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有鹏是在圈里耕耘多年的前辈,从《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到《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再到《情深深雨蒙蒙》里的杜飞,一个个角色都是刻在观众记忆里的情怀。
顾淮自记事起,小虎队虽已单飞,但家里墙上还贴着他们成团时的海报,小时候守着电视看《还珠格格》的日子,更是历历在目。
苏有鹏收拾好心情,笑着回握顾淮的手,目光落在他脸上时,不由得赞了句:“顾淮是吧?果然一表人才,这颜值没的说,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顾淮连忙摆手:“您过奖了。比起您年轻的时候,我还差得远呢,当年小虎队可是亚洲第一天团,您的海报我家墙上还贴过呢。”
这话逗得苏有鹏朗声大笑,亲昵地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小子,嘴挺甜。”
一旁的饶雪曼也跟着笑起来,看向顾淮的眼神里满是欣赏:“我就说吧,苏导,顾淮这张脸,往镜头前一站,就自带故事感。上次看《杉杉来了》,我一眼就觉得,这就是张漾该有的样子,既有少年人的桀骜,又藏着点让人心疼的野气。”
顾淮闻言,转向饶雪曼欠了欠身:“饶老师谬赞了。其实我看《左耳》原着时,总觉得张漾的‘坏’不是纯粹的恶,是被生活推着走的拧巴,您把那种少年人的挣扎写得太到位了。”
“哦?你倒是说说,你觉得他哪里拧巴?”饶雪曼来了兴致,追问了一句。
“他对许弋的敌意,看似是针对人,其实更象对命运的较劲。”
顾淮想了想,认真说道,“就象被什么东西捆着,想挣脱又找不到方向,只能用错误的方式去冲撞。”
饶雪曼眼睛一亮,看向苏有鹏:“你看,他是真的读懂了这个角色。”
苏有鹏也点点头,重新打量起顾淮。
眼前的年轻人确实生得惊人,一张脸仿佛被精心雕琢过,英挺中带着几分秀致,双眼微微上挑时,既有轻挑的灵动,眉间又藏着说不清的风华。
五官搭配得恰到好处,既有西方轮廓的立体骨相,又有东方气韵的温润皮相。
再配上一米八七的高挑身形,站在那里,活脱脱像从少女漫画里走出来的人物,也难怪能这么火,简直就是被老天追着喂饭吃。
“娱乐圈俊男靓女不少,但能把‘高级感’和‘少年气’揉在一起的,不多见。”
苏有鹏由衷感叹,“这张脸确实适合大银幕,往镜头里一站,就自带说服力。”
饶雪曼笑着补充:“我当初一看到他的剧照就拍板,张漾必须是他,你想啊,一个能让读者原谅的‘坏小子’,总得有点让人心软的资本,这张脸,就是最好的‘资本’。”
顾淮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刚要谦虚两句,就被苏有鹏打断:“行了,客套话不多说。既然大家都觉得合适,那咱们就聊聊具体的试镜吧”
试镜环节更象一场心照不宣的过场。
顾淮随意念了几段台词,配合着演了几个关键场景,苏有鹏与饶雪曼眼中的赞许便已说明了一切。
签约意向几乎当场落定,毕竟真正掌舵的是饶雪曼,作为原着作者、剧本内核创作者,更是两大投资方之一,她在剧组近乎拥有一票决定权,连实力雄厚的光线传媒都要敬她三分。
她对顾淮的肯定,便是最硬的通行证。
初执导演筒的苏有鹏更是乐见其成。
顾淮的外形与张漾的桀骜气质高度贴合,更重要的是,他眼下的爆棚人气远超原定人选欧嚎。
对这部导演处女作而言,自带流量的演员无疑是最稳妥的护航者。
至于随之而来的片酬上涨?那是制片方该头疼的事,不在他的考量范围之内。
真正的博弈藏在数字背后。
原定的200万片酬,这还少看在欧嚎演过一部电影《临时同居》配角上才给的,但在顾淮团队1600万的心理价位面前,不过是杯水车薪。
女主角陈都灵作为纯新人,片酬仅100万,甚至可能不及女二号马思纯。
而曾梦谈判一开口便抛出2000万的价码,在《左耳》这部小成本青春片的预算体系里,不啻于投下一枚重磅炸弹。
制片方的忧虑并非无据:顾淮的电视人气毋庸置疑,可电影票房号召力仍是未知数。
电视剧的流量能否转化为影院里的真金白银?一旦失利,小成本运作的财务风险将陡增数倍。
“老狐狸”曾梦谈判时寸步不让。
她断言,仅凭顾淮的粉丝基数,为《左耳》兜底两亿票房不在话下,2000万实则物超所值。
何况顾淮手中的电影邀约早已排起长队,根本不愁没戏拍,想议价?免谈。
制片方转而向看似“温和”的顾淮打情感牌,哭诉剧组预算紧张,字里行间暗示着“艺术”与“情怀”的重量。
顾淮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动容,好象真的被说动了一样。
但他心里明镜似的:跟光线这种财大气粗的巨头谈情怀?不过是徒增笑料。
若真是冲奖大作或十几二十亿级商业巨制,能带来足够的名与利,别说降薪,零片酬他都愿考虑,他的目光从不止锁在片酬上。
但一部新导演的青春片?还不配让他让步。
但他配合着演了场戏,假装被说动,转头找曾梦“商量”。
曾梦待到对方情绪被 2000万的天价逼至临界点,才终于显露“诚意”,不动声色地“忍痛割肉”:“考虑到项目特质与初次合作,我们愿让步到1800万。”
几番谈判下来,价格到了1600万。
从 2000万到 1600万,巨大的价差对比象一场及时雨,竟让还在为 2000万心惊肉跳的制片方瞬间觉得,1600万似乎变得“合理”甚至“划算”了几分。
紧绷的脸色下意识松动,仿佛自己才是这场谈判的赢家。
内核片酬一敲定,馀下条款推进得顺理成章。
合约墨迹未干,光线传媒的宣发引擎已轰然激活。
“顾淮首部大银幕作品”的官宣如惊雷落地,瞬间点燃粉丝群体的热望。
守候已久的粉丝们如同久旱逢甘霖,各大社交平台瞬间被热议淹没。
没办法,谁叫吴某凡的粉丝来势汹汹,明明才刚回国,还没有一部作品上映,就官宣了一部徐静雷的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就到处宣传吴某凡是电影咖,拉踩目前风头正劲的顾淮是电视咖,粉丝们都憋坏了。
现在顾淮官宣新电影,粉丝自然是激动万分,就等着《左耳》电影上映,给顾淮贡献票房,到时候再和吴某凡的电影比比,看看谁的票房和口碑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