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第942章 941军民鱼水情

第942章 941军民鱼水情(1 / 1)

大石作胡同离北图很近,小王同学觉得中午可以回家吃饭,而且吃完后还能躺床上午休一会,所以没带饭。

唐植桐驮着冰棍箱子到家门口的时候,小王同学刚要出门。

“拿个冰棍路上吃。”唐植桐立起自行车,从箱子里拿出一根小豆冰棍递给小王同学。

“恩,看好孩子。”小王同学笑着接过来,一转脸看向敬民的时候,脸上的笑容就消失的一干二净,不仅如此,还板着脸警告弟弟:“敬民,你刚才和凤芝吵吵,我可听见了,在家不许打架,听你姐夫的话。”

“行,行,快走吧,要迟到了。”敬民对大姐很无奈,挥着手赶人。

待小王同学真的出门后,敬民才小声嘟囔着:“跟川剧变脸大师似的,上一秒还跟姐夫笑嘻嘻,下一秒就跟我不嘻嘻。”

“来,一人一块,先给你们老师和两个姐姐。”唐植桐装没听见敬民的不满,掏出一把小豆冰棍,让两小只先去分一分,自己留了五瓶北冰洋,拎着剩下的先去地窖冷藏。

从地窖里出来,唐植桐又进了正屋,一边把马扎扒拉到手上,一边跟张桂芳说道:“妈,我回来的时候看到副食品店、粮店、菜店、点心铺子啥的都在陟山门街,菜店好象有菜。”

“陟山门街在哪?”张桂芳一听这茬,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去找副食品证和菜票,虽然才过来第二天,但家里的菜已经不多了。

“顺着在这条胡同往北走,出了胡同口就是陟山门街,街两边都是铺子。”唐植桐抬手往北一指。

“好,好,我知道了。”张桂芳找出证件,又拿上自己的菜篮子,匆匆出了门。

等唐植桐拿着马扎跟在母亲后面来到大门口的时候,两小只已经分完冰棍,而且多出来一只,凤芝又递回给唐植桐:“哥,咱妈说太凉,她不吃。”

“行吧。每人拿上两个马扎,凤芝拿上你的书包,咱们去胡同口。”唐植桐放下马扎,接过冰棍,塞回箱子里,一边给两小只安排活,一边将自行车倒出大门口。

冰棍摊的地点在胡同口,公话亭旁边的树荫下。

两个马扎并排,将冰糕箱子托离地面,带有“冰棍”字样的箱面朝外,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摊儿是做什么的。

至于护袖、围裙嘛,唐植桐没准备,也不打算给两小只穿。

“你们俩一人一个马扎,坐在冰糕箱后面。看见人路过,就喊两嗓子,会喊吧?”唐植桐晃了晃箱子,确定稳固以后才离手。

“冰棍、冰棍,好吃又解暑的冰棍,五分钱一根!”敬民是个不怵头的,一听唐植桐问,立马就吆喝了起来。

“不错,拿冰棍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唐植桐摸摸小舅子的脑袋,接着打开箱子,把棉被掀开,交代道:“箱子里的冰棍都是五分钱一根,有小豆、奶油、红果、伊拉克枣四种口味,看看记住位置,后面就得少掀开了。每次拿都得把棉被再盖好。”

“恩嗯,知道了。”两小只将脑袋凑在箱子口,记住每种冰棍的大体位置。

“汽水两毛钱一瓶,其中有五分钱押金,退瓶子的时候把押金退给人家。凤芝,你负责收钱、找零。这是五块钱零钱,咱等晚上再算今天赚了多少钱。”唐植桐将北冰洋汽水放在冰糕箱子旁边的地上,又从冰糕箱子里拿了两根小豆冰棍,把箱子盖好,又从兜里把准备好的零钱掏出来放进凤芝的书包里。

给两小只交代好,唐植桐就撒手了。

其实也不是完全不管,只是躲到了电话亭那边隔着胡同守护着。

“宗大爷,吃块冰棍。”唐植桐走到电话亭旁边,将自己手里的小豆冰棍递过去一根,这老头探出头来瞅自己小摊儿半天了。

“唉吆喂,还有我一份呢?承你情。”宗老头笑的露出了镶金牙,下巴上的胡子一翘一翘的,很喜庆。

“您客气,都是邻居嘛。”唐植桐见老宗接过冰棍,自己也腾出手来,将剩下的那根剥干净,开始咔嚓咔嚓嚼着吃。

“咱爷俩也见过好几面了,我还不知道你名字呢。”老宗虽然牙口不太好,但一点都不嫌凉,剥开包装,开始用后槽牙咬,冰棍的温度很低,愣是冻的他直抽气。

“我叫唐植桐,您叫我桉子就行。”唐植桐笑笑,老宗是大石作胡同南口信息中心主任,以后有亲戚朋友过来,少不得在他这打听自家住址,所以唐植桐的自我介绍很全面,既有大名,又有小名。

