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 7 章(1 / 1)

“吾儿能有这般见解,确实令为父欣慰。”刘备捻须笑道。

诸葛亮随即问道:“那少主以为此战当打不当打?”

“此事需两说。”刘禅的回答让二人一愣。

刘备不解道:“此话怎讲?”

“若能免战自是上策。汉中之战耗损颇多,荆州继续休养为宜。”刘禅顿了顿,“但若势在必行,也非不可一战。”

“此话当真?”刘备追问,“如今益州粮草短缺,恐怕难以支援荆州。”

“父王虽不能首接相助,但只要坐镇汉中,便可牵制曹操主力。”刘禅从容道,“况且仲父乘胜出兵,曹军新败士气低迷,此战未必不可为。”

刘备与诸葛亮若有所思。

刘禅见状补充道:“不过需谨防江东态度。”

“此话怎讲?”诸葛亮眉头微皱。

“孙刘联盟早己名存实亡。”刘禅正色道,“父王莫非忘了湘水划界之事?”

刘备神色阴郁,并非因刘禅而起,而是为湘水划界之事烦忧。

昔年那笔"借荆州"的糊涂账,终究引发了后续诸多争端,最终以湘水为界落下帷幕。

赤壁硝烟散尽后,荆州七郡尽归三家:曹操握南阳、南郡;刘备据江南西郡;孙权得江夏。后周公瑾夺南郡予吴,自此荆州三分鼎立——北曹、中孙、南刘。

如此格局下,孙权所占南郡竟成夹心之地,既要抵御北方曹军,又要防范南方刘备,反倒成了蜀汉的屏障。江东岂肯长久代人受敌?

恰逢刘备欲取西川,需借道南郡。鲁子敬遂献计:"何不将南郡这烫手山芋予刘玄德?"美其名曰借荆州,实则既做顺水人情,又能转移曹军兵锋。双方就此达成默契。

待刘备平定益州,孙权忽生悔意欲索还南郡。刘备岂肯归还?若失南郡,则荆益二州将被拦腰截断。遂以"待取凉州后归还"相搪塞。

孙权怒而陈兵江夏,关羽自荆州出师相迎,两家几欲兵戎相见。值此危急之际,曹操突袭汉中,刘备被迫与孙权议和,终以湘水为界重分荆州:刘备保有南郡及武陵、零陵,孙权得江夏、长沙、桂阳。表面上两郡换一郡,实则孙刘联盟己名存实亡。

"父王,孔明先生。"刘禅肃然进言,"三足鼎立之势,此消彼长。曹强则孙刘合,今汉中新胜,焉知曹孙不会联手?更遑论尚有'借荆州'之怨,不可不防。"

闻言,刘备与孔明相顾失色。

自湘水划界,孙夫人即返江东,夫妻情断。此事足见孙刘之盟早成空谈,不过因曹操势大,世人忽略江东威胁罢了。经刘禅点破,二人蓦然警醒。

刘备沉吟片刻,面露忧色道:"两家此前险些兵戎相见,如今江东再起觊觎荆州之心也非意外。"

"主公,世子所言极是。"诸葛亮正色进言,"曹操势大难制,孙刘联盟本是上策。"

"而今曹操虽坐拥北方,然汉中之败使其锐气尽挫。"

"反观主公连年征战,先取荆州,再得蜀地,后克汉中,如旭日初升,锋芒难当!"

"这般形势下,世人皆见主公威势日隆。"

"加之大王乃汉室宗亲,难免使人想起当年光武中兴之景。"

"值此之时,曹孙两家暗中结盟恐非妄言。"

天下三分之势,说到底便是次席与末席合力抗首的局面。

昔日曹操独霸北方,孙权与刘备不得不联手抗曹。

现今曹操实力虽强,然刘备异军突起,更兼汉室血脉,大有复兴汉室之势。

如此情势之下,孙氏暗通曹氏确有可能。

况且孙权亦怀壮大之心。

原先三家格局本为曹居首,孙次之,刘居末。

可刘备屡战屡胜,己有凌驾孙权之势,孙权岂愿屈居末席?

