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儿,速至我处。“忽而一高缈道音传入心神之中。
李宣心中一动。师尊乃元神高人,神龙见首不见尾。
平日多在九天之外或洞天深处潜修,等闲不会主动相召。
此番他刚筑基成功,师尊便即刻传讯,必有要事。
他按下前往藏经阁的念头,整了整身上因渡劫而略显凌乱的云纹道袍。
对着空中那无尽云海与仙山深处遥遥一礼。
“弟子领命。”
说罢,李宣腾身而起,冯虚御风,化为白色玄光向云海深处而去。
途中偶见驾鹤乘云者,亦有如他这般肉身凭虚者,或是御使各式法器者。
但也仅见得三两同门,偌大洞天云海千峰,却显得冷清了些!
“该学一门遁法了,不然这样终究慢了些!”李宣?道。
稍时,便见一清净奇峰映入眼前。
其如一柄青玉古剑,孤峭地立于云海深处,半截峰体隐于流动的云霭之后。
见得此峰,李宣便降下遁光,欲从山腰正门处上山,以敬师意。
“不必,来我府前。”
“是,师尊!”李宣调整剑光,直上峰顶,一株冠盖峰顶的桃树之下
一段虬龙般的根茎上,一道身影跌坐于蒲团上,一身再朴素不过的玄色道袍,宽大如云。
面容清俊,下颌长须至胸,打理得一丝不苟。
长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束着,目光如水,温润深邃。
“恭喜师尊道业进益,元神又迈!”
李宣抬步上前,双手作道揖。
元微真君抚须而笑,满意点头。
“宣儿,为师看你仙基玉成,玄光绕体,看来是筑就上等仙基,更炼得玄光了!来,与我同坐。”
李宣微微一笑,上前坐于根茎下首,根茎此处自动成蒲团状。
“回禀师尊,弟子确已筑基,迈入玄光之境。”
李宣落座后道。
“好,好,宣儿,你先天道骨,仙路亨通,却也要时时内省,免滋心障,为师盼你早成吾辈中人。”
元微真君欣慰而笑,告诫道。
“弟子定不负师尊重望!”李宣作道揖道。
“宣儿,既然你已筑基,更是炼就玄光。为师今日便赐予你道号。”
李宣心中微动,拜道:
“请师尊赐号!”
“你为先天道骨,当参玄成仙,你此辈又为玄字辈,中字为玄,
而仙道坎坷,为师盼你唯精专一,再取字为一,你道号当为玄一。”
元微真君略一沉吟,道。
“玄一,玄一。”李宣喃喃自语,
晃过神来,揖道:
“谢师尊赐玄一道号!”
既如此,有一事给你去办,也放心了。”元微真君说道。
“不知何事,弟子必不负所托。”
“你离宗吧!”
“是,弟子啊!”
李宣反应不及,忍不住惊声。
元微真君莞尔一笑,说道:“是遣你前去许国,协助同门,行弘道之事。”
李宣腹诽,师尊平时总是一本正经的,突然来个玩笑,确让他有点猝不及防。
“我宗终究还是要出世了吗?最近山门之中广传,诸位祖师要广开洞天,入世弘道。”
李宣疑惑求证问道。
“然也,我太华宗已隐于世外一万年之久,但自姜氏神朝暗弱至今。”
“这世间又是列国争战,诸门互伐。放眼望去,这神洲浩土”
“一片混乱不休,人间血火并起,诡谲森森。”
“眼看杀劫反复,我太华虽在世外而不能免,何况一昧避世,无异于作茧自缚!”
“不若效仿上古诸仙真祖师,履足尘世!蹈劫而上!”
元微真君言势铿锵,来到山峰边缘。
负手捋须立于崖上,气机勃发,搅得崖外云霞翻滚,周遭一片虹色!
李宣紧随其后,拜道:
“弟子愿作我道先锋!往人间去,斩乱道妖邪,弘我仙道正气!”
元微真君莞尔,又带关切道:
“先锋要你小小筑基何用,此行权当使你历练一二,玄一啊!
你道骨天成!此乃幸事,亦是隐患。
而仙道漫漫,当为长远计,于尘世磨砺,明心纳性,方能恒进呐!”
“弟子感恩师尊良苦用心,弟子本为凡尘子,
幸而得恩师相遇,提引仙道,弟子必不负师尊重恩!”
李宣深深揖礼,情深意切!
元微真君受了他这一礼,袖袍轻轻一拂,一股温润却不容抗拒的力量便将李玄一托起。
“你有此心,便不负为师与你相遇之缘。”他语气温和,目光却深邃如星海。
“玉局诸峰众弟子已出洞天,去往人间各国数载,你此行当去许国,也就是你家乡之处”
“许国为你元符师叔门下弟子玄清子主持。
他较你入道颇早,且紫府已成,凡事你要多向他请教!”
“记住!”
元微真君踱步至崖边,俯瞰云海,语气悠然:
“列国之事,于宗门而言,不过棋局一角,落子自有深意。
我太华宗将来真正入世,自有雷霆手段,涤荡寰宇。”
“尔等只需恪守本心!专心弘道之责即可!”
李宣再拜,深深一揖,道:
“弟子,谨遵师命!”
他并未立即起身,而是略一沉吟,再度开口,声音清越:
“师尊,弟子将入红尘,然空有玄光,却乏杀伐护道和腾挪变化之术。恳请师尊赐法。”
元微真君亦不多言,只将手中拂尘轻轻一拂。
顿时,李宣只觉神思一清,两道玄之又玄的法诀如清泉般自然流入心田。
并非强行灌注的符文口诀,而更近乎一种道理的阐发,一种对天地灵机的运用范式。随后他又曲指一点,一符一珠便传于李宣手中。
“为师再给你两件护道之宝,可助你于生死关头脱险!”
