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点,天还没亮,屈正阳悄悄起床,叠好被子后摸出藏在床底的运动服,轻手轻脚地走出宿舍。训练馆后的老槐树下,晨露打湿了地面,空气里带着青草的味道。
他活动了一下手腕,站定后摆出三体式的起势: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屈,双手抱球于胸前,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这是他每天的秘密训练,自从王教练默许后,他更是把形意拳当成了体能和发力的“秘密武器”。
“呼——吸——”屈正阳配合着呼吸,慢慢变换动作,劈拳如斧劈华山,崩拳如箭出弦,钻拳如螺旋上升。每一招都力求标准,尤其是发力时,刻意感受腰腹带动手臂的劲儿,把这种感觉记在心里,方便白天转化到乒乓球技术里。
练到五点半,远处传来起床号声,他连忙收势,拍了拍身上的草屑,快步往宿舍走。刚到门口,就撞见了王教练,手里还拿着个保温杯:“练得挺认真,没耽误晨练吧?”
“没有,刚练完。”屈正阳有些紧张,王教练却笑了:“别紧张,我不是来抓你的。张医生说你手腕恢复得不错,今天可以练反手了,但别太猛。对了,省队的人明天就到,下午要开技术分析会,你准备一下,说说对对手的看法。”
晨练的负重跑,屈正阳感觉比以前轻松多了,形意拳的桩功果然没白练。跑完步,他特意绕到理疗室,跟张医生学了套手腕放松操,一边做一边琢磨怎么把这劲儿用在反手拨球上。
上午的技术训练,王教练安排了“攻防对抗”,屈正阳对阵队内的老队员赵磊。赵磊的反手很凶,一上来就频频用拧拉得分,很快以11-7拿下第一局。王教练在场边喊:“用步法调动他!别跟他拼反手!”
第二局,屈正阳改变战术,利用灵活的步法频频调动赵磊,让他找不到发力点。进攻时,他刻意用了劈拳的发力,正手攻球又快又狠,很快以11-8扳回一局。赵磊有些急了,第三局开始猛冲猛打,屈正阳却稳扎稳打,抓住机会就用侧旋球发球,最终以11-9赢下比赛。
“打得不错!”王教练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战术用得好,步法也到位,尤其是正手的发力,比以前更有劲儿了。下午的分析会,你把这个战术跟大家说说。”
午饭时,樊振东比了个大拇指:“可以啊,连赵磊都赢了,下周肯定能赢省队的人。”屈正阳笑着摇头:“赵磊让着我呢,省队的人可比他厉害多了。对了,下午的分析会,你准备说啥?”“我就说对手的反手弱点,你负责说战术,咱俩配合。”樊振东咧嘴一笑。
下午的技术分析会,王教练把省队选手的比赛录像投在屏幕上,屈正阳盯着屏幕里选手的动作,突然举手:“教练,他的步法虽然快,但转身有点慢,咱们可以打他的正手大角,再回反手,调动他的重心。”
王教练点头:“继续说。”“还有他的接发球,怕短球,咱们发球可以多发正手短球,迫使他上步,然后打他的反手长球。”屈正阳说完,樊振东立刻补充:“他的反手拧拉虽然厉害,但对侧旋球的判断不太准,咱们可以多练侧旋发球。”
王教练满意地点头:“说得不错,这就是我要的战术意识。接下来几天,咱们就按这个战术练,针对性地打磨发球和步法。”
晚上加练,屈正阳和樊振东练双打配合,重点练“发球抢攻”。樊振东发球,屈正阳抢攻,两人配合得越来越默契。练到九点,王教练走过来说:“省队的双打很强,你们俩的配合还差点火候,明天开始,每天加练一小时双打。”
回到宿舍,屈正阳累得首接瘫在床上,樊振东却还在看比赛录像:“你看这个球,他就是这么调动对手的,咱们明天也试试。”屈正阳凑过去看,突然发现屏幕里选手的转身动作跟形意拳的“转身劈拳”很像,忍不住说:“他的转身发力不对,要是能再沉点腰,速度能更快。”
樊振东愣了愣:“你还懂这个?”“老家的师傅教过点。”屈正阳含糊带过,心里却在琢磨:要是能把形意拳的转身发力用在步法上,说不定能更快。
第二天清晨,屈正阳特意练了转身劈拳,重点感受腰腹的发力。晨练的步法训练,他试着把这种发力用在交叉步上,果然,转身的速度快了不少。王教练看在眼里,没说话,只是在训练日志上写了句:“步法进步显著,发力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