"如之奈何?"刘备眉头紧锁,"若曹孙合兵犯境,益州无力驰援,云长危矣!"

大军刚经历两年苦战,蜀中财力枯竭,再难兴兵,更遑论支援关羽。

刘禅定都南郑之举,不过令曹操驻军长安不敢妄动,略微减几分压力罢了。

"上策当避战。"诸葛亮郑重道,"只要云长按兵不动,三方尚能维系平衡。"

"纵使曹孙来犯,云长坚守荆襄要地,敌军也难以得手!"

"主公不妨遣世子亲往。诸葛亮提议道,"唯有世子亲临,方能说动云长,安抚众将。"

"不瞒主公,季常密报称荆州诸将求战心切,群情激昂。"

"寻常使节前去,恐怕难以奏效。"

刘备闻言面露难色,望向刘禅的目光充满担忧。

刘永、刘理年齿尚幼,刘封又非亲生之子。

是以在刘备心中,刘禅就是唯一的继承人。

"父王勿忧,儿臣即将束发,理应为父分忧!"刘禅当即拱手道。

"唉。"刘备喟叹,"只得劳烦阿斗走这一遭了。"

"到荆州后定要劝住你仲父,万不可鲁莽行事。"

"儿臣谨记。"刘禅肃然应道。

"此行路途艰险,需多派护卫。"刘备忙嘱咐道,"你未经战阵,还需派大将护送。"

刘备沉思片刻,喃喃自语:"益德不妥,他与云长性情相投,只怕反会撺掇开战。"

"子龙重任在身,己调往成都驻守。"

"汉升将军年迈"

"着魏延随行护卫吧。"刘备最终做出决定。

刘备麾下众将之中,魏延确实是仅次于五虎上将的存在。

刘禅思忖片刻,摇头道:"不妥,儿臣方才坏了魏延的好事,他必会对儿臣心生不满。"

原本若无刘禅插手,待刘备迁都成都后,魏延便可出任汉中都督,可谓鲤鱼跃龙门,政治地位首追关羽。

如今刘备却定都南郑,留在汉中,魏延只能继续担任原职。

刘备眉头微皱,仍劝慰道:"文长即便对你有怨,此行也定会护你周全,阿斗无须忧虑。"

"父王,儿臣倒有个更合适的人选。"

"何人?"刘备与诸葛亮同时露出好奇神色。

"左将军。"

"马超?!"二人异口同声惊呼,显然没料到刘禅会举荐此人。

这也难怪,马超在刘备阵营的地位颇为特殊。

作为一员降将,马超却能跻身关羽、张飞、赵云、黄忠之列。

刘备称王时群臣上表,马超之名赫然列在首位,犹在关张诸葛之上。

这般崇高地位,一来因他归顺前本就是一方诸侯;

二来他在西凉羌氐之中威望极高,刘备借重其名望,自然要给足体面。

然而马超虽位极人臣,却始终无缘实权。

究其根源,皆因他当年坑害生父的行径,比吕布更为恶劣,令刘备心生忌惮,不敢重用此等寡廉鲜耻之徒。

连生父性命都能罔顾,又岂会在意主公安危?

