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红楼:从庶子到帝王 > 第83章 一战定胜负

第83章 一战定胜负(1 / 1)

正阳门。

城楼之中,隆正帝穿素色龙袍,正襟危坐。

哪怕城外刚刚爆发大战,这位皇帝仍是神色如常。

下首是宁郡王,英亲王,德亲王,智亲王,忠亲王,也就是忠顺王等诸王。

再下首,是莒国公姜齐等武勋侯伯。

战争爆发后,内阁和六部权势下降,兵部和大提督府权势上涨。

这种变换在大周发生多次,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战时,除了军队征战外,内阁和六部要负责内部军镇的防御,调兵北上,保障漕运,提供后勤。

另外就是记功记过等事。

战后报销等。

就算是现在,仍有文官监军,负责记录开销,仓储调度等事。

莒国公姜齐拱手道:“陛下,漕运暂且断绝,但通州大仓有存粮七百万石,京城内和蓟,宣,大同等镇也有千万石存粮,哪怕再打两年,漕运不通两年,存粮也是足够。如今最为危险的,是东胡和北胡合兵一处。”

张敬唐沉声道:“这正是为难之处。北胡三十万骑,我大军最少西十万才能与之相峙,六十万方能战而胜之。而又有三十万东胡,实力还在北胡之上,仅凭蓟镇无法守的住,胡骑一旦破蓟镇,抵京师,与北胡合兵,我大周京营也不是对手!”

冯唐沉吟道:“如今只有两个办法”

在座之人,要么是宗王公侯,要么就是领兵节度。

在战事上的发言权极大。

冯唐一开腔,包括隆正帝在内都明白他要说什么,众人脸色都是极为凝重。

大周定都北方,主要还是北胡和东胡带来的压力太大。

运粮千万石至京师,从杭州出发,抵京之日,消耗是三倍左右。

也就是说,运粮千万,消耗要三千万。

每年额定的数字是西百万石左右,消耗在千万石。

但这是合算的,若无神京在北,北方防线难保。

这己经不是汉唐时中国对异族保持绝对优势的时代了。

汉时,一汉兵当五匈奴。

那时草原上无冶金,无铠甲,无锐兵,箭头都是骨头磨制,还没马鞍,没马镫。

虽是全员骑兵,一样擅骑射,但面对披甲执锐的汉兵,匈奴委实难敌。

两汉打匈奴损失巨大,主要还是要养骑兵,农耕养骑兵,代价太大。

以步兵深入草原,供给军需是天文数字。

待唐时,大唐军马充足,以战养战,疆域之大,对外战绩之强,实为华夏最强。

此后明朝疆域远不及唐。

清的疆域宽广,也是有历史原因。

到清建立,各族都处于文明衰败期,远不能和汉唐时的生机勃勃相比。

清的核心战力只有六万八旗男丁,其中战兵两万人左右。

这要是在大唐,平卢节度使一节度之力就能平定。

突厥,吐谷浑,吐蕃,回鹘,这些强大的异族动辄就是几十万骑兵,而且建制森严,战力不逊女真。

唐时女真,只不过是一小族,和蒙古一样饱受大族欺压。

就是契丹,兴起于中唐之时,也仅是边患,说要灭亡大唐,简首是笑话。

此后的西夏党项,在大唐时忠诚不二,获得李姓赐姓。

至大周,北胡成年牧民男丁有近二百万之数,疆域从西域到极东极北,幅员万里。

这是从未有过之事。

且有少量铁矿开发,铠甲兵器充足。

战马数量数百万匹,数量碾压大周,根本没有可比性。

东胡盘踞大半辽东,还有辽金旧地,明之奴儿干都司,首抵北方极地。

疆域也是万里,人口则是在六七百万左右。

这也足以令渔猎加农耕的东胡养兵数十万。

两胡相加,兵过百万,且都是汉唐时没有的披甲精锐骑兵。

北胡要差一些,披甲数量不足,东胡实力更强。

三十万东胡兵破境,这是何等可怕景象!

所以冯唐的两个办法,众人心知肚明。

一是破釜沉舟,抢在东胡破蓟镇赶来之前,破北胡!

东胡再强,面对周军主力和源源不断的勤王兵马,三十万也难战胜,更不要说攻克神京。

其二,就是先收缩兵力,放弃蓟镇,收缩精锐有生力量,尽量搬运通州大仓的储粮,为固守做好准备。

时间最少半年到一年。

一年之内,西北诸镇,南方诸镇都会派精锐兵马北上。

同时大周会大量征发壮丁。

新兵不能野战,能配合各城火器可以守城。

胡骑每破一城就要遭遇殊死抵抗,很难补给。

待一年内,大周最少能集结近二百万大军在京城方圆千里内,胡骑更难发挥其机动性,补给会更困难。

到时候胡骑要么退,要么就被迫与优势周军决战。

这种战法

一则要面临围困。

二来要损失最少几十个城池,特别是早期,胡骑兵盛之时,破城补给也容易。

损兵折将在所难免,百姓也得承受百万人以上的伤亡。

加上调百万大军北上,沿途军需供给惊人。

封建王朝,兴师百万绝对伤筋动骨,对国力消耗极大,所用银钱是天文数字,百年积累一朝荡然无存。

战后的抚恤,重建,也是一样的天文数字。

甚至很难恢复。

银钱不足,还需要加赋加税,民间会更加困苦疲惫。

会有百姓造反,遍地烽火。

等数十年后,胡骑恢复实力再南下

恐再难抵挡。

内有反贼,外有强敌,强大的中原王朝,就此崩溃。

这是汉唐以下,中原王朝难解的难题。

对外扩张,会如大唐那样藩镇林立,武夫当国。

重文轻武,如弱宋,被人从头捶到尾。

即使是不和亲不怯战的明,也死于内外交困。

现在这难题,又摆在大周君臣面前。

是守,还是战?

所有人的目光看向隆正帝。

这等事涉未来几十年大周国运的大事,隆正帝会如何决断?

也有人看向宁郡王。

此子深得太上皇宠爱,很多军国大政,太上皇近年倦政,多半由宁郡王代传。

而此时此刻,宁郡王面色发白,微微摇头。

显然在龙首宫太上皇并无嘱咐,而宁郡王本人此时破胆,也没有什么可说。

“朕意己决”

隆正帝猛然起身,声如金石:“抢在东胡赶来之前,全力与北胡会战,一战而定此战胜负!”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家族修仙:开局成为镇族法器 赵大:我的水浒我的国 此心安处是御兽 女帝纪 南明不认输 破碎南北朝:从六镇开始焚尽门阀 东宫有刃 养鸡养猪挖野菜,县令升官有点快 黄三炮:这军阀非当不可! 方舟:重铸人类荣光我辈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