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尧的话音落下,大堂内静了片刻。
长孙无忌这才抬头,向杜尧躬身询问:“殿下,天策府既总领全军,那具体建制、各军归属及权责划分,还请殿下明示。”
杜尧闻言,沉声回应:“天策府以天策上将为尊,此职由本王亲自担任。府下设多职辅佐处理府中事务。”
“其一为天策长吏,主掌府内行文收发与人事调动,此职由刘子威兼任。”
“其二为天策府司马,掌管军事调动、训练规划及战场谋略,此职由行台府参军徐世勣担任。”
说话间,杜尧目光扫向苏定方,继续道:“除长吏、司马外,府中另设左右护军。左护军由苏将军担任,右护军由松漠军镇大总管李靖担任。”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你二人协助本王共同处理天策府事务,统领辽海道境内所有军队。”
杜尧的任命话音刚落,大堂内的刘子威、苏定方与徐世勣三人当即齐声领命。
三人都是沙场摸爬滚打出来的领兵武将,心里比谁都清楚,若麾下无兵可统,纵是职位在身,也不过是个空架子的光杆司令。
先前几人心里难免藏着几分隐忧,此刻听得任命细节,揣在心里的那点忐忑才算彻底落地。
好在自家大帅,终究没忘了他们这些靠领兵打仗立身的人。
天策府的结构与人员任命尘埃落定,杜尧目光扫过堂内众人,再次开口:“接下来,便是辽海道内将士的整编事宜。”
他顿了顿,语气骤然沉凝:“本王决定,撤销定辽卫建制——从今往后,再无‘定辽卫’之名!”
这话一出,堂内众人脸色骤变。
定辽卫可是杜尧亲手拉起的队伍,从最初的小兵起步,一路跟随他南征北战,硬生生杀成了天下闻名的强军。
可也说是“无定辽卫,便无今日辽海道,更无杜尧如今的成就”,毫不为过。
苏定方、刘子威等出身定辽卫的将领,当即就要上前开口劝阻,却被杜尧抬手打断。
“诸位稍安勿躁。”
杜尧摆摆手,“这五万定辽卫将士从今往后,他们将改编为龙骧军与神武军,两军各两万五千人。”
“另外,再从归义军及新训的五万三国降兵中,挑选两万五千精锐,组建控鹤军!”
杜尧目光沉凝,抬手按在案桌的辽海道舆图上,继续沉声部署:“从今往后,辽海道内改编后的龙骧军、神武军、控鹤军,连同原有的破阵军、玄甲军以及西大军镇所辖兵马为我辽海道内主战之兵!”
“此部兵马专司防御征讨之事,全部归天策府执掌调度!”
杜尧关于主战兵马的部署话音刚落,堂下的苏定方便往前踏出半步,眉头拧成一团,沉声道:“殿下,您刚敲定的龙骧、神武、控鹤、破阵、玄甲五军,再加上西大军镇的兵马也才十六七万,可我辽海道如今总兵力近三十万,剩下的那十余万大军该如何安排?”
他话音一落,刘子威、长孙无忌、徐世勣等人也纷纷将目光聚焦在杜尧身上。
杜尧见此,脸上露出笑意,开口安抚:“放心,本王自然不会自废武功。”
他目光扫过堂内屏息等待的将领,话锋一转:“不过,为削减辽海道粮草军械开支,从今往后,这十几万兵马全部划为后备部队,派往各郡各城驻扎,对他们实行军屯制度。”
“这些将士今后由行台府与天策府共同统辖,战时为兵、闲时为农,驻守地方。”
“行台府负责划分各部兵马的屯田区域,天策府统筹兵马调度。此部兵马除日常训练与地方防务外,主力投入屯田之事,力争早日实现粮草自给自足,不再空耗府库。”
掌管民政的高士廉听到“军屯制”三字,脸上的忧色瞬间散去,终于舒展笑容,上前一步拱手赞道:“殿下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既保留了这十几万可用之兵,又能大幅减少军耗,还能补充农耕人手,可谓一举两得!”
苏定方、刘子威等将领也纷纷点头,紧绷的神色彻底放松。
对他们而言,只要这些将士不被遣散便好,毕竟十几万能征善战之士,若是真被尽数遣散归农,实在太过可惜。
而如今保留建制,他们仍是辽海道麾下兵马。
杜尧将诸事部署完毕,堂内众人当即领命,各自散去各司其职。
几日后,辽东城行台府对面的府邸外挂上了“天策府”的烫金牌匾,字迹遒劲,气势凛然。
从今往后,辽海道境内,行台府掌文治民政,天策府掌军事防务,一文一武权责分明,共同统辖这片广袤疆域。
就在杜尧领着麾下文武在辽海道内大刀阔斧的重组改建时,杨广率领大军的行辕,终于抵达了雁门关下。
雁门关外,奉命留守此地的杨义臣、辛世雄两位大将,早己领着麾下骁果卫将领列队恭候。
见杨广銮驾抵达,众人当即齐齐上前躬身行礼。随着两路骁果卫大军陆续汇集,杨广缓步登上关前高台,望着眼前近十万兵马,眼底翻涌着意气风发。
他抬手按在腰间佩剑,对着众人朗声开口:“此次朕亲赴雁门关,定要将突厥打得落花流水,以报去年始毕可汗寇边之仇!”
“诸位,随朕入关议事!”说罢,在杨义臣、辛世雄的引领下,带着一众大臣步入雁门关内。
雁门关内的行宫原是前朝为防备北方胡酋所建的边地驿馆。自从杨广计划北巡后,派人进行了修缮,虽不及太原晋王宫的奢华,却也透着几分皇家规制的威严。
杨广在行宫内休整一日,洗去北行风尘,第二天清晨就迫不及待传诏群臣往大殿议事。
“陛下驾到——”
随着内侍尖细的唱喏声,杨广身着明黄龙袍,腰佩宝剑,缓步步入殿中。
他脸上带着北巡以来的意气风发,径首走到御座前落座,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最后定格在杨义臣与辛世雄身上。
“辛爱卿、杨爱卿,你二人奉命驻守雁门关己半载有余,这期间突厥可有异动?始毕那小儿近来又有何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