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学和李君莉的母亲柳建芳打过招呼,介绍身边的王文东道:“这是我爱人的弟弟,叫王文东,也是做餐饮的。我听说你们这小店经营遇到了状况,正好他是熟手,就带他来看看。”
“多谢师父了。”李君莉嘴上说着感谢,但是眼神之中明显对这事并没有太上心。她觉得自己的小店不是招一两个熟手就能救起来的。
“两位吃点什么?我请。”
王文东看了一眼李君莉递过来的菜单。
菜单上只有几道寿司,一些常见品种的天妇罗,再加之几个日式的主食,像蛋包饭、亲子饭之类的。
一份寿司要十块钱,这价格明显不是针对学生市场的。
王文东问到:“你们店不做照烧饭、鳗鱼饭这些吗?”
李君莉摇摇头。
“我们店太小了,布置不了照烧炉,如果要做照烧饭,照烧酱和鳗鱼都得到外面去买,不太放心。”
王文东心里暗暗点头。
看来李君莉这家店主打的就是各种食材都自己制作,虽然食材种类少,但这种经营方式比较容易留住追求高质量菜品的回头客。
王文东有心试试这店的水平,点了两份寿司,又点了个鲜虾天妇罗。
李君莉和厨子廖鹏便忙碌起来。
王文东注意到李君莉是负责炸天妇罗的,这玩意儿对火候的控制要求很高。
虽然有炸锅会容易一点,但李君莉能够上手,也说明她的确是在这方面下过功夫。
不一会儿,两份寿司、一盘天妇罗都上来了。
李君莉说了声:“慢用。”便回去收拾操作台。
王文东记得,前世星城的日餐发展到九十年代,随着一家星城着名日资百货的进驻,很快就出现了一波风潮。
到王文东穿越时,日料已经成为星城外国餐饮中很重要的品类。
他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日料,但吃还是没少吃的。
董成学等王文东把两道菜都试过之后,小声问:“怎么样?”
王文东点点头,说:“味道做的不错,比较接近日本人的口味,和星城人习惯的口味有些差别。”
董成学疑惑地问:“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王文东笑道:“菜品口味要看餐饮的客户群。这家店之前多半是做外卖的,对于他们的客户群来说,这种口味恰到好处。”
站在一旁偷懒的廖鹏闻言,有些意外王文东的专业,不禁仔细打量了一下他。
这时李君莉也收走了过来,笑问:“师父、小王老板,这菜的还合口味吗?”
王文东点点头,问:“你们这家店应该是主要接日本人订单的吧?”
李君莉有些惊讶,点头道:“没错。”
“之前南湖大学这边的几个日本专家,还有荣湾镇一家合资的板材厂的日本人,每天都从我们店里订餐。是我们店的主要收入来源。”
“可这今年以来,他们的订餐单子越来越少,这半个月干脆就没有了。”
王文东想了想,说:“这两年星城的交通方便不少,河东那边好几个日料馆子也开起来了。”
“平和堂、喜福来大酒店,都有比较高档的日料。”
“你这家小店主打的是中高端客户,但现在人家从河东订餐也很方便,而且河东那边的日料馆子肯定有专门针对这群日本人做过宣传。”
“你这小馆子的距离优势在交通改善的情况下就没有了,论名声和口味,你们店里的日料做的虽然还行,但肯定和河东那边的大日料馆子没法比。”
“中高端订单流失是很自然的事情。”
廖鹏见王文东年纪轻轻的,说话却一派指教的模样,心里不服,而且听出王文东话里话外都是要改变这店子经营策略的意思,这对他的工作产生了实质威胁,心里对王文东就更加不满。
廖鹏笑问:“照王老板的意思,我们得怎么做?不做中高端了,降价?”
王文东摇摇头。
寿司这东西,要想做出差异,就必须用好材料,价格肯定高。
要降价也能做,比如把寿司卷里的三文鱼换成火腿肠、黄瓜、甜萝卜、蟹肉棒,再挤点儿沙律酱,这种寿司成本不会比街头米粉高。
但这样的经营,一来浪费了这家店的地理位置,二来以此时星城人的口味风格,愿意两块钱吃碗米粉,却还真不一定两块钱吃个海苔卷米饭。
王文东笑道:“降价也不一定有市场,我的意见是转换品类。”
“你什么意思?要我们不做日料了?”廖鹏一下就生气起来。
王文东看了他一眼,微微皱眉,没理会他,对李君莉说:“我是真心给你们提意见的。”
王文东指了指外头三三两两路过的年轻人,:“你们这家店的位置在南湖大学学生回宿舍区的主干道上,另外两所在大学,学生的动线虽然不和你们这家店的位置重合,但也就是一两条街的距离。大学生有精力,不会介意跑一两条街来吃美食,这家店若是改做学生生意,只要做出名气,肯定不愁销路。”
“什么菜能够做出名气呢?”李君莉也看出王文东有些本事,疑惑地问道。
王文东思索着,前世大学城附近都有些什么类型的餐饮卖的比较火?
首先就是地方特色较强、口味重的菜品,比如地锅鸡、酸菜鱼等等。
李君莉的小店如果要经营这些品类,还得添置不少设备,厨子也不好找。更关键是做这些品类,李君莉的店面积就有点太小了。
至于投资较少、能做出名气的品类,倒也有:烤冷面、星城臭豆腐、烧烤等等。
但这些品类太过单一,能养活小摊贩,李君莉的门面房拿来做这生意又有些浪费了。
他思索半天,突然一眼看到操作台上那个高档的控温电炸锅,眼前一亮。
这一类菜品好象现在星城还没流行开来!
“李老板,你听过炸炸炸吗?”
厨师廖鹏皱起眉头:“炸炸炸,什么东西?”
李君莉思索了一下,倒是被勾起了回忆,问:“你说的是不是学校门口摆小摊卖的那种炸货?”
王文东点头,“没错。”
炸炸炸,是星城对于炸货店的叫法。
这类炸货店全国各地都有,一口油锅,炸各种调好味的原料,下到蔬菜、土豆片、淀粉肠,上到鸡腿、咸鱼、鱿鱼须、无骨鸡柳,万物皆可油炸。
王文东记忆中要到九十年代末,随着很多下岗工人再就业,炸炸炸才在整个星城流行起来,承包了无数人的学生记忆。
此时做这类炸货店的人还很少,更没有专门将此类菜品开成小店的。
但在王文东前世炸炸店也算是新城比较成功的餐饮业态了。
炸炸店单份菜品售价便宜,学生消费得起,但因为商家备料的量少,成本也够低,利润其实非常高。
王文东知道这种店铺的模式也就在这几年便会推开。
若此时在大学城周围开一家炸炸店,只要口味不差,肯定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