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志,不要小看你自己。将来这个厂子建成了,销售方面还要靠你。你也知道,部队的军人都是大老粗,他们武力值方便没问题,但在人情世故方面就差了点意思,所以一旦出去谈合作,你就是主事人了。”宋以茉循循善诱。
“我?”张冬临愣了愣。
“是的。岛上的渔民文化水平不高,各个都是本本分分的干活,遇领导了容易怯场,话也说得不利索。
但你就不一样了,你爸是团长,岳父是供销社主任,又是干着采购的活,做人做事都八面玲珑,与大家也相处得很好。你说,不是你还能是谁?”
宋以茉的这一番肯定和鼓励的话,让张冬临心里升起了一股暖意。
他的自信心仿佛就象气球,一点点鼓起来,甚至忍不住想:是啊,可不就是只有他能干这件事嘛。
看见张冬临的神色,宋以茉知道稳了!够,还得画个大饼:
“你岳父今年才四十出头,未来十年内,你升职的机会不大。但有了这个工厂,就不一样了。
你在供销社当采购员,还能兼任厂里的销售科主任。等厂子壮大了,你还可以竞选副厂长、厂长的职位。
这么好的机会,我要是你,都不用想了,直接干就完事。”
是啊,这么好的机会,自己不抓住,就是傻子了。
张冬临直接朝宋以茉弯了弯腰,“宋老师,你放心,这事我干。我不仅干,我还会把它干好。”
“好。我相信你。”宋以茉肯定道,“走,我们去找村长。”
傍晚的海风格外喧嚣,卷着浪花拍打在岸上,发出哗啦啦的悲鸣之声。
嵊川岛的村口有一棵百年老树下,正黑压压地挤满了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村长的脸上,以及旁边坐着的宋以茉和张冬临的身上。有的眼光中充满了审视,有的则是好奇地打量,但更多的人是期待和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茫然。
“宋老师。”村长陈大海一双粗糙的手,正搓着他的宝贝疙瘩——水烟筒,声音里有些不确定。“真给村里四成吗?一分钱都不用我们掏?供销社也帮我们卖?这怎么听着好玄乎?”
他每问出的一句,人群中就响起嗡嗡的附和声,象是天上砸下来了一个馅饼,砸得脑袋晕乎乎的。
“办厂?当工人的机会?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会轮到我们平头老百姓呢?”
“可不是嘛。那是公家的事,我们怎么占股了?”
“一分钱都不用我们出,怎么可能?”
“别到时候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啥也没搞成,他们拍拍屁股走人了。”
宋以茉还以为村民们会很高兴,终于有能挣钱的机会,没想到大家谨慎过了头,各个都不相信她。
难怪她之前看电视,就说扶贫工作的难点是因循守旧的思想。
哪怕是有部队的支撑,可这些朴素的渔民们,仍然不愿意踏出那一步。
宋以茉上前一步,目光扫过一张张被海风吹得麻木的脸,“如果建厂不成功,你们有什么损失吗?”
人群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回答得了宋以茉的问题。
宋以茉直接不客气的点名,“妮子爸,你有什么损失吗?”
妮子爸摇头。
宋以茉继续问下一个,“水生叔,你有什么损失吗?”
陈水生摇头。
宋以茉继续问下一个,“阿亮叔,你呢?会损失什么?”
陈阿亮摇头。
宋以茉接着询问众人,“参与进来,你们不会赔钱,前期的资金有部队掏。你们不用担心惹麻烦,有部队顶着。那你们有什么好担心?”
宋以茉扫了一眼,村里几个懒汉,“哦,对了!你们可能会白忙活。”
瞅着大家认可的眼神,宋以茉声音陡然拔高:
“你们守着这片大海,靠着‘祖产’生活着,一日三餐是不愁。
那孩子们念书的几毛钱,你们为什么拿不出来?
麦乳精、大白兔奶糖、红糖这些营养品,你们谁家能吃得起?
水生叔,你媳妇难产送去医院,你到处借钱,还上了吗?”
陈水生脸一阵红一阵白,窘迫之情涌上脸,他没有说话,默默把头埋下。
宋以茉转向沉默不语的村民们,继续质问:
“你们穷得只剩下一把子力气了,为什么不敢干?生老病死哪一样不要钱?光是靠着捕鱼,就能安稳度日?
辛辛苦苦捞上来的鱼,甘心被收购站压榨得连口汤都喝不到?”
这一声声质问下来,人群彻底的沉寂下来,一张张被海风拂过的脸,带着咸涩的苦。
那一个个需要他们交付的答案,此刻苍白无力的哆嗦着嘴唇,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钱,是压在每个渔民背上,不可跨越的难题。
宋以茉抓住这死寂的瞬间,把希望砸进他们的耳朵中:
“建厂只要花两个‘钱’,一个搭棚子,一个买盐。其馀的本钱,都是劳动力。织鱼网、篓子、簸箕、柴火、捕鱼、清洗、晒鱼、包装这些你们都可以做。
你们只需要付出一把子力气,就能换来钱,为什么不干?
之前我收了几千斤海货,相信你们都还记得吧。我花了五天时间,挣了640块。”
人群中爆发出一片哗然,村长陈大海猛地站起来,不敢置信,“你说真的?”
宋以茉开口:“张冬临同志可以作证。”
张冬临也上道,“是的。如果不给我们开工资,应该有七百多。”
“天啊,那不是一天有一百多,一个月就有三千多。”
随着妮子爸报出数目后,所有的目光都不再麻木,都落在村长身上。
陈大海吸了一口烟,浑浊的眼底深处,仿佛积蓄着无穷的力量,如同退潮后露出的礁石,带着破釜沉舟的锋芒。
他锐利地扫向众人,声音异常洪亮:“嵊川岛的村民们,我们干!”
“干——”
嵊川岛村口处,一阵阵吼声汇聚成一股洪流,随着海浪的卷动,冲出海面,冲破云宵。
为了加快建厂落地事宜,宋以茉快刀斩乱麻,直接让村长担任生产部负责人。
同时,她也想让村民们有参与感,就直接把生产拆解成捞鱼、清洗、腌制、晒干、包装五个小组,同样以投票选举方式,选出合适的人员。
部队这边更是兵贵神速,白师长亲自打电话特事特办,不到三天功夫,一份盖上公章的“军民共建嵊川加工厂”的同意书,就已经下发到村里。
村民们激情澎湃,厂子还没建好,就已经自发的编织生产所需要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