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燕纠结了半天,最终一咬牙——
她还是决定相信弟弟。
如今韩春明是家里的主心骨,总不会害她。
“行!姐信你!”韩春燕重重点头。
“好!”
见二姐答应,韩春明不再尤豫,直接把去超越维修铺的事告诉了她。
“超越维修铺?!”
韩春燕惊得拔高了嗓门。
“是那个修收音机的超越维修铺?”
韩春雪忍不住追问。
听到韩春明肯定的答复,她顿时激动不已。
这段时间以来,
超越维修铺,
生意红火得令人瞩目。
每天顾客络绎不绝,
维修技术更是精湛,
凡是去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唯一的不足就是收费偏高,
但价格高恰恰说明利润丰厚。
有好事者估算过,
这家维修铺日收入至少二十多元。
实际上他们的估算过于保守,
即便在淡季,
超越维修铺每日净收益都在四十元以上,
遇上节假日甚至能突破百元大关。
就算是二十元也相当可观,
整个店铺才四五个人,
算下来每人月收入轻松过百,
比韩春燕的工资高出好几倍。
更重要的是还能学到手艺,
所以一听是去这里,
韩春燕立刻打消顾虑,
整个人都精神焕发。
但转念一想,
她又有些迟疑,
忍不住问韩春明:”春明!我可是一点维修都不会,人家能要我吗?”
她担心被人嫌弃,
在这里混日子可不行,
不满意随时可能被辞退。
况且是弟弟推荐去的,
她更怕表现不好让弟弟难堪。
”不会也没关系!”
韩春明笑着安慰道:”你是去负责管理和财务的,不需要动手维修。”
”当然你要是有兴趣,空闲时候也能跟着学学!”
”你说什么?”
韩春燕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她揉了揉耳朵,瞪大眼睛盯着弟弟。
”让我负责管理和帐目?”
这种好事居然能轮到自己?
她心里直犯嘀咕。
可瞧着韩春明认真的表情,又明白弟弟从不说假话。
这简直太让人惊喜了!
连日来的郁闷顿时烟消云散。
忽然间,她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尤豫片刻,她试探着问道:”春明,这家维修店该不会是你开的吧?”
话一出口,连她自己都觉得这个想法太离奇。
但韩春燕的猜测并非没有道理。
毕竟管理和财务这种重要事务,通常都是店主亲自经手。
就算不是店主本人,也必定交给最信任的人。
就象工厂里的情况——
厂办和财务这两个要害部门,从来都是厂长的心腹在把控。
现在韩春明能安排她做这些,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再说,韩春明之前修汽车、自行车的手艺,早就在街坊邻里传开了。
要是会修收音机也不足为奇。
这么一想,韩春燕越发觉得自己的猜测靠谱。
”我的天!”
韩春燕捂住嘴巴,差点惊呼出声。
这家维修店竟然真是她家小五开的!
这在以前,她连想都不敢想。
难怪最近家里日子越过越红火。
原来这个弟弟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有出息。
韩春燕心里乐开了花,有这么个弟弟真是天大的福气。
见她兴奋得不行,韩春明赶紧提醒她别声张。他可不想让大嫂大姐他们盯上维修铺的生意。
倒不是怕他们找上门——真要来了,直接回绝就行。
他担心的是他们跑去打扰老太太,让她为难。毕竟原剧里就有过教训,防着点这几个不太靠谱的兄嫂姐姐,总没错。
韩春燕明白弟弟的顾虑,一口答应下来。这事就这么定了。
第二天,韩春明去了柳树胡同。
他没直接跟关老爷子提,先悄悄和关小关商量,说想请孟小枣来照顾老爷子。
关小关一听,眼睛都亮了。她正愁找不到合适的人,听说孟小枣的情况后,立马点头,催着韩春明赶紧带人来。
她还想着先跟爷爷打个招呼,却被韩春明拦住了。老爷子的脾气他清楚,倔得很,肯定不乐意承认自己需要照顾。万一直接把人拒之门外,这事就黄了。
关小关觉得有道理,便配合着打了个掩护,让韩春明假装去拿酒。
趁这机会,韩春明带着孟小枣进了门。
老爷子多精明,一见孟小枣就猜到了用意,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可人都来了,总不能直接赶走吧?
韩春明执意要她把人带走。
韩春明笑着说明了缘由。
随后示意孟小杏唱了段戏。
老爷子的态度这才缓和下来。
见火候到了,韩春明又让关小关上前劝说。
其实老爷子并非不肯服老。
只是不愿拖累晚辈。
但听他们这么一说,确实在理。
与其强撑着反倒让关小关和韩春明操心。
不如有人照料妥当,好让他们专心奔事业、学业和感情!
再说小枣这姑娘,虽是乡下出身,却透着机灵劲。
瞧着就招人喜欢。
还会唱戏。
老爷子终于松口答应。
这事便定了下来。
孟小枣的工作安排妥当后。
次日,韩春明领着韩春燕来到维修铺。
准备落实韩春燕的差事。
打发孟小杏去养猪!
