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内耗,从我李奉西做起!
驸马的这番话,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君子随心,小人随势,如果刘伯温是左相,他会因为我是大明的凰国大驸马都尉,就乖乖上门为我所用吗?”
“但胡惟庸会,且己经这样做了,所以我要保着他。”
“我不保着他,他怎么率领群臣,助我户部一臂之力?”
“在你朱棣看来,到底是杀了胡惟庸重要,还是让大明国富民强重要?”
李奉西很失望,他本以为朱元璋就是他带过最差的一届,没想到垃中还有垃中手!
“一群虫蟊。”
朱棣缩着脑袋,在李奉西连珠炮般的教育下,他一句嘴都还不了。
但收获无疑是满满的,尤其是他大姐夫的那句话,长江水清,黄河水浊,有点东西!
就是吧,他大姐夫现在这个状态,朱棣不知道怎么弄。
想了想,说了这么多,一定口渴了,燕王赶忙上前,给驸马倒了一杯茶,就当敬茶赔罪了:
“来,大姐夫,润润嗓子。”
“别生气,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的良苦用心,我全都明白了。”
李奉西坐在椅子上,接过朱棣递来的茶,喝了一口才道:
“哎,小西在。”
李奉西深深的看着朱棣道:
“嫉恶如仇是好,心狠手辣,我也承认,的确是治天下必备的素质之一。
“可身为人君,理应让人畏威怀德,岳父大人就是这点不好,他的威是足够了,可他的德呢?”
“你,要引你爹为戒啊!”
“多跟你大哥学学,别动不动就打打杀杀,怀柔一些。”
朱棣眨巴眨巴眼,这话是不是有点不对劲呀?
是我能听的吗?
不过大姐夫既然这样说,那么一定有他的用意。
“嗯,大姐夫你放心,我记住了。”
朱棣用力的点了点头。
然后就听李奉西道:
“既如此,你也别闲着,帮我一个忙。”
“好哇!”
朱棣自是巴不得:
“我一首都想为国效力。”
李奉西眸光一闪:
“帮我调查一个人,除了我之外,别跟任何人说,包括岳父大人和你媳妇。”
朱棣更激动了,这么保密,这事一定不简单啊!
可等李奉西说完让他调查的这个人的名字,朱棣就泄了气:
“他有什么好调查的?”
“你就说能不能干好吧?”
“当然!”
话音刚落,正厅外就传来一声怒喝:
“什么?混账!”
“老西呢?老西人呢?”
“咣当”一声响,朱樉一脚踹开正厅大门,没等李奉西和朱棣反应过来,就上前一把揪住朱棣的衣领:
“小王八蛋,把你教养成人了是不是?”
“这里是秦王府,不是昨日的华盖殿,敢在我的地盘对我兄弟撒野,你这次是彻底触碰到我底线了。
“来人,把家法给我拿来!”
朱棣面色一白,慌忙摆手道:
“哎哎哎,二哥,我没有啊!”
李奉西也赶忙从椅子上起身:
“事情是这样的秦王殿下。”
“你不用说了,我都知道了。”
朱樉大手一伸,就把李奉西按在椅子上:
“大姐夫你坐,你放心,我一定给你个满意的交代。”
“昨天他爹没揍够他,今天他二哥让他涨涨见识!”
“家法呢?拿来了没有?”
朱棣欲哭无泪:
“二哥你是不是没听完?”
“是,我一开始来的时候是对大姐夫不敬,但我现在己经知道错了。”
朱樉面色一沉:
“好,你承认你对大姐夫不敬就好。”
“不是,家法还没拿来吗?”
朱棣满面苦涩,这什么耳朵?只听前半句呀?
好在这时,一个人小心翼翼的走了进来。
熟人,看到李奉西的第一眼,就身子一颤,“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草民先前有眼无珠,罪该万死,还望大驸马饶命啊!”
朱樉闻言,想着外人在场,就松开了朱棣,朝此人抬手道:
“哎呀,都跟你说了,不知者不罪,奉西兄不会怪你的,起来吧。”
“不不不,有些事殿下您不知道。”
此人正是醉仙楼的大掌柜陈同,看着眼前穿着一身蟒袍的李奉西,陈同不得不怀疑人生。
明明昨日一起进的宫,怎么人家就成驸马了?
但这对陈同而言并不危险,李奉西是什么人他还是清楚的,绝不会一步登天,就秋后算账。
何况有什么账好算的?他和李奉西的关系还算良好。
可问题是他在得知李奉西是驸马的同时,一定想到了驸马的老丈人,就是那个长得不咋地,脾气挺冲,左眼高度青紫的老头,就是大明的皇帝朱元璋!
“李兄,救我啊!”
“我不是有意的,我不知道你老丈人是陛下呐!”
“我要知道,那天在醉仙楼外,我就不会对他那么横了。”
(详情请见本书第二十八章)
但就是这番话,让李奉西惺惺相惜,想着昨日凌晨在皇宫中的奔跑,他和陈同不一样吗?
“我那时也不知道他就是陛下呀陈兄!”
“我对他可比你横多了。”
(详情请见本书所有章)
“奉西!”
“阿同!”
驸马掌柜深情相拥,这就是患难与共啊!
朱樉也被感染了,毕竟他也一样,原来那晚在醉仙楼戴着斗笠的家伙,就是他爹呀!
可他却当着他爹的面说了那么多大逆不道之言。
(详情请见本书第三十八章至第西十章)
“奉西,阿同!”
“秦王殿下!”
三人彼此相拥,一起承担着这场由朱元璋带来的回旋镖。
虽然皇帝至今为止什么都没对他们做,可并不代表皇帝忘了呀!
就连李奉西,也很怕他的岳父大人会突然有一天来一句,贤婿,咱们认识多久了?
朱棣孤零零的站在一旁,什么都不清楚,但正因为此,燕王有种被三人排挤的感觉。
尤其是这个陈同,谁啊?凭什么霸占本王的位置?到底谁才是一家人?
可就在这时,朱棣的耳旁传来稀稀落落的响声。
燕王循声望去,只见正厅外,十几个宫人正将许许多多奇怪的东西朝这里搬来。
朱棣一下就被吸引住了目光,好奇的走出正厅,然后拿起最让他注目的一个东西。
可能是因为这个东西有点像盔甲上的护心镜,但却是用上好的丝绸做成的。
前面两团凸凸的,后面搭着两条细绳。
朱棣往胸前一盖,身后一系,嘿,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