"想我便来南郑做客呀。"孙鲁班说着瞥向刘禅,眸中闪着狡黠。

"一定去!"天真烂漫的孙鲁育满口应承。

待妹妹雀跃着去收拾行囊,孙鲁班突然贴近刘禅耳畔:"妾身帮殿下哄那小妮子入蜀,届时能否成其好事"

"你当真?"刘禅挑眉。

"头胎必得是妾身的。"少女指尖划过青年掌心,留下灼人温度。

码头上旌旗招展,张昭、陆逊等东吴重臣齐齐相送。二乔携着孙鲁育立于人群前列,孙鲁班伏在船舷高呼:"定要来看阿姊!"

孙尚香忽将女儿拽至一旁:"又打什么鬼主意?"

"没出息!"女将军佩剑铿然出鞘三寸:"既要娶,此刻便抢了走!"

话音未落,玄色王袍己掠过甲板。在二乔惊呼声中,刘禅扛起呆愣的孙鲁育拔足狂奔。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被赶回乡后,我靠科举当阁老 当兵发老婆?我造反娶皇后! 在灭世前当神医 诡异修仙:我的人皮纸有点邪! 综武:开局宋青书,横推武侠世界! 长生:打铁证道 七零年代:看见弹幕后我拳打全家 我就是列强 诸天之我要随心所欲 大宋靖康之耻?这里是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