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小子,是真聪明,还是小聪明,他真的是为国谋而不谋身吗?”
石磊苦笑摇头道:“过刚易折,不可将力使尽,这些道理,贾家没有长辈教他?”
“是了,这小子是庶子出身,贾家的那些长辈哪会教他这些?”
“怕是教了,贾琼仍会如此行事,他是庶子,行事风格不如此,根本出不了头”
石磊这一次觉得自己说的没错。
贾琼是简在帝心,是一把好刀。
石磊也欣赏贾琼。
越是欣赏,就越不希望贾琼行事太过暴戾,太过不计后果。
现在有多畅快,将来的报复就有多猛烈。
皇帝是易变的。
现在要推新政,要刷新吏治,要振奋人心。
贾琼做的再过,此时的隆正帝也会加以庇护。
但贾琼的行事过于刚猛,过于张扬,过于暴戾,过于肆无忌惮
这些东西,也会在皇帝内心扎入一根刺。
十年八年过后,当贾琼权势更高,而大周国力复振,需要从改变到稳定的时候。
贾琼这种性格的大将就不受天子的待见了,甚至,好刀需藏。
藏刀,就算贾琼未来不错的结局了。
这还是隆正帝在十年后仍在位的前提下。
隆正帝在,以这位的胸襟格局,最多藏刀,让神物自晦。
待贾琼人过中年,性格平稳时,还能交给子孙用。
若十余年后,隆正帝大行,那时候贾琼就大为不妙了。
新天子登基之初,贾琼这种性格和行事风格的大将,没有哪个新天子会放心。
石磊对贾琼越是欣赏,就越不愿这少年人将来落个没下场。
这一下,韩太浩也是沉默了。
石磊说的没错。
纵观史书,基本上都是如此。
霍去病也就是死的早。
若不然,待大汉国力透支,打不下去了。
必被藏刀。
甚至被汉武这个雄猜之主给清算掉。
当今隆正帝在格局气魄和能力上怕是不及汉武,但帝王心机和权术手腕,怕是还要超过汉武多矣。
毕竟汉武在内政上做的一塌糊涂。
别的不说,巫蛊之祸,牵连之广,杀戮之惨,大汉元气都和那些被杀的人一样首接腰斩了。
汉武晚年,与疯子无异。
大周此时,确实是需要贾琼这样一把快刀。
开国之初,一切欣欣向荣,大周武力强盛,宗师数十,先天无数,军队正处最强之时。那时候法度也是森严,那时候也有江湖帮派,但老老实实蛰伏,最多做一些灰产生意,真正违法的生意做起来也是小心翼翼,哪如现在这样肆无忌惮,毫无顾忌。
百年之下,就如人老了,身体内杂质也多了,正需要认真梳理一番。
贾琼算是应时而出。
他做的怎么过分,只要是为了大周清扫积弊,隆正帝都会忍他,乃至助他。
但十年过后,沉疴尽去,欣欣向荣的大周,能不能容下一个行事风格如此肆无忌惮,做人做事都极其霸道,又偏生带兵能力和武道都逆天强悍的贾琼?
答案不言自明。
韩太浩举起酒杯,微叹一声,说道:“我们也不必替人担忧,我看贾琼那小子心地也是磁实的,你替他担忧也是大可不必!”
“也是”石磊自失一笑,说道:“江山代有才人出,等贾琼这一辈成长起来,吾辈也就到了归隐之时了。”
“活到那时候再说吧。”
韩太浩确是老而弥坚,又饮一杯之后慨然道:“一辈人有一辈人的事业,我辈还有不少事要做,提前就认老了?我可不认,我最少要踏踏实实再做十年事,助皇上将大周重新推到盛世,这才能舍得闭眼!”
“你呀你”
石磊微笑道:“原本我并不是很有信心,不过你这老货如此模样,再加上贾琼之类的小辈也出色,没准真的能成!”
“皇上,这一天贾琼抓了多少人?整个京城都是人心惶惶,有人说,这样做,岂不是天街踏尽公卿骨了?”
“还当街围着南安太妃车驾,抓捕南安王府的嫡孙。”
“我看这贾琼就是自觉从小受了苛待,这心歪了,就觉得人人对不起他,特别是看那些嫡脉子弟不顺眼。”
“你自己就是嫡脉出身,你儿子成郡王,宝郡王,和郡王,其中你最喜欢宝郡王,他可是你交给正室皇后抚养大的,我看贾琼可未必服他。”
养心殿是宫中内殿,宫殿规模较小,位置也适中,被隆正帝开辟出来当了寝宫。
也会在此殿接见亲近的大臣。
接见普通外臣还是在宣政殿或宣政门。
能在养心殿和隆正帝喋喋不休,并且说的都是隆正帝不爱听的话。
隆正帝也只能满脸苦笑的听着,并无什么好办法。
眼前说话的,便是太上皇后胡氏。
这位太上皇后,原本也就是普通皇妃。
因为太上皇景和帝挑了隆正帝当继承人,胡氏便母以子贵,由皇太妃封为太上皇后。
景和帝一共册立过数位皇后,但先后薨逝了,胡氏怕是走路踩了满脚的狗屎,那么多皇子,最终却被她捡了天大便宜。
但胡氏并不满意。
眼前这儿子从小抱在当年的皇后处养,和她并不亲近。
小儿子勇亲王从小养在膝下,聪明又得乖巧,经常逗她开怀大笑。
在胡氏眼里,小儿子样样好,大儿子处处忤逆不孝。
眼前的事就是如此。
明知道她和南安太妃交情莫逆,却纵容那贾琼针对南安王府,打的不光是南安王府和南安太妃的脸,也是在打她太上皇后的脸。
隆正帝心中着实不悦。
眼前的生母纠缠不清,脑子真的不好使!
那个南安太妃,更是蠢的可怜亦复可笑。
一个孙子,值当闹这么大的动静?
军国大政,不晓得一点利害?
别说一个孙儿,就是十个,也该洗干净脖子送上。
杀或不杀,或是流放,得看朕权衡利弊再说。
真的是蠢的可笑!
搬出太上皇后又如何?
朕要施政,太上皇都让道了!
要不是怕人讥评说不孝,隆正帝颇有一种冲动,现在就下旨将南安王府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