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百岁首辅,历经大明十六帝 > 第51章 朱棣沉默:原来,他是我的第一功臣

第51章 朱棣沉默:原来,他是我的第一功臣(1 / 1)

如果说,朱元璋在看完,《仁宣之治》纪录片之后所感受到的是那种“自家白菜被猪拱了”一般的,混杂了震惊、不甘和一丝丝“原来如此”的复杂情绪。

那么他身边的那个从始至终都显得异常沉默的燕王朱棣。

此刻心里所翻涌的则是百感交集。

他看着天幕之上那个被誉为“大明巅峰”的辉煌盛世。

看着,那个被后世冠以“仁”、“宣”庙号的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他的心里当然,也有一丝作为“祖宗”的欣慰和骄-傲。

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极其微妙的混杂了欣赏敬佩和一丝丝连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嫉妒”的,情绪。

凭什么?

凭什么你们这两个只会“守成”的小子。

能将大明治理得,比我这个“开疆拓土”的老子还要富庶?还要强盛?

然而当天幕之上,那部《仁宣之治》的纪录片,在讲述那段辉煌盛世的由来之时。

不可避免地提到了,那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代。

——永乐。

提到了,他这个靠着“靖难”从自己亲侄子手里,夺取了皇位的太宗成祖皇帝。

是如何在登基之初,那段最艰难也最动荡的岁月里。

一步一步稳定朝局开创盛世的。

而就在这段关于“永乐盛世”的历史回放之中。

一个让朱棣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再一次毫无征兆地出现在了画面的中央。

——思汗!

只不过这一次。

他不再是那个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

也不是,那个,在洪武朝初出茅庐的,青年状元。

而是一个三十出头,刚刚才因为辅佐他朱棣“靖难”成功而被破格提拔为,文渊阁大学士的青年,谋士。

画面,是在奉天殿的御书房内。

刚刚登基不久的年轻版的永-乐大帝朱棣正意气风发地站在一幅巨大的堪舆图前。

指点江山意气风发。

而他的身边站着几个同样是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青年才俊。

正是他“靖难”成功的,内核智囊团。

解缙胡广,杨荣以及那个站在所有人最前方,虽然职位不是最高但其眼神,却比任何人都要明亮,和深邃的思汗。

只听画面里年轻的朱棣用一种充满了雄才大略的,豪迈语气说道。

“如今天下初定百废待兴!”

“朕欲效仿太祖高皇帝开创一番,远超洪武之治的不世之功!”

“诸位爱卿,皆是朕的肱股之臣国之栋梁!”

“有何安邦定国之策尽可畅所欲言!”

话音刚落。

大才子解缙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修一部足以,囊括古今包罗万象的煌煌大典!”

“以此,来彰显我朝,文治之功!以此来收拢天下读书人之心!”

这个提议很好。

也正是,后来那部名垂千古的《永乐大典》的由来。

年轻的朱棣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胡广杨荣等人也纷纷,提出了自己关于整顿吏治减免赋税等等一系列的,治国方略。

都中规中矩。

也都很不错。

直到……

轮到了那个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的思汗。

年轻的朱棣将目光投向了这个他在“靖难”途中最为倚重也最为看不透的青年谋士。

“思汗,你呢?”

“你有何高见?”

画面里年轻的思汗,闻言只是平静地,向前走了一步。

他没有象其他人一样去谈什么虚无缥-缈的“文治武功”。

他只是伸出手指在地图之上缓缓地划了三道,看似,毫不相干的,线条。

第一道,从南方的应天府一路向北最终,落在了他朱棣曾经的藩王驻地——北平!

“陛下。”

他的声音平淡却又仿佛带着一种足以,洞穿未来的魔力。

“应天府偏安江南虽富庶却无天子守国门之势。”

“北平乃陛下,龙兴之地北据草原南控中原实乃天下一等一的形胜之所。”

“臣斗胆恭请陛下——”

“迁都,北平!”

