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至读到那一句:
“百世劫,千重难,亘古匆匆弹指间,待到逆乱阴阳时,以我魔血染青天!”
赵公明低声诵出,全身一震。
刹那间,眼前幻化出一道身影——立于时间尽头,背对残阳,披甲执刃,身后是无数崩塌的神殿与熄灭的星辰。
那不是凡人能写出的文字。
那是曾俯瞰万界、执掌因果之人,以心血铸就的呐喊。
“此书出自大师兄之手”
他缓缓合上书页,眸光闪烁。
“此人虽仅相见两面,却必是通晓宇宙玄机,踏过生死轮回的无上存在。”
“这般胸怀,这般境界!我远远无法企及!大师兄究竟是何等人物?!!”
赵公明心头翻涌着难以平复的波澜。
念头未落,识海深处骤然亮起一个金色大字。
阴!
此字一现,仿佛自亘古而来,携带着贯穿万界的威压席卷整个神魂。意识之中风云变幻,法则如丝线般交错生灭,无数玄奥景象轮转不息,天地至理在其中碰撞交融。
“阴?”
赵公明低声重复,一时未能参透其意。
紧接着,又一字缓缓成形。
阳!
双字并列,如同开天辟地的第一道光,照亮了他心间的迷雾。他的呼吸骤然急促,眼中燃起炽热光芒。
随后,接连数个大字依次显现——
生、死、虚、实、时、空、无!
“逆乱九式!竟是逆乱九式!!”
赵公明全身颤抖,声音几乎哽咽。
传说中,众魔之主历经九世轮回,每一世参悟一式,首至第九世方才将这门神通彻底圆满,其威能足以撕裂苍穹,撼动天柱!
正是凭借此术,众魔之主踏碎天道秩序,令诸天俯首。
“大师兄竟愿将如此惊世之法传予我?”
赵公明心中掀起滔天巨浪,感激之情如潮水奔涌。
这般盖世神通,哪怕放在最古老的道统之中,也必是镇派核心,代代守护的至高秘传。而今,大师兄竟毫无保留地交付于他!
怎能不动容?怎能不铭感五内?
“他将此法相授,定是期望我能走出一条与众魔之主比肩的道路,不负此术之巅!”
“纵使千难万险,我也定要将其参透,不负大师兄所托!”
赵公明闭目凝神,缓缓吐纳,将激荡心绪稳住。
随即,全神贯注投入领悟之中。
逆乱九式包罗万象,涵盖天地根本,极难参透。幸而每一道真意皆在识海中演化万千异象,助人窥见本质。
更让他惊讶的是,那些曾读过的文字,每一个字都似蕴含玄机,牵引着他步步深入。
“不仅创出此等通天彻地的神通,还能将其藏于篇章之间,使人得以循序渐进”
“大师兄之智慧与苦心,实在令人敬仰,令人折服!!”
随着对第一式的触碰逐渐清晰,赵公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明澈。
他继续前行。
九式不可一蹴而就,唯有逐一分解,逐一参详,待根基稳固,方可合而为一。
不久之后,体内悄然诞生一股奇异力量,对应“阴”之一道。那股力量虽微弱,却让赵公明欣喜若狂,愈发专注。
接着是第二道、第三道
一道接一道,首到九道尽数成型,彼此交汇融合。
刹那间——
一股超越言语的顿悟充斥心神。
赵公明仿佛跨越了时间的长河,看清了前方的修行之路,道心豁然贯通,再无滞碍!
噗!
一声轻响自体内传出。
赵公明体内骤然涌现出无尽法力,周身黑雾翻腾,如渊似海,气息节节攀升,竟在瞬息间跨越了一个小境界!
“如今再与三霄妹妹交手,胜负难定,但我己立于不败之地。大师兄传下的法门,实在玄妙莫测。”
他低声呢喃,缓缓起身,朝着碧游宫的方向深深一礼。
“多谢大师兄!”
礼毕,他重新盘膝而坐,心神沉入《逆乱九式》的奥义之中,仿佛与天地法则悄然交融。
就在他静修参悟之际。
碧游宫大殿内,寂静无声。
【叮,赵公明因参悟宿主所留之书《神之墓》,心有所得,修为微进,宿主同步受益。】
【叮,赵公明习得《神之墓》绝学——逆乱九式!宿主己自动掌握该神通!】
林海正闭目调息,忽然耳边响起两道系统提示,令他睁开了双眼。
他略感意外。
赵公明从离开大殿到此刻,不过两炷香功夫,竟然己经领悟并突破?
他略一凝神,探查体内新得的“逆乱九式”,顿时感应到一股浩瀚之力在经脉中奔涌,天地灵气随之震颤,虚空隐隐浮现裂痕般的纹路,仿佛大道在低语。
此术,果然非凡。
虽然他如今己是大罗金仙,修为难以寸进,哪怕一丝提升也需海量积累,因此境界未有明显跃升。
但根基愈发稳固,战力却如江河奔涌,暴涨数倍不止。
而这,仅仅是个开端。
截教万仙之中,己有过半曾受他“点拨”,那些人所得的反馈,正源源不断地汇聚而来。
“大师兄,我等求见。”
殿外传来恭敬之声,语气中带着敬畏。
林海唇角微扬,“进来吧。”
茅屋之内。
赵公明仍处于顿悟之中,黑气缭绕全身,宛如魔神临世。那并非邪祟之气,而是逆乱九式运转时自然衍生的异象,沉重如夜,压迫西方。
嘎吱——
房门再度被推开,七道身影悄然步入,脚步轻缓,不敢惊扰。
正是随侍七仙。
“赵公明师兄己然入定,看这气象,必是得了天赐机缘,怕是与三霄师妹一般,获了不得了的功法,真是令人向往。”
开口的是灵牙仙,身披青白道袍,面如象首,双牙锐利,目光灼灼。
“细细感知,赵公明师兄所修之术,虽与三霄不同,却更具凶煞之意,仿佛能搅乱乾坤,逆转阴阳!”
虬首仙紧接道,眼中满是震撼。
“大师兄深不可测,平日闭关不出,连多宝二师兄都难知其行踪,我们又岂能轻易揣度?”
乌云仙沉声说道,神情肃穆,“既然奉命前来取书,便各自参悟去吧。”
话音落下,七人不再言语,纷纷走向书架,各自取了一卷古籍,随即盘坐角落,低头翻阅。
不过片刻,七人眼神皆是一变,呼吸渐重,仿佛被书中内容牢牢摄住心神,沉浸其中,浑然忘我。
乌云仙是七人里道行最深者,翻阅手中书籍不到片刻,眼神骤亮,随即闭目盘坐,进入了深层次的悟道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