“那我就叫你桉子了。桉子,你在什么单位上班啊?”老四九城人,相熟之间大多称呼小辈的小名,老宗延续了这套做派,叫起名字来那叫一个丝滑。

“邮政局送信的。”唐植桐指着电话亭旁边的邮筒说道,这倒也不算撒谎,毕竟自己本身就是押运员。

“你那搬家的架势可不象是送信的,好家伙,三辆卡车。”老宗摇摇头,就跟开玩笑似的,就差说自己不信了。

“哈哈哈,我在邮政局押运处上班,押运处负责把咱四九城的信件送到全国各地,可不就是送信嘛。”唐植桐呵呵一笑,说了具体单位,但没说职务,说出来恐怕他也不会信。

“嚯,这个送信啊?能全国到处跑,是份好差事。”老宗听后,眼睛眯了起来,目光看向对过的角楼,好象是唐植桐的话勾起了他的某段过往。

“嗐,有利有弊吧,见天在外面跑,一天天的不着家。宗大爷,咱们附近有煤站吗?”唐植桐回头看了一眼两小只,这会的工夫已经开张了,是个好兆头。

“有啊,咱附近有三个,西边西什库有一个,东边中老胡同一个,北边恭俭胡同南口也有一个。中老胡同那边属于东城,咱这片是西城。中老胡同那边货足的时候会给咱这边送,不足的时候不卖给咱,你可以去西什库试试。”老宗如数家珍的给唐植桐介绍道。

“好嘞,谢谢宗大爷。”对于老宗的建议,唐植桐没说听,也没说不听,主打一个自有主张。

中老胡同不给谁送也得看在条子的面子上给自家送,但从中老胡同往自家来,要经过景山公园正门,及旁边军事最高机构,有点不太保险。

从西什库到大石作胡同都是大路,运输起来最方便,但唐植桐拿着颜雄飞的条子买煤,数量有些大,若是被海子北边站岗的同志或者某个大人物看到就不好了。

比较起来,从恭俭胡同那边买煤风险最小。

这么说倒不是看不起恭俭胡同,因为这条胡同附近也住了几位响当当的人物。

恭俭胡同原名“内宫监胡同”,郑和就曾在这边上班。

解放后,叶君健与夫人袁茵入住恭俭胡同北头,因为能用英文创作的缘故,叶老还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特殊使命,以至于经常有国外作家慕名前来拜访,附近的居民戏称他家为“外交小院”。

外交小院的前院住着科工委的副主任,55年授衔的将军。

旁边的米粮库胡同更是了不得,一个叫调查部,也叫中调部的机构就在这里,大名鼎鼎的特务之王也住在这边。

想到附近的大人物,唐植桐挠挠头,搬到大石作胡同有利有弊,四九城就这么大,好位置、好房子就那么些,总会碰到大人物。

好在煤站在恭俭胡同南口,跟这些大人物都有段距离。

一支冰棍没吃完,有人过来打电话,唐植桐借机跟老宗道别,又回到了小摊旁边。

“感觉怎么样?”唐植桐看着刚卖了一支冰棍的两小只,笑眯眯的问道。

“我觉得我们肯定能卖完!”敬民信心十足的表态道。

“好,有志气。”唐植桐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夸奖一句,其实心里对于能不能卖完并不在意。

“姐夫,揍他们!”听到起哄的动静,敬民怒气冲冲,鼓动唐植桐出手教训这几个小崽子。

“你把我当四中校长啊?”面对小舅子的怂恿,唐植桐才不上当。

这既不是淀粉肠,也不是星期六的学校门口,自己更不是校长。

别人可以没脸没皮,自己还要珍惜羽毛呢,更何况东边就有站岗的哨兵。

唐植桐不搭理那几个吊毛,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做。

“去,军民鱼水情,大热天的,给子弟兵哥哥送些清凉过去。”唐植桐打开冰棍箱子,从里面抓出一把小豆冰棍,塞到早已吃完的小舅子怀里,指着东边军事最高单位门口哨兵岗说道。

