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师叔开启洞天之门,弟子奉元微师尊命,将往人间去!”
李宣来到灵关峰,向峰上镇守的金丹真人朗声禀告。
灵关峰,与其说是山峰,不如说是一根贯通天地的巨大玉柱。
通体散发着温润而浩瀚的灵光,乃是太华玄穹洞天与外界交汇的枢钮之一。
峰顶并非尖耸,而是一片极为开阔的平坛。
地面铭刻着复杂无比、蕴含空间至理的巨大阵图。
阵图纹理间,有氤氲霞光如流水般缓缓转动,仿佛连接着不可知的远方
平坛边缘,一位青袍道人静坐于蒲团之上。
周身气息与整座灵关峰、与脚下的浩瀚阵图浑然一体,深不可测。
他并未睁眼,只淡淡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金石之韵,清淅地传入李宣耳中:
“元微师兄座下的李宣?唔!我早已知你来意,你应从坎门而入!去吧!”
“人间路远,尘世多劫,好自为之。”
言罢,他不再多语,只袖袍对着脚下阵图轻轻一拂。
刹那间,整座阵图仿佛自沉睡中苏醒!
铭刻的纹理逐一亮起,灵光流转之间,发出低沉悦耳的嗡鸣,如同天地律动。
平坛中央的空间开始扭曲、荡漾,仿佛水面投入巨石。
道道涟漪扩散开来,最终在正北方形成了一道朦胧胧胧、华光溢彩的门户。
门内并非漆黑,而是呈现出外界山河的倒影,云雾缭绕,气象万千。
一股与洞天内精纯灵气迥异的、带着勃勃生机与些许杂芜的天地气息隐隐透出。
“多谢师叔!”
李宣知道门户已开,再次行礼。他深吸一口气,不再尤豫。
只见他一步踏出,身形变得缥缈灵动。
已然融入了阵图流转的灵光与空间涟漪之中。
自然而然地“渡”向了那道门户之外。
下一刻,衣袂飘拂间。
他的身影便没入那光华流转的门户之中,消失不见。
阵图上的灵光缓缓平复,嗡鸣渐息,中央的门户也如同水波般荡漾合拢,恢复成原本的平坛模样。
————
群山之中,李宣此刻正立于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巅之上,举目望去。
但见群山万壑,连绵起伏不断,似凝固的巨浪,一直延伸到视野的尽头。
与洞天内那经过调理、充满精纯灵机的仙山胜景不同。
外界的山脉更显原始、苍茫、雄浑,空气中弥漫的灵气虽略显驳杂。
但不失浓厚,自有一股野性而磅礴的生命力在涌动。
天风浩荡,吹拂着他的云纹道袍,猎猎作响。
也带来了远方草木泥土的清新气息,
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凡尘的烟火气。
“这应便是神洲南陲了……”
李宣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与洞天内截然不同的广阔与粗犷,
心中涌起一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在之感。
洞天虽好,终是清净道场;而这无垠天地,方是孕育无限可能与别样精彩的真正舞台。
他略一辨认方位,神识感应间,已大致确定了许国所在的方位。
“离家数载,也该回去看一看了。”
心念既定,他便不再停留,周身云气涌现,裹挟其身,
化作一道迅疾而飘逸的清气,认准了西南方向,便径直投去,
眨眼间便融入了那苍茫云海与无尽群山之间,身影消失不见。
————
许国,岐南府城。
岐南府为许国六府之一,位列第四!
许为小国,一府之地辖三至五县,岐南府因在岐山之南而得名,亦是许国之边南!
府城东侧,李氏。
一片气象森严的宅邸。青砖黛瓦,高墙深院,门前两尊石狮踞守。
门楣之上高悬“李氏”匾额,笔力遒劲,自有一番积淀深厚的世家气度。
虽非王侯府邸那般极尽奢华,但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规整有序,透着百年大族特有的沉稳与底蕴。
议事堂中,李氏正在议事。
“大哥,大郎在青梧县那边已有消息,北边那群破落户已经和县中各家起了火并!”
“听闻已有死伤,大郎如今正在调解。”
一虎背熊腰的大汉沉声言道。
一气度沉稳的蓄须中年闻言,回复道。
“二弟勿忧,大郎行事自有章法!就算有什么意外!他麾下还有八百武甲士,足以应对。”
“哼!要我说,就该发兵同各家将那群人不人,鬼不鬼的东西给灭了!看着就恶心!”
大汉猛哼一声,怒道。
李氏家主,李严叹道:
“府城已给这北边福神门颁了立山牌,
上报国都,将其安置在青梧县中青云山上,并派大郎在山下驻扎监视。”
“就待国都回传王谕,这福神门八九不离十应当就在我岐南扎下根来!
以此门在我国南方,充作抵御岐山异民的屏障。”
李氏二房,李虎一捶案几,再次怒声而言,道:
“什么鸟福神,不过一妖魔尔,一群鼠辈,当时其门主怎么给我们保证的?
现在又约束不好门人,以致和县中父老冲突至此!”
