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始於泥瓶新旧染
到了泥瓶巷。
带路的景清,先给少年道童讲了讲那座修缮过的曹氏祖宅,还有当年踩踏宅子的老猿。
隨后两人又看了看苏尝门口那副褪了一半顏色的对联,接著便走向曾被苏尝称作“平安医馆”“养伤胜地”的陈平安小院。
一路上道祖始终缓步而行,不曾开口。
此刻他驻足在小院门前,往昔在这里发生的一幕幕,恰似从光阴长河这本画册里抽离出的画页,任他静静翻看。
在道祖眼中,他瞧见了那个在泥瓶巷里无依无靠的孩子。
这孩子先是跟著药铺伙计学煮药,为母亲治病:母亲走后,就四处吃著百家饭。
后来又遇见了那个总找他帮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接济他的青衫少年。
那个陋巷少年啃著印了墨水的馒头,借著苏尝留下的练字纸学认字。
再往后,也是苏尝出手帮他拦下了蔡金简,助他解契小泥鰍、成全顾璨,披甲斩杀老猿给刘羡阳解了麻烦。
也因此,这个陋巷里长大,一直小心翼翼打量世界的孩子,前所未有地憧憬著一个人。
他想跟著这位最信任的少年,学著为人处世的道理,儘可能多学些一技之长。
所以他踩著青衫少年留下的脚印,刻苦练习拳法,也心甘情愿为对方当商行掌柜,拨弄著算盘。
再后来,他便跟著对方离开家乡,去外面的世界闯荡。
陈平安对苏尝每一份发自內心的认可,每一次认真的学习,都是一次默默的成长与蜕变。
每一次对青衫少年的肯定,陈平安都会失去份“旧”。
但与此同时,每一次成长与蜕变,他也会从苏尝那里,积攒下新的心念光点。
而在这座小镇里,不只是陈平安自身的神性在悄然流失,又重新获得新的心念光点。
对苏尝最亲近、最认可,且洪福齐天的李槐是这样。
在远游大隋的路上,经过朝夕相处后向苏尝敞开心扉的林守一是这样。
天赋异稟、学什么都极快,故而平日里吊儿郎当,却也颇有担当的刘羡阳,同样是这样。
还有想法天马行空、怀揣赤子之心的李宝瓶。
原本以至高神性俯瞰人间、不断聚拢零碎人性的火神阮秀与水神李柳
许多个这样的“变化”里,藏著极为隱晦、深远的人心流转与神性转化。
这才是齐静春那番布置的厉害之处。
镇所有年轻一辈,原本人都有机会成为那个“”。
可齐静春什么也没动他们,只是用心教好了那个在大雪天里从龙头山捡回来的少年,教他如何做这个世界里的普通人。
於是,“新”便自然而然地与诸多“旧”產生关联,將他们慢慢影响、浸染、改变。
从此,万事不同。
见道祖迟迟不说话,景清既是憋了许久,也满心好奇,便小心翼翼地找话,“道祖,魏山君不知道您二位到了小镇吗?”
说完他又赶紧补了一句,“魏山君很懂礼数,要是没真有事耽搁,肯定会主动来覲见您。”
少年道童笑了笑,“因为游歷小镇这件事,本就不在我想让他知道的脉络里。既然我有意如此,魏檗自然就见不到我了。”
景清满脸讚嘆,“道祖的道法真是高深啊!“
少年道童笑了笑,“你多读读道经,也能做到的。” 景清面露惭愧,“我读书少,问啥啥不懂,学啥啥不会,辜负您这么抬举我了。”
“没事。”
道祖抬手拍了拍青衣小童的脑袋,安慰过后,又叮嘱了一句,“道不远人,苦別白吃,c
景清听得懵懵懂懂,也不去深究,先记在心里再说。
道祖和顏悦色道,“景清,你自个儿去忙吧,不用再带路了。”
景清壮著胆子问,“要不要去骑龙巷喝杯酒?我能多陪您喝几碗。”
道祖摇了摇头,笑著说,“这会儿喝酒可不像话,得了便宜还卖乖,这可不是个好习惯。
放心,我说的不是你们,是儒家。“
景清往后退了几步,对著少年道童毕恭毕敬地作揖告別,这才转身跑下石拱桥。
他没敢直接御风回落魄山,打算先去骑龙巷喝顿酒,压压惊。
青衣小童已经跑出去老远,忽然停住脚步,转身大声喊,“道祖!虽然您跟我们山主说,连您自己也不能信,但我觉得三位祖师里,还是您最厉害、最洒脱!到底怎么个洒脱法,我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这个!“
景清高高举起胳膊,竖起了大拇指。
道祖笑著点了点头,这话虽说得普通,却是真心话,听著也让人心里宽慰。
景清离开后,少年道童的身形渐渐腾空而起。
修道之人御而,可高奔日月,自在悠然。
在他彻底离开这片天地时,隱约望见。
那条陋巷里,有个模糊的中年儒士身影,正朝著他,也朝著整个天地作揖致谢,亦是道別。
落魄山门口。
逛完落魄山附近几座山头,还去了趟青秧洞天的老观主,牛气哄哄地走了。
老观主刚一走,崔东山立刻长舒一口气,拿起雪白的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裴钱有些疑惑,“大白鹅,你刚才还嬉皮笑脸的,怎么突然这样了?”
白衣少年拿起桌上一支白玉轴,一边端详一边说,“別觉得老观主刚才和和气气地跟我们做交易,还上山沾了遍清气,就是个好说话的主。
几座天下的十四境大修士里,有几个人是谁都不愿招惹的,这东海观道观的臭牛鼻子,就是其中一个,行事最是无跡可寻。
要不是有道祖授意,我估摸著这位老观主,也不会答应去青秧洞天里头。”
裴钱半信半疑地看向自家先生。
苏尝点了点头,拿起另一支轴头。
仔细一看,这看似白玉材质、晶莹温润的画轴,竞是牛角做的。
单看气象便知,就算不是老观主成道后自己褪去的角,也定是远古时期某位老观主同类修士的遗物。
道书与画轴,二者合二为一。
一旦炼化成功,就算是地仙修士,也能手持此物远游,登山入水皆可行。
崔东山也看出了门道,“先生,有这东西镇著南边后方,再加上青秧洞天新一轮良种长成,咱们这边的胜率又能添不少。”
苏尝笑了笑。
这么说来,他过两天也可以动身去彩衣国和梳水国了。
除了送图、送种子,兴许还能喝上木宅老嬤嬤的一碗土酒,跟宋老前辈吃一顿火锅。
再看看那个南下游歷的红衣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