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董叔智突破
欧阳淳额头渗出细密汗珠,深深鞠躬:"弟子谨记老师教诲。"
就在这时,府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片刻后,管家匆匆进来,在董叔智耳边低语几句。
董叔智面色微变,挥手让管家退下,对弟子们说道:"刚得到消息,南阳公主已过大散关,三日后抵京。,特别强调要见到'活着的女儿和她肚子里活着的孩子'。"
欧阳淳眼中精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
“老师,当初您的修为和陛下相差无几,现在陛下成就陆地神仙,您这边?”
董叔智听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皇家血脉之事,岂是臣子可以议论的?今日就到这里,你们都回去吧。记住,闭紧你们的嘴,管好你们的人。"
弟子们纷纷应了下来,脸上难掩喜色。
虽然董叔智没有明说,但众人都已经猜到,董叔智距离陆地神仙不过一步之遥了,可能随时会突破。
等众人离开之后,董叔智一脚踏出,浩然正气席卷苍穹,
弟子们离开后,董叔智站在庭院中,仰望着繁星点缀的夜空。夜风拂过他花白的胡须,带来一丝凉意。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体内澎湃的浩然正气,那股力量如同江河奔涌,几乎要冲破他的经脉。
话音刚落,府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身着紫袍的内侍匆匆走进庭院,手持金令,大声喊道:"陛下口谕,请太傅即刻入宫论道。"
董叔智整了整衣冠,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臣遵旨。"
紫禁城内,夜色如墨。董叔智的轿子穿过重重宫门,最终停在了紫宸殿外。殿内灯火通明,隐约可见一道挺拔的身影负手而立。
董叔智稳步走入大殿,只见宁帝背对着他,站在一幅巨大的江山社稷图前。殿内烛火摇曳,将宁帝的影子拉得很长,几乎覆盖了整个大殿的地面。
宁帝缓缓转身。他看起来不过四十出头,面容俊朗,眉宇间却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那双眼睛深邃如渊,仿佛能看透人心。
董叔智心知肚明,宁帝这是有试探他深浅的嫌疑。色,正容道:"臣求之不得。"
宁帝挥手示意侍从退下,殿内很快只剩下君臣二人。他走到一张紫檀木案前坐下,案上摆放着一套白玉茶具。
宁帝亲手斟茶,茶香袅袅升起,立刻询问道:"爱卿以为,治国之道,以何为本?"
董叔智接过茶杯,茶水温热却不烫手。
董叔智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那是陆地神仙境界的威压。他体内浩然正气自然流转,抵抗着这股压力。
话音未落,殿内忽然刮起一阵微风,案上的书页无风自动。宁帝眼中精光暴涨,周身隐隐有龙气环绕。
董叔智感到压力陡增,额角渗出细密汗珠,但他神色不变,又说道:"臣不敢。臣只是阐述圣贤之道。陛下励精图治,天下归心,正是明君典范。"
宁帝盯着董叔智看了许久,忽然大笑道:"好一个董叔智!真乃国之柱石。来,再论。"
随着论道深入,殿内的气氛越发凝重。宁帝每出一言,都伴随着龙吟般的道韵;董叔智则引经据典,字字珠玑,周身开始泛起淡淡的白色光芒。
董叔智感到胸口如压巨石,但他反而挺直了腰背:"陛下,天道无常,唯德者居之。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德配天,方能长治久安。"
随着这句话出口,董叔智体内的浩然正气突然沸腾起来。他感到多年积累的学识、感悟在这一刻如同找到了突破口,开始在他体内奔流不息。
宁帝显然也察觉到了异常,脸上顿时喜色,静静的望着对方,右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个十八面旗帜,将董叔智围在其中。
董叔智已经无法控制体内的变化。他站起身来,衣袍无风自动,一股纯净的白色光柱从他头顶冲天而起,直接穿透紫宸殿的屋顶,直射苍穹!
宁帝忽然有所察觉,面色大变,迅速结印,一道金色屏障将整个紫宸殿笼罩,防止气息外泄。但他并未阻止董叔智,反而退后几步,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殿外,原本晴朗的夜空突然风云变幻,空中乌云密布,天雷滚滚。京城各处,凡是读书人的家中,书架上的书籍无风自动,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国子监的文庙内,沉寂千年的青铜大钟无人敲击却自发轰鸣,声震百里!
紫宸殿内,董叔智的突破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他的身体完全被浩然正气包裹,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光茧。
“轰!轰!轰!”
天雷滚滚,狠狠的砸入光茧之中。
突然,光茧破裂,无数白色光芒如利剑般四射而出。宁帝不得不抬手遮挡。当光芒散去,董叔智重新出现在原地,但他的气质已经完全改变。
原本花白的头发变得乌黑,脸上的皱纹消失不见,整个人看起来年轻了二十岁,双目中仿佛有星辰流转。
更惊人的是,他周身环绕着九道白色光环,每一道光环都由无数细小的文字组成,缓缓旋转,散发出令人心悸的力量波动。
董叔智收敛气息,向宁帝深深一拜,说道:"多谢陛下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