“去吧,玄一,下山去吧!记住,你的紫府至等成就当在动静之间!”
元微真君挥了挥手,身影在桃树下渐渐变得模糊,仿佛要与那株古桃融为一体。
“尘世纷扰,亦是道场。玄一,望你此行,不仅能斩妖除魔,弘我仙道,更能明心见性,道基永固。”
话音袅袅,人影已杳。
峰顶之上,只馀李宣一人,以及那株静默的桃树,和脚下翻涌不息的云海。
李宣静拜良久,待恩师气息已彻底离去,不再萦留于此后。
他亦不再多待,只是向着那株承载了师尊道韵的古桃树郑重拜别!
旋即腾身飞空而起,化为一道白色玄光,径直向正南方的演法山而去!
太华宗内,诸峰各山各有职司。
玉局诸峰专司弘扬道统,为近年所立,传业山传道授业。
道法山收纳万卷,而这演法山,便是专为门下弟子演练道法、神通而设。
山势奇崛,内蕴无数大小不一的演法台与洞府,皆有强大禁制护持。
等闲法术馀波绝难撼动分毫,乃是试验法术威能、精熟运用的最佳场所。
李玄一按落玄光,熟门熟路地寻了一处位于半山腰、
颇为宽阔僻静的“乙字七号”演法台,以身份玉令开启阵法,步入其中。
台上颇为宽敞,四壁与地面皆铭刻着加固与吸纳冲击的符文,散发着淡淡的灵光。
不仅能初步试练腾挪之术,也能练威力巨大的道法。
他盘膝坐于演法台中央的蒲团上,并未急于演练。而是先宁心静气,将心神内视沉入丹田之中,察看起元微真君赐予他的两件宝贝!
他心神一动,往那刻着玄奥古纹的符篆和闪铄灵光的宝珠仔细一看,一段信息便自然而然流入心间。
符为【咫尺天涯符】,心念一动便可瞬息之间带他回到太华仙宗洞天之外。珠为【避劫宝珠】,可避世间大部分诅咒迷神之法。
李宣看着这两件宝物,无一样是杀伐所用,心中也明白师尊所意!便是恐他怀有重宝,心中不自觉起了嗔杀妄念。也是使他遇上强敌后勤加修炼,日后自己解除劫难。
随后便又仔细感悟师尊所传妙法!
《乘云气》之术,并非追求极致的速度。
而是身合云气,步踏虚空,心意所至,
身形便可如清风流云般自然徜徉,缩地成寸不过等闲。
此法胜在长途远行,节省法力!
更重在遁形时的逍遥意态,与天地节奏相合。此法按下不提!
最使李宣心意相合,深感至妙的!
当是元微真君所传的这门护道之术,不仅杀伐护道,还兼有变化无常之妙!
此法非是咒语,而是以己之真言,引动天地之序。
初时或需凝神静诵,以完整敕令调动灵机;
待修为日深,道心与天地共鸣愈切,便可化繁为简,乃至一字出口,万法相随。
其威能大小,不在声高,而在与道相合之深浅,以及对道法领悟之精微。
“此法冠以太华二字,当是我宗根本道法之一了!”李宣想到。
太华宗传承悠久,近道自然!所治根本道法为五经十六法!
李宣所修炼的道经便为《太华道显定大仙阐炼炁羽真经》。
此时又得半部根本道法,怎不欣喜!随后又是对恩师厚爱的拜谢!
“我还无有真传之名,却已然有真传之实!实在徨恐!
待我成就上等紫府后,该当一争本代真传首座!才不负恩师所望!”
李宣慨然一叹!
随后按定心神,仔细品悟道法来。
《乘云气》暂且不论,此法李宣习来不费多少功夫。
在来此途中,于云海之中,他就已细细体悟。
虽还未得其中精髓,但已然能身化云气,纯熟于心!
而这《太华仙枢法言正敕》更为玄奥,非是调动法力那么简单。
而是要以自身神魂意念,引动冥冥中的天地法则,以心念之音为桥梁,下达“敕令”。
他选择从最为基础、也相对温和的“净”字敕令开始尝试。
此敕非是杀伐,而是净化污浊,抚平紊乱。
李宣并未急于开口,而是于识海深处,观想“净”字真意。
凝聚自身对“清净”、“纯化”道理的理解,引动丹田玉台与之共鸣。
最终化作一道无形的意念波动,混合着自身法力,向前方轻轻呵出。
“净!”
无声无息。
但前方一片原本因他演练遁法而略显灵气紊乱的局域。
仿佛被无形的清泉洗涤而过,瞬间变得井然有序,灵气平和澄澈。
成功了!
李宣精神一振。虽然这只是最粗浅的运用,范围极小,且仅限于调理灵气,却证明了他的路子是对的。
《太华仙枢法言正敕》的威力,果然创建在对相应“道理”的深刻理解之上。
他兴致勃勃,又尝试了基础的“御”字敕,在周身前布下一层微弱但轫性十足的无形屏障;
再试“引”字敕,微弱地牵引不远处的一缕水汽。
每一次成功,都让他对“言出法随”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意识到,随着自身道行提升,对天地万物运行法则领悟加深,
这《太华仙枢法言正敕》的潜力,简直无穷无尽。
演法台上,时而见他身形化为云气,逍遥自在,凭空往来。
时而又因施展敕令而引动周遭灵机产生种种微妙变化。
光阴在专注的修炼中悄然流逝。
李宣完全沉浸在这两门玄妙道法带来的全新体验中,不断体悟、调整、熟练。
直至感觉心神法力消耗颇巨,初步掌握了两种法术的运用关窍。
他才缓缓收功,睁开双眼,眸中神光内蕴,更显湛然。
他知道!
是时候,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