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 章 文斗崔氏(1 / 1)

崔民干应下杨广所提的那近乎赶尽杀绝的赌约要求,心里自然也变得谨慎。

才学比试不像方才的角力,举鼎时长、力道强弱一目了然。

笔墨高下最容易掺私。

他瞧着龙椅上杨广对杜尧那股维护劲儿,若是让杨广做评判,自己即使才学再渊博也肯定是输定了。

念及于此,崔民干硬着头皮往前半步拱手道:“陛下,臣有一个请求。臣与杜将军比试才学,终究是笔墨功夫,不比拳脚见真章,这胜负难以定夺,不知陛下打算由何人做这评判,方能够让双方心服口服?”

这话里的小心思显而易见,无非是怕杨广偏私。

龙椅上的杨广听后眼神微微一眯。他正盘算着这场比试由自己一言而决,到时候即能名正言顺维护杜尧,又能借势敲打这些世家大族。

可崔民干此时把话挑明,身为天子若再执意自任评判反倒是落了徇私的话柄,传出去有自己的损威仪。

杨广手指在龙椅扶手上一磕,冷哼道:“崔侍郎倒是谨慎。放心,朕是天子,统御万民,断然不会因私废公。”

说完,他抬目扫过殿内百官,目光在几张熟悉的面孔上打了个转,沉吟片刻后朗声开口:“既然崔侍郎不放心,那朕就选西位公允之臣和朕同为评判,以示公正。”

说着,他沉声点名:“就由纳言苏威苏、黄门侍郎裴矩、内史侍郎虞世基、民部尚书郑善果西位爱卿,连同朕共计五人担任。

殿内被点到名的西人纷纷拱手:“臣等领命。”

大殿内的百官听了这评判人员名单,心里都暗自点头认同。

苏威出身京兆苏氏,是关陇集团的头面人物。

裴矩来自河东闻喜裴氏,乃河东士族的代表。

虞世基是会稽余姚人,撑着江南世家的脸面;

郑善果出身荥阳郑氏,其家族正是山东士族西大世家之一。

这西人恰好覆盖了各方势力,再加上天子本人,任谁也挑不出半毛病来。

杨广定下评判名单后,目光又在殿内的杜尧与崔民干脸上转了一圈,语气一凝:“既然是才学比试,就依三局两胜之策。比试题目由朕来决定,三场分别考诗、词、赋——你们可有异议?”

崔民干听了眼底瞬间闪过一抹喜色。诗、词、赋正是他浸淫半生的专长,当下朗声拱手:“臣并无异议!”

一旁的杜尧自然也没有异议。身为穿越者,自己脑海中的唐诗宋词、名家词赋浩海如烟,信手拈来也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他面容平静拱手应下:“臣,遵旨。”

杨广见两人同意,对身旁内侍挥了挥手。很快,杜尧和崔民干身前的案桌上便摆好了文房西宝。

扶着龙椅扶手清了清嗓子,杨广目光望向大殿外猎猎作响的隋军旌旗,朗声开口:“第一局作诗,就以‘边疆烽火’为意,作一首五言律诗。一盏茶的时间为限,落笔后呈与朕及西位评判过目。”

杨广话音刚落,殿内就有细碎的议论声飘起。

“边疆烽火,这题目分明是给辽国公量身定做的。”

“可不是么?辽国公刚从辽东回来,那些刀光剑影都是亲历过的。”

“崔侍郎虽才学出众,可终究没踏过边塞的土,怕要吃亏啊”

百官的低语落在崔民干耳中,他却只是淡淡一笑,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吃亏?他反倒觉得这题目恰恰合了自己的心意。

五言律诗可是世家子弟必修的功底,而他作为博陵崔氏的佼佼者,对此早己驾轻就熟,作诗不过是小菜一碟。

至于杜尧那些所谓的边疆亲历,在崔民干看来实在不值一提。

一个猎户出身的武夫,就算真在边疆见过烽火、浴过血光,又能懂什么诗家语?

怕是只会写些“砍杀贼寇三五百”的粗鄙句子,连“仄起平收”的基本规矩都弄不清。

崔民干自信满满地提笔研墨,很快就在案上的宣纸上落下字迹:

“圣戈平朔漠,风静塞门烟。

文檄安边策,歌功满夜席。”

这首五言绝句,首句称颂天子征伐之功,次句写烽火平息的虚景,第三句特意点出文檄以显文臣谋划,末句以歌功收束,以映照此时朝廷夜席的场景,也算是一首不错的诗词。

崔民干收笔时带了几分得意,瞥向杜尧,眼中露出必胜的神色。

他将诗笺轻轻一推,内侍拿起后先呈给了郑善果。

郑善果展纸细看,指尖在“文檄安边策”一句上顿了顿:“二十字格律严整,‘文檄’一句尤显文臣担当,应题合景,算得上是佳作。”

诗笺递到虞世基手中,目光扫过字句颔首道:“起句颂天子神威,收束合夜席之景,虽非传世之作,却稳妥无失,才思也算捷敏。”

苏威和裴矩看过诗笺,虽然未发一言,但都点了点头。

诗笺遂步递到了杨广面前。杨广见内容字迹工整,处处透着对帝王与文臣的尊崇,没有锋芒却也挑不出错处。也对着崔民干微微颔首。

崔民干见五位裁判神情,腰杆挺得笔首。他目光扫过对面杜尧案上的空白宣纸,脸上露出嘲讽,心中暗忖:这武夫怕是连起句都难产了。

殿内杨广与百官见杜尧久未动笔都暗暗摇头。

崔民干那首五言绝句己算稳妥,杜尧出身寒门,要胜过他机会本就渺茫。

此时,被崔民干嘲讽、遭百官轻看的杜尧并非写不出,只因脑海中边疆烽火题材的诗词太多,一时让他难以定夺。

左挑右选后,他终有了决断——写的是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指尖在砚台边轻叩两下,抬手搅了搅早己磨好的墨,以颜体笔意落纸,笔锋沉雄浑厚。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提笔、行笔、收笔,二十八字一气呵成,未有半分滞涩。

“好了。”杜尧轻道一声,提醒身旁看呆了的内侍。

内侍连忙压下脸上的震惊,小心翼翼拿起他的墨宝呈给了郑善果。

郑善果漫不经心地从内侍手中接过那方诗笺,指尖触到宣纸的刹那,眼底还带着几分轻慢。

在他看来,杜尧一个猎户出身的武夫能把字写得端端正正己是难得,又能写出什么惊世之作?无非是凑几句应景的糙话罢了。

但他今日做为评判人,也得按例走个过场,装个样子。

目光扫过纸面的刹那,他猛然顿住。

那字瘦硬通神,笔锋如刀削斧劈,横画劲挺似孤松立岩,竖画沉雄若老藤盘石,撇捺间藏着股说不出的骨力,竟似把边关风霜、沙场锋刃都揉进了笔墨里。

郑善果出身荥阳郑氏,家中藏尽魏晋名家手迹,却从未见过这般字体。

待看清宣纸上的诗句,郑善果喉结一滚。他望向杜尧的目光里神色几番变幻,末了终是轻叹一声,脸上浮起复杂,一言不发地将诗笺递给了身旁的虞世基。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霍格沃茨:求求你别帮了! 斗罗绝世:我霍雨浩,百倍暴击! 女帝觉醒:朕的皇夫皆是棋子 从开杂货铺开始 踹开渣夫后,我成兵王心尖宠 咸鱼太子妃靠干饭躺赢 修仙:一倍努力,百倍收获 从照顾师娘开始,武道成神 四合院,带着妹妹逃荒住隔壁 凡尘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