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么了?”张玉霞配合地问道。
目光扫过那些神色各异的摊贩,大概也猜到是因为什么。
她和杨海虽然接触的不多,但也知道那是个心思活络的人。
多半是察觉到了风口,也想要趁着这股东风出来闯一闯。
“唉,别提了。”
唐香叹了口气,“也不知道他从哪儿听来的,说是城里都有人开始摆摊卖东西,赚钱快得很。
他就动了心思,回来吵着闹着,非要跟人合伙,也来镇上支个摊,卖点啥小玩意儿。
说他同学他舅就在县里摆摊,一个月能挣好几十块呢,比在地里刨食强多了。
你可没看见,把娘给气,当场就抄起笤帚疙瘩要揍他。”
果然是这样。
张玉霞说道:“我也听说了,是国家出政策了,要发展经济,允许个人买卖东西,不算倒买倒卖,如果杨海兄弟真有这个心思不如让他去试试。”
以杨海灵活又会来事的性格,说不定还真能成为开放以后第一批富起来的人。
张玉霞毕竟是重生回来的人,她知道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趋势,所以根本不担心什么。
但唐香却不知道。
她只是想着就心惊肉跳,哪里还能说出支持的话。
如果是别人也就算了,她家还不太一样。
她公公可是杨家大队的大队长,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所以他们家最是要注意这些,不能被人抓住一星半点的把柄,要不就会影响到她公公的位置。
何况政策的事情,东边下雨西边晴,不知道什么时候说变就变了。
别到时候钱没挣多少,反而把这一大家子人都给搭进去。
张玉霞看着唐香这一脸后怕的模样也不好再多劝什么。
她能理解马兰婶子他们一家的顾虑。
现在虽然有这个政策,但大队长的儿子去摆摊,在这个敏感时期,确实太扎眼,容易被人拿来做文章。
“婶子考虑得周全,现在这形势,确实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小海还年轻,有冲劲是好事,等再过两年,政策真的明朗了,稳定了也不迟。”
“谁说不是呢,”唐香深以为然,“还是稳稳当当的好,再说了,咱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本分就是种地,把地种好了,一样饿不着。”
一边说着话一边继续走着。
走了好一会儿,突然一阵诱人的食物香气飘了过来。
“好香啊,谁家包包子呢?”
唐香刚说完,一转头就看见旁边的巷子里支着一个小炉子。
一个围着白色围裙、头上包着毛巾的大妈正在忙碌着。
炉子上的大蒸笼冒着腾腾的热气,旁边的簸箕里放着一些刚出笼的白面包子。
虽然看不到馅料,但那面香和隐约的肉香已经足够吸引人。
旁边已经有几个人在排队买了。
“还真是包子啊”唐香眼睛一亮,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玉霞啊,咱们去买两个吧,我带回去给家里的娃儿尝尝鲜。”
这年头,下馆子是奢侈,但买两个包子给孩子们打打牙祭,对唐香这样家里还算过得去的人来说,还是能承受的。
张玉霞看着那热气腾腾的包子,感觉肚子也有些饿了,于是点了点头:“好。”
两人走过去排队。
包子不算便宜,五分一个,跟国营饭店的馒头差不多。
轮到她们时,唐香掏出一毛钱,买了两个,用油纸包好,小心地放进篮子里。
张玉霞也掏出一毛钱,对卖包子的大娘说:“大娘,我也要两个。”
她拿到用油纸包好的两个包子,拿起一个,递到唐香面前。
“快趁热吃,走了半天路,也饿了。”
说着拿起另外一个自己吃了起来。
一口咬下去还有些意外。
没想到这包子里竟然还是肉馅儿的。
虽然那肉小的,用放大镜看都不一定能看见,但确实是有荤腥。
唐香愣了一下,连忙摆手拒绝:“不行不行,玉霞啊,这怎么行,你留着带回去给孩子……我……我不饿。”
她知道张玉霞困难,哪里好意思吃她的包子。
“拿着吧,”张玉霞坚持,“今天多亏了你陪我来镇上,何况之前马兰甚至可没少照顾我,一个包子不值什么,快,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唐香看着那白胖胖、散发着诱人香气的包子,又看看张玉霞诚恳的脸,推辞的话就有些说不出口了。
她确实有点饿了,而且这包子闻着实在太香了。
尤豫了一下,脸上泛起一丝不好意思的红晕,最终还是接了过来,小声说:“那……谢谢玉霞啊。”
“快吃吧。”张玉霞笑了笑。
唐香吃着包子,心里对张玉霞更是亲近了几分。
她以前还只是听爹娘经常提起张玉霞,跟她还真没有什么过多的接触,毕竟她也是个嫁到杨家大队来的媳妇。
而且她一听说张玉霞以前是资本家小姐,还以为她和那些城里人一样,眼睛恨不得长到脑袋顶上去,瞧不上他们这些地里刨食的人。
今天这一接触才知道,原来她这么好相处。
唐香想着以后可得多跟她来往。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张玉霞长得好,让人看着就高兴。
谁不喜欢长得好看的人呢。
两人正站在巷口,小口吃着包子。
然而,这片刻的宁静突然被一阵由远及近的喧哗和叫骂声打破。
“站住,小兔崽子,看你往哪儿跑。”
“抓住他,别让他跑了,敢偷东西,打断他的腿。”
“堵住那边,快!”
“……”
只见街道另一头,三四个手持粗长木棍、面色凶狠的壮汉正追打着什么。
路上的行人纷纷避让,脸上带着惊惧和看热闹的神情。
在混乱之中,一个矮小敏捷的身影如同受惊的野兔,在人群的缝隙间拼命穿梭。
朝着张玉霞和唐香的方向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