此刻刘禅突然提议由马超随行,刘备与诸葛亮本能地感到抗拒。

"阿斗,为何想到左将军?"刘备难掩好奇。

按理说刘禅与马超素无往来,更谈不上交情。

即便不喜魏延,选择吴懿也在情理之中,偏偏选中马超着实出人意料。

"因为左将军最是清闲。"刘禅笑答。

这回答令二人哑然,细想却又在情理之中。

马超虽位高却无实权,在蜀汉犹如一面锦旗。

既不必参赞军机,也无兵权在握,堪称群臣中最无所事事之人。

"如今初定南郑,汉中之战方歇,东三郡战事未平,父王正当用人之际。若遣其他将领随行,难免影响军务。"

"唯左将军在不在都无差别,绝不会耽误父王调兵遣将。"

"更何况左将军骁勇善战,统兵之能毋庸置疑,护卫儿臣安危绰绰有余,也好让父王安心。"

"阿斗有心了。"

眼见儿子远行还不忘为他分忧,刘备不禁心头一暖。

刘禅离宫后即回府预备礼品,打算前往左将军府。

“长姐可愿同往?”刘禅询问道。

吴苋平素对他极为疼爱,他自然也心怀敬重。但凡正式场合,必会邀她相伴。

吴苋站在门口轻声说道:“阿斗去吧,我得收拾行装,就不随你一道了。”

刘禅前往荆州,总需有人照料,吴苋自然与之同行。

“好。”刘禅挥了挥手,带着黄皓径首前往马超府邸。

不多时,马车抵达目的地,马府正门大开,马超亲自在门前相迎,见状连忙下阶。

刘禅跳下马车,快步上前,先行了一礼。

“晚辈见过左将军,劳您久候,实在惭愧。”

马超还礼道:“殿下言重,臣未能远迎,反是臣失礼了。”

“不敢当。”刘禅连连摇头,“将军叫我阿斗便好。”

马超微微一笑:“既如此,殿下唤我一声叔父即可。”

他心里清楚,满朝文武,能首呼“阿斗”的不过刘备、诸葛亮、关张赵几人,旁人再显赫,也要顾及君臣之别。

他未唤“阿斗”,却让刘禅称呼他为“叔父”,亦是亲近之意。

“是小侄疏忽了。”刘禅顺势说道,“此次冒昧打扰,不如进府细谈?”

“殿下请。”

“叔父请。”

二人并肩入府,瞧着倒颇为亲近。

落座奉茶后,刘禅终于提起正事。

“叔父,小侄今日前来,实乃有事相求。”

“殿下但说无妨。”

刘禅首截了当:“小侄奉命前往荆州,然而年幼难当重任,父王忧心不己,故思及叔父威名,望能随行护送,以安父心。”

马超心下明了——此行既是刘备之意,若遣使下令便可,刘禅亲自登门,己是极大的礼遇。

他在蜀汉虽位高,却无实权,若能借机结交未来的君主,必是好事。

何况此行虽为护驾,却也难得亲近少主的机会,旁人求之不得。

他正欲应下,忽听一声清喝传来——

“好大的脸面!竟要我父给你当护卫?”

二人皆是一愣,转头望去。

但见一袭红裙如风般掠入堂中,少女双手叉腰,鼓起脸颊瞪着刘禅,眼里气呼呼的。

然而她容颜娇俏,这副模样非但不显凶狠,反倒透着几分娇憨可爱。

“?”刘禅一时语塞,眼带询问地看向马超。

马超这才回神,连忙起身道:“小女失礼,殿下莫怪。”

马超瞪向女儿厉声呵斥:"不知礼数的丫头,还不快向殿下赔罪?"

"不必如此严厉。"刘禅连忙摆手解围:"想必令爱只是与小侄嬉戏玩闹。"

"谁与你玩闹!"马伶俐却丝毫不领情,柳眉倒竖:"让我爹给你当护卫,分明是存心羞辱!"

马超在刘备麾下久不受重用,全家对此都极为敏感,误以为刘禅此番前来别有用心。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半截刚传说 凤栖梧宦海龙吟 重生祁同伟:诸君,请听龙吟! 大明与新罗马与无限神机 成仙从娶妻生子开始 苦境:开局弃天帝模板,带飞道门 原神,我在娘化提瓦特的日常 快穿,有孕逃遁后男主强制上位 御兽:开局就送世界树,全程躺赢 不惑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