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村的丰收喜悦,如同密封陶罐里蕴酿的美酒,香气终究会一点点渗透出来,飘散开去
尽管村民们谨记肖羽的嘱咐,对外三缄其口,但那种发自肺腑的轻松、脸上久违的红光、以及村里孩童偶尔拿着烤土豆边跑边啃的景象,还是无法完全掩盖的。
“祥瑞”的消息,还是像蒲公英的种子,随着风,悄无声息地飘过了小石村低矮的篱笆墙。
最先察觉到异样的,是附近几个同样贫瘠的村落。
有与小石村村民沾亲带故的,借着走亲戚的名头,提着半篮干菜上门,眼神却总忍不住往各家各户的灶台和角落瞟,旁敲侧击地打听。
“听说你们村得了啥宝贝?地里刨出金疙瘩了?”问话的是隔壁刘家村来的,正是刘大丫的婶子。
“哪有什么金疙瘩,就是些山里野薯,糊口罢了。”刘大丫赶紧转移转移话题,
“糊口?我看你们村娃子脸上都长肉了!这年头,能糊口就是天大的福气!有啥门路,可不能忘了穷亲戚啊!”
这样的打听越来越多,眼神里的探究和渴望也越来越明显。
甚至开始有一些面生的、衣衫褴缕的流民在小石村外围徘徊。
他们大多是从更北边受灾更严重的地区逃荒过来的,面黄肌瘦,眼神麻木中带着一丝绝望的贪婪,像幽灵一样游荡在田埂和林子边缘,盯着村里升起的炊烟,喉结不住地上下滚动。
“村长,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
石柱在一次巡逻后,忧心忡忡地找到石厚。
“今天又撵走了两拨想溜进村偷东西的流民,还有邻村张家坳的人,明目张胆地问咱们土豆种卖不卖,多少钱一斤。”
石厚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旱烟一口接一口,呛得他直咳嗽。
丰收的喜悦已经被现实的担忧所取代。
怀璧其罪。
小石村太弱小了,就象一个抱着金元宝走在闹市上的婴孩。
青云仙宗山脚下的”仙缘营地”虽然暂时对这个小村子没兴趣,但那是因为有更大的目标吸引着他们。
一旦仙缘无望,那些饿红了眼的江湖客、那些失了盘缠的世家子弟,会做出什么事来,简直不敢想象。
而眼下,仅仅是土豆的消息泄露,就已经引来了鬣狗般的窥视。
“加强巡逻!”
石厚哑着嗓子下令。
“让后生们都警醒点!白天晚上都不能松懈!告诉各家各户,看好自己的孩子,粮食藏严实了!谁敢多嘴,老子打断他的腿!”
村里的气氛再次紧张起来,欢乐被一种风声鹤唳的警剔所取代。
夜里,狗叫得更凶了。
男人们轮班守夜,手里紧握着镰刀和锄头,眼神警剔地注视着村外的黑暗,片刻不敢放松。
石昊则被母亲严令禁止再跑出去疯玩,小脸上满是困惑和不开心:“娘,为什么不能去找夫子了?外面有坏人吗?”
陈巧云将儿子紧紧搂在怀里,目光却不由自主地飘向村尾那间小屋的方向,充满了忧虑:“昊儿乖,外面是不太平。夫子他会有办法的。”
她对肖羽有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但这次的麻烦,似乎和以前都不一样。
另一边,肖羽静静地感知着这一切。
村民的恐惧,外村的刺探,流民的绝望,如同一幅清淅的画卷,铺展在他的神识之中。
他站在窗前,目光似乎穿透了夜幕,看到了更远的地方。
青岚城方向,关于“小石村祥瑞”的传闻,似乎也开始在底层流民和一些小商贩之间悄然流传,虽然还未引起那些大人物的注意,但只是时间问题。
山脚下的营地里,依旧是焦躁与等待的主旋律,但偶尔也能听到一两句关于附近村子出现“高产新粮”的零星议论,只是很快就被关于仙缘的更大声的争吵所淹没。
“土豆的影响,开始发酵了。”肖羽轻声自语。
他最初的计划,只是在小石村种下希望的种子,改善这一村人的生计,并借此观察此界凡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
现在,种子已经破土,甚至开始尝试将根系蔓延出这片小小的土地。
麻烦,是预料之中的。
资源的重新分配,必然会引来争夺和觊觎。
这是人性,也是天道。
但机遇,也同样蕴藏其中。
继续龟缩在小石村,固然可以凭借他的力量暂时护得一时平安,但终非长久之计。
村民会一直活在提心吊胆之中,土豆也无法发挥它真正的价值——拯救更多在饥饿在线挣扎的生灵。
而且,这与他“广纳门徒,弘扬道统”的系统任务,也相去甚远。
总不能将来青云仙宗开山门,招收的弟子全是小石村这几十个娃娃吧?
主动走出去?
如何走?
以何种身份?
何种方式?
直接亮出青云仙宗宗主的身份?
太过惊世骇俗,且容易将土豆与仙缘直接挂钩,引来更疯狂的争夺,反而违背了推广高产作物以救民的初衷。
以教书先生的身份?
人微言轻,如何取信于人?
如何应对必然随之而来的各种麻烦和试探?
或许需要一个媒介,一个平台,一个能让土豆的影响力以相对平稳、可控的方式扩散出去的支点。
肖羽的神识扫过青岚城,扫过那些焦头烂额的官府衙门,扫过万宝楼那辆总是满载货物的马车,扫过那些在底层苦苦挣扎的贫民和流民
一个模糊的计划,开始在他心中慢慢勾勒。
或许,可以借助官府的渠道?
但官僚体系效率低下,且层层盘剥,好经容易念歪。
或许,与万宝楼这类商业组织合作?
他们有高效的物流和销售网络,但唯利是图的本性,可能会将土豆变成榨取民财的工具。
无数念头在他强大的神魂中流转、推演、仿真着各种可能。
他看了一眼系统界面,那个”招收首批弟子”的任务依旧挂在那里。
弟子
他不仅需要能修炼的弟子,或许,也需要一些能帮他处理凡俗事务、推行他意志的“世俗”弟子。
第二天清晨,肖羽找到了愁容满面的石厚。
“村长,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
石厚一愣:“啊?”
“组织人手,将一部分土豆和详细的种植之法,主动送给邻近几个关系还算和睦的村子,比如上石村、李家屯。”
肖羽平静地说道。
“就说是我们村无意中发现的野薯,试种成功,不忍见乡亲们依旧挨饿,愿共享此物,共渡难关。”
石厚惊呆了:“送送出去?夫子,这这可是我们救命的粮种啊!”
“粮种可以再育。人心,比粮种更珍贵。”
肖羽目光深邃。
“我们主动送出,是情分。他们若心怀感激,自然能暂时结成同盟,共同应对外来的压力。若有人心生贪念,想得寸进尺”
肖羽没有说下去,但石厚从他平静无波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令人心悸的寒意。
“我明白了!”
石厚也是个聪明人,瞬间想通了其中的关键。
“与其让别人来抢,不如我们主动给,还能落个人情,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我这就去安排!”
看着石厚急匆匆离去的背影,肖羽知道,这只是第一步。
将土豆扩散出去,制造既成事实,搅动一池春水。
小石村的篱笆,注定是圈不住这即将改变世界的“祥瑞”了。
风已起,就看这叶轻舟,将驶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