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还有《我的少女时代》要拍啊。”顾淮皱着眉,“而且同时接两部青春片,角色会不会太同质化了?”
“这不算大问题。”
曾梦语气肯定“《左耳》预计明年四五月份上映,你那部《我的少女时代》完全可以往后拖,2016年再上都来得及。间隔一年多,观众早就淡忘了前一部的角色影子。
而且这两个角色根本是两回事,张漾是带着刺的野草,骨子里藏着狠劲和迷茫,被原生家庭戳得满身伤,对世界带着股报复性的叛逆,连喜欢一个人都带着点自我毁灭的冲动;
徐太浪却是阳光下的痞子,看着吊儿郎当,实则心里敞亮,会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会在喜欢的人面前装酷,连堕落都透着少年人的纯粹。一个是往暗处钻的,一个是朝着光跑的,怎么会重复?”
她顿了顿,语气添了几分恳切:“再说,电影圈和电视圈不一样,这儿排外得很。大导演们总爱用自己熟悉的班底,你电视剧再火,手里能摸到的优质电影本子也寥寥无几,现在我手里的本子也大都是青春向的电影。”
曾梦的话带着点冷静的戳破:“而且,你不会真觉得,现在的演技能撑得起那些复杂的电影角色吧?
《古剑奇谭》《杉杉来了》本质上是偶象剧,吃的是人设红利;《新生》虽是悬疑,但终究是网剧,对主角的演技要求本就没那么严苛。
可别真以为自己演技已经炉火纯青,能驾驭各种电影复杂角色了。”
“《左耳》就算是矮子里拔将军,也是目前最适合你的。接了它,至少未来两年你都有电影作品撑着,不会有空窗期。”
她顿了顿,“现阶段接这种贴合你状态的本子,既是在电影圈攒经验,也是在能力范围内打磨演技。等真有了拿得出手的电影作品,再去碰那些更复杂的角色,才是稳妥的路数。”
“而且演《左耳》的话,你是一番,到时候所以票房成绩都会算在你身上,算是你能抗票房的有力证明。”
“当然,最终还是你拿主意。”曾梦放缓了语气,“但我真心觉得,这机会得抓住,好的电影资源太金贵了。”
顾淮沉默着,在思考着曾梦的话。
“行,这角色我接了。”顾淮下了决心。
《我的少女时代》早就在国家版权中心,注册了版权,晚点拍摄和上映并没有多大影响。
“那你先准备着,明天跟我去见导演。”曾梦的声音里透着利落。
“不用试镜吗?”顾淮多问了一句。
“试镜就不必了。”曾梦笑了笑,“这类青春片对演技的要求本就不算严苛,你之前两部剧的表现,足够证明你能驾驭张漾这个角色。明天过去,也就是走个形式。”
去见导演苏有鹏之前,顾淮特意翻了翻《左耳》的制作背景。
这部片子的主要出品方有两家:光线影业和译林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内公认的巨头,不用多提;
后者倒是有点意思,2013年9月才由译林出版社和燕京雪曼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其实是原着作者饶雪曼为了盘活自己的作品版权专门搭建的平台。
这么一来,片子的话语权就清淅了:导演苏有鹏之外,说话最有分量的当属光线传媒和编剧饶雪曼。
据曾梦说,编剧饶雪曼一开就对欧嚎出演张漾不太满意,前段时间看了他在《杉杉来了》里的片段,当场就拍板:“这就是我笔下的张漾,非顾淮不可。”
然后才去找光线和导演苏有鹏商量,这才会找上门来。
顾淮要演的男主张漾,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好人”。
他象枚棱角锋利的石子,与另一位男主许弋形成鲜明对比,因上一辈的恩怨,他利用了对自己倾心的黎吧啦设计许弋,这一搅,直接改写了两个人的命运:黎吧啦意外早逝,许弋一路堕落。
说他“作孽”,并不为过。
好在故事留了“浪子回头”的馀地,最终张漾得到原谅,与女主角李珥走到了一起。
对演员来说,角色本无好坏,关键看是否有深度、有张力,能否留出演技发挥的空间。
在顾淮看来,张漾这个角色层次丰富,只要抓准了那股劲儿,完全能演出彩。
更巧的是,他的气质与张漾意外贴合。
假如留一头利落的寸头,配上自带吸睛属性的“天生骨相优越”,那份魅邪中带着雅痞的坏小子气场,几乎是信手拈来。
如此看来,明天的见面确实只是走个过场,大概率当场就能敲定合同。
至于原定的演员欧嚎,与顾淮相比几乎没有竞争力。
论外形气质,差了一截;论人气热度,更是不在一个量级。
何况前世《左耳》上映时,欧嚎饰演的张漾并未得到原着粉认可,票房虽好,角色评价却平平,或许,“不够帅”也是原因之一?毕竟对这类角色而言,颜值某种程度上也是“浪子回头”被原谅的隐形筹码,不是吗?
毕竟,如果长的不帅,为什么会被这么多女人原谅?
第二天一早,曾梦就派车来接顾淮。
两人赶到约定的茶馆包厢时,苏有鹏已经在里面等着了,让顾淮略感意外的是,编剧饶雪曼也在座。
曾梦见状暗自点头,看来饶雪曼是特意过来为顾淮撑场面的。
苏有鹏心里其实憋着点闷。
作为导演,连男主角的人选都做不了主:欧嚎是制片人定的,如今顾淮又被饶雪曼力荐的。
但他很快敛起情绪,反正从一开始就没拿到男主的最终决定权,好在女主角是自己拍板定的,也算是留了点馀地。
他本就对欧嚎不太满意,总觉得少了点原着里张漾那种锋芒毕露的帅劲儿,如今换成外形更出挑的顾淮,倒也算遂了一半心愿。
“苏导,您好您好,久仰大名。”顾淮率先伸出手,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语气里满是对前辈的敬重。
转身又对饶雪曼颔首致意:“饶老师,您好。您的书我读了不少,《左耳》里那些少年心事,写得特别戳人。”
他举止从容,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过分热络显得刻意,也没有疏离感让人觉得冷淡。
毕竟苏有鹏是圈里资深前辈,饶雪曼又是这部戏的内核创作者,谦逊有礼总是没错的,谁也不会对一个态度得体的后辈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