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东刚把三轮车停下,就见那收卫生费的黑胖子笑着上前。
“王老板你可算来了。”
“你那鸭脖的味道还真不错。”
他昨天被王文东送了一份鸭脖,显然也是吃美了。今天看见王文东时,他脸上的笑容都热烈了几分。
他又说:“今天上午好几个客人都问我,你这鸭脖摊出不出摊?”
“位置都给你留着了。”
王文东看向昨天自己出摊的地方,发现那里现在专门空着给他。
王文东也知道,这些收卫生费的人虽做的是没本钱生意,但蛇有蛇道,鼠有鼠道,自己没必要得罪。
王文东笑着道了声谢,给对方递了根烟,又开了包槟榔请他吃。
“多谢老哥帮我留位置。
那黑胖子接过槟榔笑道:“没事儿,我先走了,不眈误你做生意。”
王文东之前就是卖槟榔的,进的货多得很,不用白不用。
根本不用吆喝,他的车子刚刚停下,就见昨天第一个买鸭脖的老人笑着走上来。
老人开口道:“小伙子,你的鸭脖味道真不错。”
“我年纪大了,本来吃东西没什么胃口。昨天尝了尝你这鸭脖就喜欢上了。”
“回去中午喝稀饭时,拿着鸭脖下饭,哎哟,这鸭脖越吃越有味,我硬是多喝了两碗稀饭下去了。”
老人说得眉开眼笑。
王文东做的鸭脖口味独特,而且越嚼越香,不象后世有些人家的卤味,只是入口香,吃多了就腻。
他这鸭脖最适合闲来无事时慢慢吃着解闷儿,越吃越想吃。
这老人笑道:“今天给我切三根。”
他显然也不是差钱的主儿,只不过三根鸭脖也就一斤多一点,五六块钱,对于他们这些退休老人来说,也就是一包烟钱而已,只要味道好,完全消费得起。
王文东笑道:“多谢大爷您照顾我生意,今天这些鸭脖都是刚做好的,保证新鲜,要哪根您自己挑。”
除了这个老人之外,王文东一停落车子,很快就有昨天买过鸭脖的客人围了上来。
王文东今天进了八十斤鸭脖,做出了六十五斤成品,上午带了三十五斤来卖,下午还要留给张小满三十斤。
他原本以为卖的时间会要久一点,却没想到自己九点钟开始摆摊,没到十点十五分,鸭脖就已经售罄了。
收摊时还有三五个昨天吃过鸭脖的客人,专门找着他的摊位来询问。
王文东只能抱歉地说:“今天上午的鸭脖已经卖完了。”
“我还做了一批鸭脖,我的小兄弟下午骑着车出来卖,还是这个地方。如果有想买的,就下午来吧。”
立刻有客人抱怨道:“小同志,你这鸭脖怎么不多做一点啊?”
“是啊,我们下午哪有时间来啊。”
听着众人的抱怨,王文东也只能陪笑,心想:九四年果然是餐饮的蓝海市场。没想到星城这样的城市已经有足够的消费力,而且消费须求如此旺盛,自己早将近十年做鸭脖生意,真是选对了。
他连连拱手,在众人的抱怨和不舍中,骑着三轮车回去了。
路上,经过卫生管理员的小摊。
王文东见昨天找自己收钱的那黑胖子正悠哉悠哉地坐在太阳伞下,手下还有四个十几岁的小年轻在帮他忙活,他面前放着的槟榔袋开着,还有一些茶点,显然都是市场里做生意的人孝敬的。
王文东停下三轮车,将早就做好的一份鸭脖递过去。
那黑胖子看见王文东,笑着直起身子:“王老板,你这鸭脖的口味做的真是不错。”
“别人送东西我都懒得吃,但你这卤鸭脖我还真乐意吃。”
王文东笑了笑,道:“还没问您贵姓呢?”
对方答道:“谢斌,叫我老谢。”
“这一片的市场都是我在这里管的。”
谢斌看王文东做人处事,加之这等手艺,就知道王文东日后肯定有点儿名堂,乐得结交。
谢斌笑道:“下午还是这个位置,你叫你的兄弟直接骑车过来就行。”
谢斌愿意结交王文东,王文东也乐意和他搞好关系。
九十年代的社会,可没有后世那么规范,做小生意都容易受欺负。
谢斌能管着这一片的卫生,大小也算是个有头脸的人物。
更重要的是这个人能正常交流,这点鸭脖、槟榔,还有卫生费,不过是小钱,只要鸭脖生意做好了,和他的收入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王文东想了想,一次性交了两个月的摊位费,谢斌让人收了。
骑车回到出租屋,王文东把已经晾好的、要给张小满卖的鸭货装筐之后,这才吃了点东西,赶忙午睡。
下午,他让张小满骑车去卖货,又叮嘱了几句之后,拿上身份证出门了,打算去把餐饮店的手续跑下来。
九十年代的星城,对于小商小贩的经营管理还比较松。王文东要办一个经营许可证和个体户证件,甚至都不需要提供门面房的合同,只要有出租屋的地址就好了。
王文东现在租住的房子,原本也是天心电机厂的工人房。
前几年房改的时候,被一个退休老工人刘大妈一家,凑钱买了下来。
老人自己儿女分的有房子,平时也不住在这里,便把房子拿来出租。
但是这种瓦平房居住条件不太好,稍有钱的人懒得来租;至于没钱的进城务工人员,这时候对暂住证查得还挺严,一般也不会选这里,他们更喜欢租住到工厂新建的宿舍里,那类一般也没人来查。
这种小平房,也只有如王文东这样既有本地户口,又因为各种原因没地方住的人才会来租。
因为市场受众小,租金也上不去。
王文东想要把这小平房改成店面,直接和房东商量,包了一年,一次性交了一年的租金。
房东刘大妈也乐得多收钱,便同意了,还和王文东一起到街道办先办手续。
王文东懒得和李春华一家扯上关系,也没进去找李春华,找个街道办清闲时间,用了条烟,把手续办完。
然而他没想到,李春华的耳目比他想象中还要伶敏。
……
下午,街道办办公室,李春华正在看杂志。
就见个快六十岁,脑袋已经谢顶,穿着干部衫、皮凉鞋,戴着个银丝边眼镜的老头,拿着一份文档走了过来。
正式街道办主任王瑞昌。
王瑞昌看见李春华,笑说:“老李,你那女婿王文东怎么自己做个体户去了?这都来找咱们街道办办证件了。”
王瑞昌也是下午才知道这事儿,他知道王文东和李春华的关系,更知道李春华一家不好得罪,这是故意把话透给李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