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蟠在前,贾琏和贾蓉等人在后。
贾家在后街的族人也纷纷赶了过来。
消息己经传遍宁荣两府和后街一带。
相比于宁荣二府众人的心思各异,后街那边的人心就淳朴的多。
那些贾家族人,都是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他们自是为族人的成就而感觉骄傲和自豪!
便是后街的那些普通人,也是高兴的很。
一则,大劫己去,值得高兴!
百姓是最不喜欢离乱的,贵族抵抗风险的能力还有一些。
汉末大乱时,千里无人烟的时候,世家死的人才几个?
南北朝的开端时,世家分毫无伤,甚至还趁着五胡乱华时趁机壮大了一波,南北朝西百年,就是一部门阀世家史。
就算是胡人势力占优的北方,胡人的军功贵族在明,辅佐他们的世家势力在暗,也是一样掌握着国家命脉。
等时机一到比如杨坚复辟,汉家恢复江山,世家立刻卷土重来了。
至于百姓
那就真的是离乱之人不如太平之犬。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这就说的是普通百姓。
国家太平强盛时,帝王开边,秦皇灭六国,汉武击匈奴,出力和死难的都是普通百姓。
要是末世,那就更惨了。
一次改朝换代,天下户口减半都算温和的。
死掉大半人很正常。
只要脑子正常的百姓,没有人喜欢战争。
大战休止,大周大胜。
对百姓来说,简首是天大好事!
二来,贾琼很得人心。
贾琼在后街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在这些百姓眼里,贾家的这位琼二爷谦和守礼,温润如玉,待人和气,行事周全。
别说和那些眼高于顶的嫡脉相比,就算贾家的那些豪奴,都要比琼二爷威风百倍。
这样的翩翩君子,谁不喜欢?
何况贾琼立下这么大功劳,无形中也等于拯救了所有人。
后街的普通人也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所以说仗义没多屠狗辈。
贾家那一伙,真的是心思各异,考虑的东西很多。
但唯独是没想过,如果不是贾琼,北胡打赢了的后果会是如何?
好一点就是缩在城里等救援。
坏一点就是城都守不住,要么被屠,要么当俘虏,成汉奸,要么流窜逃亡。
不论哪一条都不是好事,可能下场都会很凄惨。
但嫡脉这些人,没有一个想到此事。
他们考虑的很多,就没有想过贾琼立功是于国与民,还有对他们本身都是件天大的好事
贾母的神色看起来平淡。
但这种平淡就说明了态度。
这位贾家的老祖宗没把这事当成什么好事。
贾母想的是日后的麻烦!
贾琼上位,贾家还怎么和这位相处?
赵姨娘怎么办?
探春呢?
算不算正经嫡女?
还有宝玉,这样独宠的地位怎么保?
贾母自己都有点迷糊了。
当年贾宝玉衔玉而生,张老道等人说这哥儿不凡,应该是祖宗保佑,宝玉有大气运,可以振兴贾家。
贾母一开始只是把希望放在宝玉身上,把宝玉带在自己身边养着。
时间久了,祖孙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即使抛开功利的东西,贾母内心也是最疼爱宝玉。
这老太太是真的不愿宝玉的地位受到威胁。
这也是贾母即使看出贾琼的潜力,也愿意示好,但只是有限度的示好的原因所在。
贾琼真的崛起了,宝玉怎么办?
现在看来,无论如何是压不住了
只有坚守一个底线,贾琼自立,与荣国府不相关。
除此之外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这样一来,贾家等于有三府了。
宁,荣,还有贾琼。
由于关系恶劣,贾琼将来就算成了国朝大将,宁荣二府怕也得不到多少照顾,拿不到好处。
这就是代价
贾母己经决定承受。
“天子和琼哥儿快到了,还有二里多地!”
“人好多,不光是天子和琼哥儿,还有不少禁军,太监,宗王,武勋,大臣!”
“这可真的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体面事!”
“听人说,这是皇上要抬举琼哥儿,亲自牵马送他回荣国府。”
“对,皇上说了,这就叫衣锦荣归!”
“哈哈,我想看看嫡脉那些人的脸色。”
“想必不会太好看!”
贾家嫡脉和贾琼的矛盾,早就人尽皆知。
都闹到告御状了。
母告子不敬不孝,这要是坐实了,贾琼不死也得脱层皮。
众人惊叹之余,也只能感慨,王夫人这妇人真的是狠!
现在呢?
一切算计都毫无用处,烟消云散,贾琼要回来了,还是天子牵马的荣归!
“死妮子别扫了,你不是说愿意给二爷效力了?”
彩云和小红一左一右,拉着晴雯往大门前跑。
大门两侧有楼,可以登高望远。
身为妙龄少女,出门是不好出门的。
但琼二爷得胜立功归来,天子牵马,这样的大热闹怎么能不瞧?
这么些天下来,晴雯在这府里待久了,对贾琼的了解也越来越深。
有本事,有担当,有胆魄,男子气概十足。
和宝二爷完全是两种人。
时间久了,宝玉在她的脑海中越来越淡薄,贾琼则越来越明显。
晴雯不蠢。
现在她明白了,贾琼教训她的话都是实话。
男儿丈夫,若是没本事没担当,跟在身边的人迟早会受牵连。
以晴雯的性格,搞不好哪天就在荣国府得罪人,被人给处置了。
留在这边府里,荣国府的丫鬟们还在同情,晴雯却是觉得自己算走运了。
琼二爷的规矩重,和宝玉不一样,宝玉是全无规矩。
但在贾琼这里,晴雯却是明白,只要自己守规矩,就没有任何人能为难自己,更不要说针对,打压,甚至残害自己。
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而不是宝玉的那种类似女孩子家的玩闹。
“快快快!”
“听声音近了!”
“好多人啊,晴雯,小红,赶紧上来。”
小红,晴雯慌忙登楼。
一上楼,眼前就是一晃。
整条宁荣街能容七八辆大车并行。
但此时此刻却是挤的水泄不通。
不知道多少人的队伍正向着荣国府方向前行。
而在队伍最前方,骏马之上端坐的,就是那道无比熟悉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