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把玩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一条条投资机构的合作邀请。他没急着回复,而是拨通了张教授的电话。
“张老,最近国家对旧城区改造的政策有新动向了。”
张教授那边传来翻阅文件的声音:“你小子消息够灵通的,这才刚开完会。”
“我看到几个迹象。”陈浩说,“上周财政部的报告里提到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国土资源部又在调研城市规划,这两件事凑一起,八成是要对老城区动刀子。”
“你的判断没错。”张教授顿了顿,“不过这事还没正式公布,你自己知道就行。”
“我明白。”陈浩想起前世的记忆,旧城区改造政策一出台,房地产市场就会大洗牌。那些重仓商业地产的开发商会损失惨重,而提前转型的人则能赚得盆满钵满。
沈南朋就是其中之一。
前世他记得很清楚,沈南朋是在政策出台后的第三个月才开始转型,虽然也算及时,但错过了最佳时机。这一世,既然有机会,不妨推他一把。
几天后,张教授在学校举办了一场关于城市发展的学术讲座。沈南朋作为特邀嘉宾出席,陈浩以张教授助手的身份也在场。
讲座结束后的茶歇时间,陈浩端着茶杯走到沈南朋身边。
“沈总,又见面了。”
沈南朋转过头,看到陈浩后笑了:“是你这个小天才啊。上次的投资报告写得不错,我们公司采纳了不少建议。”
“沈总过奖了。”陈浩说,“今天张老的讲座,您觉得怎么样?”
“很有启发。”沈南朋说,“特别是关于城市更新的那部分。”
陈浩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其实我最近也在关注这方面。沈总,您觉得商业地产的黄金时代还能持续多久?”
沈南朋眼神一凝。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水平。
“你有什么看法?”
“我觉得风向要变了。”陈浩说得很隐晦,“张老今天提到的那些数据,都指向一个方向。如果真像他分析的那样,现在重仓商业地产的企业,可能要考虑调整策略了。”
沈南朋沉默了几秒。他不是傻子,这段时间也隐约感觉到了市场的异样,只是一直没下定决心。现在陈浩这么一说,让他心里的那根弦彻底绷紧了。
“你的意思是”
“我只是个学生,不敢妄言。”陈浩说,“不过我注意到,最近几个省份都在清查闲置土地,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审核也严格了很多。这些信号放在一起,总觉得不太对劲。”
沈南朋盯着陈浩看了几秒,突然笑了:“你这小子,年纪轻轻就这么会看盘子。”
“跟着张老学的。”陈浩说,“他老人家经常教导我们,要学会从细节里看趋势。”
两人又聊了几句,沈南朋若有所思地离开了。
一个月后,旧城区改造政策正式出台。消息一公布,整个地产圈都炸了。
那些重仓商业地产的开发商瞬间慌了神,股价接连跌停。其中最惨的是一家叫“盛世地产”的公司,他们去年刚在市中心拿了几块商业用地,花了几十个亿。政策一出,那些地的价值直接腰斩,公司资金链瞬间断裂。
更讽刺的是,盛世地产的老板叫王永胜,正是当初那个照着陈浩的投资策略抄作业的人。
去年陈浩投资商业地产赚了一笔,王永胜看在眼里,心想既然这小子能赚钱,我照着做肯定也没问题。于是他大举买入商业地产,甚至把公司的流动资金都压了进去。
结果陈浩早就撤了,而他还在加仓。
政策出台后,王永胜连续三天睡不着觉。他想卖地止损,但现在根本没人接盘。银行催债,供应商要钱,员工要工资,他一个头两个大。
而沈南朋,在陈浩的提醒后,早就开始调整策略了。他把手里的商业地产项目逐步出清,转而投资旧城改造相关的产业。政策一出台,他的公司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沈南朋知道,这一切都要感谢陈浩那天的提醒。
旧城区改造项目启动后,市政府举办了一场招商宴会。沈南朋特意邀请陈浩参加。
宴会厅里觥筹交错,各路商界大佬齐聚一堂。陈浩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蓝西装,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年轻。
“陈浩,过来。”沈南朋朝他招手。
陈浩走过去,沈南朋身边还站着几个中年男人,都是业内有名的企业家。
“给你们介绍一下。”沈南朋说,“这位是陈浩,上海交大的学生,也是我认识的最年轻的投资天才。”
几个企业家打量着陈浩,眼神里带着审视和好奇。
“沈总过奖了。”陈浩不卑不亢地说。
“别谦虚。”沈南朋拍拍他的肩膀,“要不是你上次提醒我,我现在估计也跟王永胜一样焦头烂额。”
提到王永胜,在场的人都笑了。王永胜破产的事已经传遍了整个圈子,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谈。
“听说王永胜当初是跟着你的投资思路做的?”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问。
“他自己的选择。”陈浩说,“投资这种事,不能盲目跟风。市场是动态的,今天的策略明天未必适用。”
“说得好!”沈南朋赞许地点头,“就是这个道理。很多人只看到表面,不去分析背后的逻辑,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宴会进行到后半场,沈南朋把陈浩拉到阳台上。
“今天找你来,是想跟你好好聊聊。”沈南朋点了根烟,“你这次给我的帮助太大了,我欠你个人情。”
“沈总言重了。”陈浩说,“我只是提了个醒而已。”
“不,这个醒提得太关键了。”沈南朋吸了口烟,“我在商场摸爬滚打二十多年,自认为见过不少人。但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我还是第一次见。”
他转过身,认真地看着陈浩:“你才十八岁,就有这样的眼光和格局,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您过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