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半。
上海汽车总公司会议室内,椭圆形的红木长桌两侧,坐着双方人员。
一侧是以上汽集团总经理胡茂元为首的管理层,另一侧为顾俊辉、杨柳、田甜。
会议开始后,胡茂元笑容热络。
“顾先生,贵集团在韩国大手笔布局,震动东亚,真是给我们国内企业长了脸。”
“胡总过奖了!辉远实业已将汽车产业列为内核,未来,我们的全球总部将落户上海。
与此同时,京津冀、珠三角两大基地也会同步,形成‘三核驱动’之势。”
此言一出,上汽众人为之一振。
顾俊辉继续说道:“关于我们与上汽的合资项目,我设想分三步走。
第一期,三年内实现30万辆产能;第二期,六年内达到60万辆;到第三期总产能务必突破100万辆。”
胡茂元听完沉吟道。
“十年规划百万产能,气魄很大。如果乐观估计,十年后全国市场能成长到500万辆的规模,那么贵司规划100万辆,占据20的市场份额……
这个目标虽极具挑战,倒也不能说完全实现不了。”
“胡总,您可能误会了。”
顾俊辉身旁的田甜出言纠正道:“顾先生刚才所说的‘三期100万辆’,指的是我们辉远汽车与上汽合资在长三角基地的规划产能。
而这并非辉远汽车在全国的产能目标。”
“什么?!”
上汽这边一位刚才还在盘算百万产能可行性的副总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只是……只是和我们一家公司的目标?!那……那算上你们在京津冀、珠三角的基地,还有顾总家乡吉州的规划。
这总产能岂不是要奔着三四百万辆去了?!”
“这绝对不可能!”另一位高管失态地脱口而出。
“如果十年后全国市场是500万辆,你们一家就要吃掉三四百万辆?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都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附和的质疑声。
面对这般质疑,顾俊辉双手虚按,示意大家稍安勿躁。
“诸位,看来我们对未来国内市场潜力的认知,存在分歧。
现在我们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
比如展望十五年后的2013年,诸位认为那时国内汽车销量能达到多少?”
这问题抛出,让会场稍微安静些。
上汽几位高管交换眼神后,陆续有人回答:
“十五年,700万辆应该能达到。”
“或许能冲击一下800万辆?”
“最乐观估计,900万辆吧!我这已经是将中国经济增速设想得非常理想的情况了,且相当于在现有160万辆基础上增长近五倍!”
此刻众人觉得900万辆已是极限,却不知到2013年时,中国汽车销量达到了2198万辆。
顾爵辉报了一个保守的数据:“将超过2000万辆。”
“哇……”
整个会议室一片哗然!
2000万辆!这个数字不仅远超他们最乐观的预估,更是其两倍还多!
“顾先生,这……这怎么可能?”胡茂元只觉得喉咙有些发干。
“为什么不可能?”。
我们拥有超过12亿人口,未来更将超过14亿,是美国的近五倍。
未来即便人均汽车只达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市场规模也超过2000万辆。”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们以2000万辆为基准,那么作为头部企业,市占率达到20不算过分吧?
这就是400万辆的规模。
我们集团规划的三大基地加之吉州辅助基地,总产能不过300多万辆,还远达不到这个目标呢。”
众人此刻不会想到,2009年时,中国汽车销量就已达13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
更想不到,2024年,仅比亚迪一家年销量就突破了400万辆!
而顾俊辉手握先知与资本,集成全球技术,并提前布局新能源全产业链。
目标岂止四百万?
凭借资金、全球资源和先发优势,再加之巨大的出口潜力,总销量若不达到600万辆,就是无能的表现……
这时,胡茂元整理了一下思绪,问道:“顾先生,您的蓝图确实……前所未见。
但我们上汽已有大众、通用两个合资伙伴,自身也在发展自主品牌。
那与贵集团合资,我们的独特价值在哪里?”
“独特价值?”顾俊辉笑了笑。
“胡总,与大众合作这么多年,你们掌握了什么内核技术?你们的自主品牌,又发展如何?”
这话,直戳痛点!
让上汽几位与大众对接的高管脸色变得不太自然了。
(其实,以顾俊辉手握的资金和先知,完全可以单干。
但辉远的全球棋局太大,需聚焦于战略与资本,无暇花太多的精力在一个重资产的汽车产业。
与上汽合作,主要考虑的是用利润换取时间、效率和政治资源。
同样的,在京津冀主要与bj汽车合作,珠三角暂定于广汽合作。
在燃油车时代快速立足,同时为十年后打造自有新能源品牌积蓄力量。)
顾俊辉看着对面几位神色不自然的高管,继续说道:“合资带来了稳定的利润,这我理解。
但抛开表面光鲜的股权,利润又有多少?
