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雍和十五年,九月初一,姑苏城外,寒山寺下。
三辆青帷马车在官兵的护卫下,缓缓停在山门前。
兵丁驱散闲杂人等,十几个青衣壮仆挑着竹杆,用蓝色的围布将三辆马车围起,只留下面向山门台阶的一面。
到了此时,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走到第一辆马车下,躬敬的掀开车帘,低头道:“老爷,街面已经肃清,请移步。”
“恩。”车内的林如海答应一声,撩袍落车,环视四周,确认闲人已退避至围帐之外,方才颔首道:“请夫人和小姐落车吧。”
“是,老爷。”
管家答应一声,随即示意身边伺候的仆人过来给林如海撑伞,自己则跑去后面,伺候贾敏和林黛玉落车。
母女俩同乘一车,在一堆丫鬟婆子的伺候下,两人娉娉袅袅的走落车来,移步到林如海的身边。
此时的林黛玉芳龄十四,尽管表面文文静静,可眉宇间多多少少的顽皮欣喜,还是没能逃过林如海的眼睛。
内眷女子不多出门,如今好不容易出来了,又是天真烂漫的年纪,想来心中雀跃也是应该。
因此他看了女儿一眼后,随即嘱咐道:“此次来寒山寺为你弟弟祈福,可不许顽皮胡闹,失了体统。”
“是,爹爹,女儿知道了。”林黛玉规矩的答应一声,随即挽住母亲的骼膊,再不抬头。
贾敏心疼女儿,白了林如海一眼,道:“早该清了这寺院的,你偏要说什么太过张扬,布政使冯大人家年年来烧香祈福,年年封闭寺院,偏咱们家就不行。”
闻言,林如海皱眉,只略略解释一句:“我是御史言官,跟布政使还是不同的。”
正当此时,主持方丈带着知客僧从台阶上走下来,到了林如海一家跟前,双手合十,口宣佛号,行礼问安。
“阿弥陀佛,林御史怎的不提前知会一声蔽寺,也好提前清理闲杂,以免冲撞了大人。”
“慧明法师客气了,菩萨面前怎可分什么高低贵贱?
我等此来是为犬子敬香祈福的,更应躬敬诚心,不敢扰佛门清净之地。”
“阿弥陀佛,林大人慈悲,菩萨自会保佑,小少爷此次科考,必当高中,林大人不必忧心。”
听到对方这么说,林如海也是面容带笑,遂邀请对方一起前行。
贾敏和林黛玉跟在后头,缓步跟随,四周的丫鬟仆人亦步亦趋,好不排场!
听到了前面父亲和慧明法师的对话,林黛玉用手帕捂嘴轻笑,在贾敏耳边轻道:
“这个和尚真是无趣,弟弟已然过了会试,我朝殿试又从不黜落,谁不知道弟弟必然高中?不过是名次不同罢了。”
听了女儿的话,贾敏也是轻笑,拍了女儿的手一下,道:“佛门之地,不可妄语,小心菩萨降罪。”
贾敏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心中所想却跟林黛玉说的一样。
她的这个儿子林清晓,虽不是她亲生,但他三岁死了生母后便改了官文族谱,过到了自己名下。
十年来,一日三餐,四季衣裳,全都是她亲力亲为,跟自己亲生的儿子也无不同。
当然她的一番苦心也没有白费,这个儿子自从跟了她后,就跟开了挂一般,不但身子骨越发好了起来,读书更是废寝忘食,过目不忘。
而单单是如此还便罢了,更甚者,林如海担心他过慧易伤,在他八岁过了童生试后,甚至限制读书一年,只让他去玩耍。
可在那一年里,她的这个儿子不但制了几味药,让她和妹妹的身体好了起来,甚至还做出了变色瓷,一时间引得天下的文人墨客,士绅权贵争相追捧,就连皇帝都知道他的名字。
此后的三四年里,林清晓制出的变色瓷器,一套八件,称为“八荒盛景”,成了内商海客趋之若务的宝物,每年都能卖出数十套,得银百万。
这些钱财,九成被林如海送入皇帝内帑,一成留在家中,如此林家这几年的日子异常宽松,让她这个当家主母舒心不已。
也是从那时起,林如海更加不敢对儿子放纵了,重新引导他读书科举,谁知此子竟然逢考必过,年仅十三,便已经参加殿试了。
今日,便是儿子殿试的日子,林如海带着一家人来到寒山寺,烧香祈福,希望儿子能得个好名次。
千里之外,紫禁城,太和殿下。
林清晓身穿大红的进士服,静静的站在人群中。
今天是他的大日子。
来到红楼世界十年,吃尽了读书科举的苦。
如今苦尽甘来,他终于可以上岸了。
金殿传胪的程序正一步步进行着,周围的人已经紧张到浑身发抖,唯独林清晓显得悠哉悠哉,丝毫不觉得紧张。
他两辈子加起来,读书三十多年,大小考试经历了无数,
紧张?那是不可能紧张的!
