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干风波在温柔的引导和真诚的泪水后平息,小傅曦似乎对“诚实”有了最初浅的认知。生活继续在探索与学习中前行,而大自然,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常常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抛出引人深思的“课题”。
这是一个灰蒙蒙的周六早晨,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雨点敲打着玻璃窗,发出清脆的声响。小傅曦被雨声吸引,趴在窗台上,好奇地看着外面湿漉漉的世界。行道树被洗刷得格外翠绿,路上行人匆匆,举着各式各样的雨伞。
“妈妈,下雨了。”他指着窗外,向正在准备早餐的林晓悠报告他的发现。
“嗯,下雨了,所以我们出门要打伞,不然衣服会被淋湿哦。”林晓悠一边煎蛋一边回答。
过了一会儿,雨势稍小,林晓悠需要去小区门口的便利店买点东西。她穿上外套,然后从玄关的伞桶里拿出了一把折叠伞。那是一把自动伞,按下按钮就能“嘭”地一声自动弹开。
小傅曦看到妈妈拿伞,知道要出门,立刻兴奋地跑过来要求同去。林晓悠给他穿上小雨衣和小雨鞋,然后抱着他,自己则拿着那把折叠伞,走出了单元门。
站在屋檐下,林晓悠对怀里的儿子说:“曦曦看,妈妈要让伞‘开花’了。”
说完,她拇指轻轻按下伞柄上的按钮。
“嘭——!”
一声轻响,原本收缩得细细长长的伞,瞬间挣脱束缚,伞骨有力地向外弹开,伞面随之迅速撑起,如同一朵巨大的、色彩鲜艳的蘑菇(或者说,在孩子的想象里,更像一朵瞬间绽放的花),稳稳地撑在了他们头顶上方,将绵绵的雨丝隔绝在外。
这个“瞬间开花”的过程,对于看惯了花朵缓慢绽放的小傅曦来说,实在是太具冲击力了!他整个人都呆住了,仰着小脑袋,乌溜溜的眼睛瞪得圆圆的,一眨不眨地盯着头顶上那朵突然出现的“大花”。
他看看伞,又低头看看妈妈按按钮的手,小脸上写满了巨大的困惑和惊奇。
在他的认知里,花是长在土里、需要阳光和水、慢慢才能开放的。可是这把“伞花”,为什么妈妈按一下,它就“开”了?而且开得这么快?这么圆?还能挡雨?
他被林晓悠抱着走在雨中,注意力却完全被这把神奇的“伞花”吸引了。他伸出小手,想去触摸头顶的伞面,感受那被雨水敲打的细微振动。
“妈妈,”他忍不住发出疑问,小手指着伞,“花?为什么……开花?”
林晓悠被儿子这个充满诗意又切中要害的问题逗笑了。她想了想,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释:“这不是真的花,它叫雨伞。你看,它合起来的时候,像不像一个长长的花苞?”她晃了晃收拢状态的伞,“我们按一下这个按钮,就像给了花苞魔力,它就能立刻打开,保护我们,不让雨淋到。它是一朵会‘魔法’的假花。”
“魔法?”小傅曦重复着这个新奇的词汇,似乎有点理解了。他又看了看伞,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走到便利店门口,林晓悠再次按下按钮,伞又“唰”地一下收拢,变回了“花苞”状态。这一开一合,在小家伙看来,简直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魔术。
回家的路上,他不再满足于被抱着,要求下地自己走。他穿着小雨鞋,专挑小水坑踩,啪嗒啪嗒,水花四溅,玩得不亦乐乎。但每当有雨点飘到他脸上,他都会立刻指指妈妈手里的伞,要求:“妈妈,开花!开花!”
林晓悠便一次次地为他撑开这把“魔法伞”。
这个下雨天,因为一把普通的自动伞,变成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认知课堂。小傅曦的困惑,源于他试图用已知的认知模式(花的开放)去理解未知的事物(伞的机械原理)。虽然他还无法真正理解按钮与弹簧、伞骨之间的物理联系,但“魔法”这个解释,暂时满足了他的好奇心,也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对未知现象保持探究欲望的种子。
从那以后,每次下雨,小傅曦都会格外积极地要求打伞,并且一定要亲手按下那个让伞“开花”的按钮。在他眼中,那把伞不再仅仅是遮雨的工具,更是一个掌握在他手中的、能施展“瞬间开花”魔法的神奇道具。而这份由困惑衍生出的乐趣,也让原本阴郁的雨天,变得格外明亮和有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