超越维修铺内。
涛子、蔡晓丽、王路和两个学徒早已在屋里候着。
韩春明提前打过招呼要安排韩春燕过来。
众人知道她是韩春明二姐,自然没意见。
虽然维修铺经营已步入正轨。
但韩春明计划在西城区开分店。
这年头交通不便。
许多客户并非没有须求。
要么不知道维修铺的存在。
要么嫌路远不值得跑一趟。
开分店扩张是最佳选择。
分店地址早已选定。
房子租好,收拾妥当挂上招牌就能开张。
眼下最缺的就是人手。
分店采用与总店相同的运营模式。前期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但开业初期必然面临人手紧张的问题。这次韩春明决定亲自坐镇分店,同时调派蔡晓丽和涛子过去协助。他们经过维修铺的历练,早已从食品厂辞职,全身心投入维修铺的工作。
三人加之一名少年学徒,初期应该能应付过来。不过这样一来,总店这边就有些吃紧。涛子调走后,王路的技术已不逊于涛子,又有学徒帮忙,日常维修不成问题。但接待、送货、收银记帐这些工作,蔡晓丽一走就没人接手了。韩春明安排韩春燕过来正好填补这个空缺。
韩春燕这边,下定决心后便从棉纺厂辞了职。棉纺厂濒临倒闭已成定局,但对工人安置众说纷纭:有说要直接下岗的,也有传言要并入国棉一厂的。虽然厂里出台了主动离职可获补偿金的政策,但多数人仍在观望,指望将来能争取更好条件。韩春燕却毫不尤豫地办了离职手续,领取了补偿金。
次日,韩春燕随韩春明来到维修铺。
“超越维修铺”的招牌映入眼帘。
韩春燕既兴奋又忐忑。维修铺经营得红红火火,韩春明将重任交给她,她担心自己难以胜任。
然而,蔡晓丽和涛子对她格外敬重,一口一个“燕姐”,迅速拉近距离。蔡晓丽尤其热情,心思细腻,言语亲切,很快消除了韩春燕的紧张。
她迅速进入状态,开始学习记帐。韩春燕头脑灵活,维修铺的帐目又简单,没过多久便掌握了要领。
另一边,韩春明回到四合院,被孟小杏缠住。
韩春明的大姨已回乡,孟小杏和孟小枣因工作安排留了下来。孟小枣被安排做保姆,每月工资二十五元,待遇优厚,令孟小杏羡慕不已。
她懊悔当初嫌弃这份工作,却不知即便她愿意,韩春明也不会选她。
这更让她期待韩春明能介绍更好的差事。起初,她美滋滋地等待好消息,可一连数日过去,始终没有下文。
孟小杏急不可耐。
韩春明刚露面,她就缠着不放。
其实韩春明早给她安排好了去处,却故意晾着她磨性子。见她追问,便说明天就能带她去。
听到这个消息,孟小杏欣喜若狂,拽着韩春明问东问西。
韩春明告诉她待遇:月薪二十七块五,每月休五天,不用伺候人,年底还能分猪肉,管饱。
孟小杏两眼放光——工资比小枣高,活儿轻松,还有肉吃,简直求之不得。她迫不及待要韩春明立刻带她去。
韩春明却拿出一份承诺书,说这地方门坎高,得先签协议交三十块押金。干满三个月退押金,否则扣钱扣工资。
孟小杏满脑子都是工资和猪肉,想都没想就签字画押,又软磨硬泡向韩春明借了三十块钱。
次日,韩春明带她去了义利食品厂。
没想到竟是一家食品厂。
孟小杏乐得合不拢嘴,立马付了定金,办好了入职手续。
随后,有人带她去工作地点。
既然是食品厂,孟小杏琢磨着,不是去车间,就是去搬货吧!
这样一来,岂不是随时都能偷偷吃面包?
她美滋滋地幻想着。
走了一段路才发现,已经离开了食品厂的主厂区。
再往前,是一片破旧的木棚。
刚靠近,一股恶臭就扑面而来。
抬头一看——
木棚下,是一个个用砖头和木头搭成的围栏。
围栏里,挤满了肥嘟嘟的大猪。
这时,一个浑身猪粪味的工人从里面走了出来。
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婶。
她手里拎着一桶猪饲料。
见到孟小杏,直接把桶往她面前一撂。
“新来的吧?”
“去!把这桶饲料喂给那群小猪崽!”
“我……喂猪?”
孟小杏彻底懵了。
118 养猪是个磨人的活儿
她进食品厂的工作竟然是养猪。
这和她之前的想象,简直是天差地别。
看着眼前那桶猪饲料,她脸上写满了嫌弃。
面前的阿姨见她这副表情,立刻撇嘴冷笑。
她虽然不清楚孟小杏的来路,
但能来这儿的,肯定是靠关系塞进来的临时工。
这阿姨可是正儿八经的正式职工,
只是别的活儿干不好,又嘴碎得罪了领导,才被发配来养猪。
孟小杏只是个临时工。
就算是正式工,她也敢直接顶撞。
听着眼前这位阿姨的话,孟小杏心里咯噔一下。
这阿姨,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