真正的大头,早已通过技术授权费、关键零部件进口等方式,被外方拿走了吧?
更关键的是,外方会真心愿意帮助你们发展出自主品牌吗?
恐怕更多的是防备和限制,毕竟那将是他们未来的竞争对手。
而辉远不同,我们合作的基础是技术共享,利益共融,是不会通过专利壁垒和零部件拢断来抽走利润。
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共同的技术平台和供应链体系。
你们可能会问技术从何而来?
在韩国,辉远对现代、起亚谋求绝对控股;在日本,也准备拿下日产这类陷入困境的巨头。
至于欧洲方面,宝马、奔驰、沃尔沃、保时捷乃至诸位最熟悉的大众集团,都在我们的战略之内。
如果时机合适,辉远集团入股大众成为其重要股东,也在计划内。”
“入股大众,成为重要股东!”
这话如同在会议室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嘶——”所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大家都被这个大胆的想法震得头皮发麻。
大众集团?
那可是德国工业的王冠,是上汽需要仰视、依附的巨无霸!
此刻竟然被人用谈论一家普通公司般的语气,说要成为重要股东?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嗡嗡议论声。
就连一向沉稳的胡茂元,脸上也满是惊愕,忍不住问道:“顾先生……贵集团对大众,真的有此打算?”
这时,田甜打开文档夹。
“胡总,关于大众集团,我们做过详细的尽调。
其在1997财年,全球整车交付量为430万辆;税前利润约为45亿马克……
当前市值约合350亿美元!
其最大单一股东为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持股约20。”
田甜说完,杨柳不等众人反应,接话道:
“第一大股东的下萨克森州政府持股仅20,这意味着大众的股权结构存在巨大的操作空间。
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我们完全能在短期内成为重要股东。
而在当下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经济放缓时,正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好时机。
我们的目标——不仅要成为重要股东,更要谋求对大众集团的实际影响力!
只要德国的监管层面予以通过,我们可以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把它纳入辉远旗下。”
(注:2005年,规模远小于大众的保时捷公司,利用大众股权分散的特点,通过金融衍生工具操作,一度收购了大众超过51的股分,上演了一场经典的“蛇吞象”案例。
此举后续因金融危机等复杂原因,最终反转成大众收购了保时捷。)
杨柳的这番话让在场所有上汽高管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
众人看着这位美艳干练的年轻女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其轻描淡写间就要去掌控德国工业翘楚!
眼看气氛已烘托到位,杨柳开始了“资本展示”。
“或许各位对我们的实力尚有疑虑。在此我明确告知:我们集团旗下的辉远传媒,目前估值已突破一百亿美元。
这仅是传媒版图的一部分——今年,我们为它全球扩张预备了一百亿美元以上的资金。
而实业领域,才是辉远的根基。
在汽车产业的布局上,集团所规划投入的资金规模,绝不会低于传媒板块。
就在年前,与三星集团签署的合作框架中,仅电子产业一项,未来计划在国内投入的金额为二百亿美元。”
“二百亿……美元!”
这一次,惊呼声是集体爆发出来的,在座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砸晕了。
要知道,此时全国的外汇储备也不过一千多亿美元!
如果之前对“入股大众”还觉得是笑话,现这笑话则已变成了真实存在!