轰!!!

这句话一出口。

别说是画面里那些同样是一脸震惊的解缙胡广等人了。

就连天幕之外洪武朝的所有君臣,包括朱元璋本人在内!

全都傻了!

迁都?!

开……开什么玩笑?!

自古以来哪有,刚刚才打下天下就立刻要抛弃这经营了数十年的国都迁到一个,鸟不拉屎的边境之地的?!

这……这不是疯了吗?!

然而天幕之外那个当事人,燕王朱棣,在听到这句,他当年也曾听到过的话之后。

那张一向充满了自信和野心的脸却是猛地一白!

他想起来了!

他全都,想起来了!

当年正是这个看似疯狂无比的“迁都”提议!

才最终奠定了他整个“永乐一朝”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铁血基调!

也才有了后来的五出漠北打得蒙古鞑子哭爹喊娘的赫赫武功!

原来……

原来这个被后世无数史学家都大加称赞的千古阳谋。

其最初的提出者竟然是,他?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画面里。

年轻的思汗又划下了第二道线。

那条线连接了从杭州到北平的,那条早已淤塞了数百年的京杭大运河!

“陛下定都北平固然,有万般好处。”

“但唯一之缺憾,便是钱粮转运之不便。”

“然若能倾举国之力重开大运河!”

“则可将整个富庶的江南,与我大明的政治中枢和北方边防都牢牢地连接在一起!”

“到那时我大明,便是一体之两面!进可攻!退可守!再无后顾之忧!”

第三道线。

他从应天府的龙江港口一路,向东划入了那无尽的,蔚蓝色的汪洋大海!

“陛下蒙元虽退然其对中原之觊觎从未,断绝。”

“陆路之上我等当严防死守。”

“然大海之上,却大有可为!”

“臣恭请陛下,组建,一支史无前例的庞大舰队!”

“扬帆出海!”

“去,查找那传说中的黄金之国!”

“去宣扬我大明的赫赫天威!”

“去将那日月所照江河所至之土都插上我大明的日月龙旗!”

迁都北京!

疏通运河!

编篡大典!

郑和下西洋!

这一个个在后世足以奠定“永乐盛世”这个辉煌时代的,所有的伟大的国策。

这些在史书之上,全都被,归功于他朱棣本人和他手下那群“贤臣”们的丰功伟绩。

直到今天。

直到这一刻。

朱棣才通过这面,诡异的“天幕”。

无比清淅地无比震撼地意识到。

原来……

原来这一切的最初的规划者和,提议者。

竟然……

竟然都是,那个,从始至终都,站在他身后,那个,看似毫不起眼的青年谋士思汗!!!

……

天幕之上所有的画面缓缓淡去。

奉天殿外,死一般的寂静。

燕王朱棣就那么静静地,站在那里。

他看着天幕之上那个已经重新,变回了一百多岁的,枯瘦模样的老人。

陷入了长久的长久的沉默。

他一直以为。

自己是天命所归。

是靠着自己那远超常人的雄才大略和,铁血手腕。

才,开创了那足以彪炳千秋的,“永乐盛世”。

可直到今天。

他才后知后觉地明白。

原来……

原来在自己那,辉煌的伟大的身影之后。

一直,都默默地站着一个,他从未,真正,看懂过的巨人。

他缓缓地低下了那颗从未向任何人低过的高傲的头颅。

用一种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到的充满了无尽的复杂和感慨的声音。

低声地对自己说道。

“原来……”

“他才是我得天下的第一功臣。”

“父皇儿臣以前,看走眼了。”朱棣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揖。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柯南:老太是我最忠诚的部下 九两金 高武盗神家的盲眼剑娘 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 大宋财经周刊 都重生了谁还当世界首富啊 心剑破道:独尊九天 高武:九龙身上扎,天赋顶呱呱! 从玄幻大陆开始打造华夏天庭 逍遥大司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