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口谕(1 / 1)

数日时间,整个京城闹的沸沸扬扬。

但隆正帝根本不见外臣请托,任你是宗王,勋贵,重臣,根本连这位皇帝的面都见不到。

抓捕几千人,其中大量勋贵文官,牵扯到大学士,诸王的都不在少数。

但皇帝根本不见外臣,叫这些人根本无处发力。

可是隆正帝也想不到,最终还是有人钻了空子,把话说到太上皇后那里。

引来眼前这一场不快之事。

无论如何,这事是隆正帝授意贾琼,他不可能接受母后的指责,哪怕是对贾琼的指责。

“母后,朕不是放纵贾琼”

隆正帝耐心道:“实在是此子所作所为,都出于朕的授意。”

“母后你在龙首宫中不知道外事,京城治安之坏己经到了民怨沸腾的地步了。”

“多少穷苦人家的孩子被拐,然后挖去耳舌,砍掉手脚,以此来乞讨可以多要钱”

“这种大伤阴德之事,岂能不穷治?”

“母后也是虔诚礼佛的,需知这样的事做一宗,不知道要敬奉多少香火钱才能赎罪啊!”

“朕为万方之主,所有好处是朕受着,所有的恶行也得是朕担着”

“岂能不管?”

“南安王府的那个刘成贤,是裘良招拱的,有亲笔供状,贾琼岂能不抓他?”

“朕己经派刑部和都察院的人过去,当面复核,查看口供和细节。

“母后放心,朕不会放纵,但也不会叫贾琼随意冤枉人。”

隆正帝语气深沉,显然是真动了感情。

这位皇帝很复杂。

儒学精深,手腕强硬,心机更是过人。

但他还真的是个信佛的。

佛教的学问也很精通,并且笃信不疑。

在给臣下的很多朱批圣旨中,隆正帝经常会引用佛学经典中的话语来提醒臣下要有敬畏心。

不提皇权,天命,就是谈佛理。

所以隆正帝此时并不是哄骗太后,而是说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

真相就是如此。

果然,太上皇后被说服了。

“贾琼此子行事霸道,对任何人都无敬畏心,你用他也要小心用,别咱们大周养出个曹操出来!”

到底是老妇人,心里不喜贾琼,仍然不可能真正放过。

太上皇后临走时,还是忍不住有诛心之语。

换了别的臣下,这一句话,怕就是要断送终生仕途。

隆正帝也只能苦笑。

“您老就安心在后宫荣养吧”

送别老妇人,隆正帝在殿阶之上负手而立,风吹动檐角铁马,发出阵阵悦耳的叮咚声响。

隆正帝面色淡然,丝毫不受母妃的话语影响。

“朕手握二百多万大军,忌惮一个后生小子?”

“还是一门心思为朕做事的纯孝忠臣!”

“这一次贾琼把宗室诸王,武勋,文官,吏员,帮派,统统往死里得罪了个遍!”

“说贾琼行事太霸道酷烈,需要小心提防的,为何不想想,贾琼若是那种心机深沉,手握重权心思不纯的,朕又岂能如此放任?”

“贾琼这一次所为,是为了朕肃清京师地面,大大提高了朕的声望,也是令武勋和百官敬畏!”

“有这么一柄快刀,接下来的推行京察,肃清官场,有石磊坐镇,效果必定是大好。”

“不过,看韩太浩的意思,他是不打算在这个时候就入阁,是打算坐镇江南,兼顾闽浙,替朕好好梳理一下东南?”

“嗯,倭寇为患,其因就在东南,再配合林如海梳理扬州,这一局若是下赢了,两人都可以因功入阁,朕在内阁中就占了优势了。”

“原想韩太浩署理吏部,然后会推入阁,这样一来,吏部要先择人”

转念间,隆正帝的心思己经用到了大政上头。

贾琼的事,轰动京城。

但在顶尖的军国大政层面,这只是一件小事。

闹腾的再大,也和大政无关。

最多算是打响头一炮,震慑人心,有利于下一步的举措。

如此而己。

既然效果达成,隆正帝也不打算拖延下去了。

“来人!”

“奴婢在。”

皇帝负手而立,喃喃自语时,并无人在身边。

但隆正帝轻轻一声召唤后,檐角处就出现了戴权等人的身影。

“尔去传旨。”

隆正帝看向戴权,说道:“招供的刘勇,裘良,确定涉案的刘成贤等人,今晚一律处置了。其余人等,校尉以上,一律处死。剩下的,若有涉及人命的也一并处死。没有人命,恶迹不是太明显的,一律发配辽东,定期二十年,遇赦不赦!”

戴权先是一震,接着赶紧躬身道:“是,奴婢遵旨。”

这是口谕,并非明旨。

很明显,一下子弄死几百号人,剩下的都是些知情不深的杂鱼,而且连杂鱼也不交给都察院和刑部,大理寺进行三法司会审,隆正帝的用意相当明显了。

以雷霆手段,在最短时间内平息此事!

今天的动作,就是隆正帝也知道此事不宜拖延,牵涉的人太多太广。

话都说到母妃胡氏那里了。

再下去是不是有人能说服太上皇再出面?

耽搁下去,弄的虎头蛇尾就不好了。

隆正帝己经狠狠收割了一波声望,若半途而废,雷声大,雨点小,对皇帝的声望会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交给三法司会审,旷日持久,还不知道要弄多久。

半年都算是快的!

拖这么久,无法展现皇帝的决心和雷霆手段。

也容易出变数。

既然人都抓了,也是按口供抓的人,说明大多数人都是罪有应得。

不如首接弄死了事!

这么不刑而诛,肯定是不合常规,甚至不合朝廷律法。

但天子的意志就是律法,封建王朝,对天子讲律法,有时候有用,那是常规状态。

比如魏征就经常冒犯李世民,凭的就是李二需要秩序,需要恢复生产力,调理好大唐的内部。

若是玄武门前后,魏征跑去冒犯李世民试试?

当时就叫他人头落地了。

不同时期,不同作法,无谓对错,帝王这东西,就是会越来越集权,取消封建,实施中央集权之后,两千年的发展,就是皇帝权力不断的集中,到了明清之时,皇帝己经是天命与权力的完美结合。

任何冒犯皇权的,哪怕出于忠于社稷的一腔忠诚,也注定没有好下场。

比如于谦,比如张居正。

皇帝己经口含天宪,如果明旨颁发,首接处置,也是有一样的效果。

但很明显,这样矛盾就在皇帝身上,劝谏的奏折能把宣政殿给淹了。

交给贾琼办,以贾琼给皇帝当刀的觉悟,这事必定办的果断漂亮。

但矛盾就集于贾琼一身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 此心安处是御兽 女帝纪 南明不认输 破碎南北朝:从六镇开始焚尽门阀 东宫有刃 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黄三炮:这军阀非当不可! 方舟:重铸人类荣光我辈义不容辞 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