“事以至此,当平息两方冲突,免得扩大事态,到时恐府衙脸上无光啊!”
“大郎身为武威校尉,麾下武士勇猛,当能震慑局面。”
李严抚须而道。
李虎也赞道:
“大郎确实争气,而且他天生神力”
突然一管事拜入堂中,禀道:
“家主,门外有一道人拜访,其自称李氏二郎,今日归家!”
李严与李虎面面相觑,李虎想了想,
“道人?二郎!”
“大兄,是二郎归家了,二郎归家了!”
李虎兴奋道。
李严双目一闭,又缓缓睁开,深吸口气,道:
“应是二郎归家矣!走,与我同去相迎!”
说罢,急急挥袖迈出正堂,往大门而去,李虎也紧随其后!
“吱——”大门又复开启,李宣转身含笑,上前行礼道:
“父亲,二叔,可无恙乎!孩儿归家矣!”
李严望着眼前含笑行礼的二郎,一时间竟有些恍惚。
记忆中四年前离家求道时,尚带几分少年青涩与单薄的二子,
如今身姿挺拔如松,静立门前,周身竟似萦绕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清灵之气。
那袭素朴云纹道袍纤尘不染,面容俊逸依旧,眉宇间却多了份过往不曾有的从容与沉静
尤其那双眼睛,清澈深邃,望来时竟让他这历经风雨的家主也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平和与压力。
这哪里还是当初那个需要家族庇护、一心向往仙道的少年郎?
分明是已有几分超脱气度的仙家子弟!
李严心绪翻涌,万千感慨最终只化作一声带着微颤的长叹,
他快步上前,双手紧紧扶住李宣的手臂,眼中既有难以置信的惊喜,又有难掩激动的心情: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儿……你,你此番归来,大不相同了!”
一旁的李虎,此刻也出声道:“啧啧!二郎,你这还真有几分仙家气度啊!”
“走!走!我们回宅内叙话!”
李虎上前把住李宣的手臂,又一把抓住自家大哥的手,让其晃过神来!
三人同向院内行去!
少倾,便在后宅入座,李严挥手屏退上茶的侍女,开口问道:
“宣儿,我听闻往世外仙宗学道,少说也得十年,甚至此生都不复归家,你这是”
李宣微微一笑,知道父亲是怕自己犯了什么大错,于是解释道:
“孩儿已学有微末本领!此番归家,主要是奉师命下山!待完成师命,还要返程归山!”
“师命?”
“为父近日在国都听闻,有道院将布国中,其亦为太华之名!”
“宣儿可是为此而来!”
李宣心中微动,不想玉明师侄动作这般快,已然与许国达成共识!
“不错,此关乎仙宗大计!孩儿不过尽浅薄之力。”
李宣回道。
李严还待再说什么,这时院中管事进门禀告:
“家主,大公子来信!”
说完将手中信件呈递。
李严将信件拿过,拆开阅览,越读眉头越紧。
李宣看着父亲心事重重,知有大事,于是神识一扫,将信中内容知悉!
原来,大哥在青梧县青云山调解福神门和县中父老的冲突有变,
事态已然控制不住,两方已经大打出手了!
大哥李定不得已,动用八百武甲,围困青云山福神门,同时派人向县中父老劝说。
但福神门不知怎地,竟以为大哥要同县中各家合力将其亡灭!
竟然请出门中供奉的福神,趁李定巡查哨卫,将李定打伤。
李定如今重伤行动不便,为防不测,除了严加防范!
并向府衙告书,现在也派人来向家中请援。
李宣看完,便向李严问道:
“父亲,不知福神门供奉之神实力如何!是何来历!”
李严还来不及惊异信中内容被知,在旁已知此事的李虎便道:
“此神此门为岐山以北越宋二国交战,受到波及,于是南迁入我国岐南。”
“实力么?大致和我等武道先天等同!”
“大郎也是大意,不然他军中加强防范,有八百武士,气血成势,此獠怎敢轻犯!”
李虎不愤道。
李宣心中有数,武道先天相当于仙道炼炁大成,
就算再高估一筹此獠实力,应也比不过仙道筑基!
何况他已是筑基中期,炼就了玄光。
李宣轻轻一笑,道:
“父亲不必忧虑,看我此去为大哥解难!问罪此獠!”
李严,李虎皆呼不可,还将自家这二郎看做当年那伏于书案的秀才郎!
李宣微微一笑,并不辩解,只是身绕玄光,踱步至院中,冲天而起!
化为一白练玄光!向青梧县方向而去!声音从天际渺渺传来:
“父亲,二叔待静坐,宣,片刻便回!”
性子粗豪的李虎,此刻也瞪大了眼睛,看着天际玄光,喃喃道:“乖乖,二郎,你这……这可真正是仙家气象啊!”
李严虽也是惊色难掩,但同时又对李虎说道:
“二弟,你速提奔牛骑,前去青梧,若是有变,当在国都王谕前,从速处置!”
“我前去府衙与诸公周旋一二。”
“速去,快!”
李虎凝神抱拳,兴奋道: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