美好的官老爷生活在向他招手,如花美眷他想霍霍谁就霍霍谁,想想就让他激动到浑身颤斗!
很快,唱名官站了出来,说了一大段台词之后,便到了唱名环节。
“一甲,第一名,状元,……”
“一甲,第二名,榜眼,……”
“一甲,第三名,探花,姑苏,林清晓。”
林清晓先是一怔,心道是我么?
抬头看去,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自己身上,他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真的中了探花了。
这,不科学啊!
自己会试的排名也就在中间位置,怎么到了殿试就窜到第三名了?
是超常发挥了?还是他老子的钞能力起了作用?
反复思考中,完成了唱名仪式。
深深不解中,走进了金銮殿谢恩。
又在爱特么谁谁中,御街簪花,跨马游街,琼林赐宴……。
三天后,整套流程走完,就到了授官的环节。
大顺朝承明制,探花和榜眼都授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官职。
这可是个清贵官职,珍贵的不得了。
就这么说吧,从明朝到如今的大顺朝,百分之八十的内阁大佬都是从这个官职起步的。
远的不说,就说他这辈子的亲爹林如海,早年也是探花郎。
对方只用了十几年,就从一开始的翰林院编修,顺风顺水做到了如今位高权重的东南巡盐御史,妥妥的高级官员。
不过到了这一步,林清晓年纪太小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
让他干翰林院的工作,无论是草拟公文,还是经筵日讲,他这个年纪多少让人信不过。
于是皇帝大笔一挥,给了他一个新的差遣,那便是陪太子读书。
太子今年十一岁,勉强算是小学生。
林清晓想想倒是也能接受。
上辈子竞争一个京城小学的岗位,起码得是博士后吧?
现如今他全国公务员考试第三名,当一个小学生辅导员,也算是量才而用了。
入东宫詹事府工作,这可是无数人可遇不可求的好差遣,学问好是最低标准,为皇帝信任,这才是最重要的。
毕竟詹事府是服务于太子的,相当于是太子的潜邸属官,这要是能跟小太子从小创建起深厚的友谊,未来不可限量。
只不过成了太子的伴读,林清晓就要住在这里,每天都要陪着太子读书,日子久了,林清晓可是扛不住的。
这不,刚刚上班一个月,林清晓就开始作死了。
他忽悠小太子出去玩儿,还没走出东宫就被抓了。
皇帝震怒,打了林清晓十板子,以示惩戒。
消息传到姑苏,口耳相传之下,到了林如海耳朵里竟然成了儿子犯下杀头的重罪,吓得他赶紧上了请罪的折子,希望皇帝看在他忠心耿耿的份上,给他老林家留下一条血脉。
这还不算,跟随他的这道折子一起进京的,还有他的夫人贾敏和女儿林黛玉。
明面上的理由,自然是进京治病。
之前不能来,是因为林如海在地方为官,作为官眷她不能私自进京。
而现在则是不同,儿子当了京官,同样作为官眷,她们再回京则是名正言顺,正大光明了。
当然这只是官面上的理由,私下里,贾敏当然是为了自己那不省心的儿子来的。
儿子十三岁便成了探花郎,而且还是在太子身边做事,她这个当母亲的,自然得常伴左右,为儿子保驾护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