“是!”敬民对这个很积极,抱着冰棍一溜小跑。

“别忘了敬个礼。”唐植桐趁他没跑远,在后面嘱咐道。

唐植桐没看到敬民敬没敬礼,不大一会,就见敬民在前面往回跑,后面跟着子弟兵在追。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孩子犯了什么错误要被镇压呢。

“姐夫,任务完成!”敬民一点都不害怕后边的兵哥哥,尤如做了好事一般,回来一副求表扬的神情。

“同志,你好,你是这位小朋友的家长吧?”兵哥哥见敬民站住,跑过来打招呼。

“你好,我是他们哥哥。他俩第一次支摊,看你们辛苦,自发给你们送点冰棍,别嫌弃。”唐植桐将事情都安到了敬民和凤芝头上,这种事情放在大人身上,多少会显得别有所图,但放在孩子身上,就没几个人这么想了。

果不其然,兵哥哥一听这茬,喜笑颜开的从口袋里掏出钱来:“不嫌弃,谢谢你们的关心。不过我们有纪律,不能收群众的一针一线,这是冰棍钱,小朋友,请收下。”

“我们不要,你们保家卫国才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冰棍是我们心甘情愿给的,不能收钱。”唐植桐还没发话呢,敬民就在一旁表态道。

兵哥哥听完敬民的童言童语,笑着蹲着身子跟他讲道理:“小朋友,你是一片好心,对不对?”

“如果我不给钱,我回去是要被处分的。你是个心地善良的小朋友,肯定不希望我被处分,对不对?”

“所以,这个钱,你还是要收下,对不对?”

兵哥哥一边说,敬民一边点头,到最后却发现自己掉进了收钱的坑里,只能抬起头向唐植桐求助:“姐夫……”

“同志,沂蒙老区推着独轮车支持前线也没说要钱,这几根冰棍是他俩的一片心意,收钱就不合适了,再说也没几个钱,不至于处分。”唐植桐在一旁劝道。

“心意领了,但钱真不能不给。”兵哥哥将钱塞给敬民,站起身来,朝三人敬了个礼,转身跑回了岗位。

“得,都快赶上副食品店去工厂卖冰棍了。”唐植桐看了眼敬民手里的钱,感叹道。

“姐夫,要不我再送回去?”敬民不想要这部分钱。

“收着吧,送回去他们也不会收的。”人是有血有肉的,虽然子弟兵也有着自己的脾气、性格、缺点,但只要穿上那身衣服,就是百姓眼里最可靠的存在。

目睹了这一切,那几个嘻嘻哈哈的吊毛没了动静,局促不安的绕过角楼,跑了。

有了这一茬,唐植桐相信即便自己不在这,那边在听到敬民求助的动静后,肯定会伸出友谊之手。

唐植桐往西看了看,站在冰棍摊的位置看不到桥上岗哨的影子,要是能看见,他都想给这个摊位来个双保险,让敬民再往那边跑一趟了。

“卖不完,宁愿化了也不能偷吃,知道吗?”唐植桐又在这边站了一会,看凤芝、敬民已经愈发熟练,嘱咐一句,打算回去先把煤炭的事情处理好。

马上进入三伏,正是天气热的时候,也是四九城生活用煤最少的时候,这个时候买煤,既能减轻煤站的库存压力,也能让看到自家买煤的邻居不多想,还能解决自家这个冬季的用煤难题,一举多得。

况且自家是真的需要煤,搬到这边来以后,不仅多出来个火炕,还多出了三间西厢房。

等冬天来临的时候,西厢房也得烧炉子吧?烧炉子得用烟筒吧?

这么算下来,还少个一套炉具呢!

换房的帐还没还完,床垫也还没有着落,地窖的木架子也还没有被提上日程,这又来了一套炉具。

真真是开门七件事,事事离不开钱!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炼丹圣体!我从杂役苟成仙 玄幻:装了三年废物,出手就无敌楚云楚啸天 别飞升,它们,要吃我们 恶毒少爷重生后被强取豪夺了 全职法师:召唤罹难,无限之帝! 视频多彩:给古人看红色震撼 重回五百年前,我成了天下第一 荔树仙缘 侯府这吃人地狱,嫡女正在血洗中 寒门状元:我的大脑通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