顾俊辉将众人的震撼尽收眼底,知道火候已到。
“如果诸位觉得合资的流程过于繁琐,我不介意换更直接的方式。
以上汽的股权结构,辉远在资本市场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并非难事。”
这番话如记重锤,敲在胡茂元心上。
知道这已不是合作邀约,而是最后的选择。
应允合资,尚可平等对话;若不然,上汽将面临被收购的命运。
巨大的压力笼罩了整个会议室。胡茂元额头已见汗,强行稳住心神。
“顾先生,您的提议,特别是合资企业由贵方控股51的方案。
这需要上报市府审批,也需要经过股东大会的流程……”
“无妨。”
顾俊辉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们海外的布局尚在推进,国内的集成计划在八月前完成。
届时,‘辉远汽车’将挂牌亮相。”
“……”
会议在复杂的情绪中暂告段落,双方达成了初步意向。
顾俊辉约定由杨柳负责后续推进。
之后,胡茂元邀请了顾俊辉一行人前往嘉定的生产基地去参观。
两地有三十公里远。
途中,顾俊辉了解到将要参观的基地,是上汽与大众合资的轿车一厂,主要生产桑塔纳系列。
这里不仅是中国现代轿车工业的起点,更是目前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管理最规范的工厂。
行程40分钟,车队抵达上汽位于嘉定的安亭基地。
顾俊辉远远望去,一片规模宏大的工业建筑群矗立。
工厂大门处早已铺上红地毯,分列两旁的管理人员和工人代表们正热烈鼓着掌……
在进入总装车间前,按照安全规范,众人都需要更换工装。
顾俊辉换上了一身深蓝色的工装,这让田甜和杨柳眼睛一亮。
虽是普通款式,穿在其身上却显得格外挺拔利落,平添了几分硬朗气质。
而同样换上工装的两女,尽管衣服略显宽松,却依然掩不住窈窕的身段。
几人在胡茂元和工厂领导的陪同下,来到了总装车间。
一踏入车间,众人便闻到了工业特有的气息,金属、机油、焊接的灼热混合在一起。
巨大的厂房里,车胚在传送带上运行,机械臂舞动,点焊枪迸发出刺眼的白光。
而工人们也在各自岗位上忙碌。
顾俊辉凝视着眼前繁忙的景象,熟悉的机械轰鸣与钢铁碰撞声,与不久前在韩国现代工厂所见……
这些流水线运转的背后,是数万个就业岗位,数十万与之相关的生计,每年贡献的百亿级税收。
若单纯追求资本增值,对他而言有更轻松的路。
将资金投向未来千倍的科技股——苹果、亚马逊、英伟达,无疑是一条回报率更高的财富之路。
但那些终究是帐面上的数字。
而在这里,每一辆车的下线,都链接着钢铁、橡胶、玻璃、电子……牵动着庞大的产业链。
这种扎根于现实的影响力,远比股市曲线令其着迷。
顾俊辉收敛心神对身旁的胡茂元说道:“胡总,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不错,机械手和搬运机器人用得好。
不过,比起年前我在韩国现代看到的最新生产线,这里的自动化还有提升空间。”
胡茂元解释道:“我们正在扩建的新厂区,已引进了更先进的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会大大提高。”
“……”
一行人来到了冲压车间。
巨大的机械轰鸣,将钢板压成规整的车身部件。
顾俊辉拿起一块刚下线的汽车引擎盖,掂量了一下。
“用料扎实,但重量不轻。”
他对胡茂元说道,“昨天在宝钢考察时,我和他们的工程师探讨过,未来汽车钢板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更高强度、更轻量化。
随着经济发展,汽车保有量会爆发式增长,对石油的依赖会加深。
一旦油价进入上升信道,燃油经济性就会成为关键,车身轻量化是必由之路。”
接着,他又阐述了在材料学、一体压铸技术等方面的见解。
胡茂元听得由衷赞叹:“顾先生,听这一席话后,知道您不是要玩资本游戏,而是真心要造好车!”
顾俊辉哈哈一笑,豪情说道:
“胡总,不妨想象一下,二十年后,当我们旗下品牌年销量突破千万辆时,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每年将映射上千万个家庭,关乎数千万人的出行。
这只是一年,如果五年十年呢?”
“顾先生这份雄心,让人佩服。”
就在顾俊辉与胡茂元边走边谈时,在前方不远处的工段,班组长正在对工人们提醒。
“大家注意,胡总陪着辉远集团的顾先生马上参观到我们工段了,都打起精神来!”
在其身旁一名叫李强的年轻工人则兴奋地说道:“组长,它们旗下的辉远传媒拍的《还珠格格》太好看了,我女朋友都看了三遍!”
“我更喜欢《将爱情进行到底》!”
两人说话间,参观队伍已走近了他们。
当李强看清被胡总等人簇拥的高大身影时,整个人僵住了,眼睛瞪圆,嘴巴张大,手指还不由地指向了对方。
这突兀的一幕,被顾俊辉看在眼里。
那年轻工人震惊的表情,让他有些诧异。
一旁的车间主管见状正要上前,顾俊辉摆手并主动走近两步。
“你好!”
李强慌忙放下手,激动的说道:“顾先生!昨……昨晚在‘君子兰’号游轮上。
我和女朋友,站在您和这两位小姐旁边!”
这时,一旁的田甜提示:“老板,有印象,是有一对年轻情侣。”
顾俊辉看着年轻人憨厚的模样,伸出手:“原来是你,真巧。”
李强见顾俊辉来握手,就赶忙在工装上擦了几下,才小心地与之相握。
顾俊辉向身旁的胡茂元笑着调侃:“胡总,小伙子实在,不错。”
这个小插曲让参观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