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太子登基前的最后一步,清查令从御书房下达到主理院,赵尚治连开数次会议强调此次清查行动的重要性
说白了就是想在新君面前留下一个积极改革,忠诚于皇室的好印象
况且现在老皇帝还活着呢,你不努力干,你的位置随时都会有新的人来坐
老皇帝可是一路改革过来才造就了现在的神州,新君继位在即,你消极配合不就是在给老皇帝上眼药吗?
老皇帝想查你就是一句话的事情,连圣旨都不用下
朱云熙拿起钢笔在一份名为《账目清查手册》的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拿起玉玺在上面盖上章
传旨!
即日起,着主理院督办全国衙署清查行动,限三月内呈报结果
当赵尚治在主理院议事厅展开这道诏令时,在场众人心头一紧,他清楚,这绝非一次普通的吏治整顿 —— 作为太子登基前的最后一步棋,清查行动既是新君对官僚体系的 ,更是各方势力重新洗牌的前奏,那些在朱怡伦时代积累下巨额财富的世家大族,那些靠裙带关系混迹官场的尸位素餐者,此刻皆如芒在背
“谁能在这场风暴中活下来,才有资格重新站在主理院议事厅”
赵尚治声音不大,在场众人却是听的十分清楚
够资格进入主理院议事厅的人在神州数亿的庞大人口中只占百分之一,现在新君即位在即,一场论忠诚的选择已经开始
在场众高官脸色严肃,所有人都知道,清查粮食是新君上位前的最后一步但也是一个开始政治清洗的借口
诸位!
赵尚治猛然拍案而起,惊得阶下众官员浑身一颤
此次清查行动,非比寻常!
他展开诏令,声音如洪钟般在议事厅回荡
新君有旨,彻查钱粮账册、核验官员履历、整饬衙门积弊!老皇帝改革三十年,才铸就今日神州盛世,尔等若消极配合,便是给先帝上眼药!
“话尽于此,散会!”
赵尚治说完便闭上了眼睛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在场官员开始缓缓离场,这期间没有人说话,众人只是安静的向着外面走去
众人都知道,现在这个节骨眼言多必失
散会后,赵尚治独自留在大堂,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他自然明白这场清查行动的本质 —— 新君借机立威,老皇帝暗中观察,而他们这些夹在中间的臣子,唯有表现得比谁都积极,才能在这场政治风暴中站稳脚跟
随着天色慢慢暗了下来,繁忙的北帝都京城亮起了繁华的夜色灯光,主理院大楼外的花园中的景观灯一个接一个亮了起来
随着《账目清查手册》文件在神州官僚体系内部下发,那些试图抓住这次机会的人开始下令对自己负责的行政区域的粮仓进行全部清查
时任陕西省省长江玉衡对于进步这件事,是近乎狂热的,他时常幻想着自己身穿神州官装进入主理院
神州官装是皇帝朱怡论设计,皇后张氏裁剪的新一代神州官员制服,舍弃了原本明制官服的不便,融合了近代服饰的简洁实用和明制服饰的庄重典雅的特点
神州官装只限主理院官员,其余地方官员仍然是传统的明制官服,神州官装不是一件衣服而是权力的代表
时任陕西省省长江玉衡端坐在主位上,眼神锐利如鹰,扫视着会议室里的几位省级高官,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仿佛是倒计时的钟声,预示着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现在,主理院已经下发新的行政文件,这次的全省粮仓大清查我会全程跟进,我希望你们能够重视起来”
江玉衡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的目光在众官员的脸上逐一扫过,仿佛要看穿他们内心的想法,这些省级高官们,有的是江玉衡的亲信,有的是与他貌合神离的同僚,但此刻,他们都感受到了江玉衡身上散发出来的强大压力。
“这次的粮食清查行动,关系着在座诸位的仕途,神州粮食存储管理集团的建立是太子殿下的头等大事,诸位若是想再进一步,该怎么做,你们自己清楚,我就不多说了”
江玉衡的这番话,看似是在强调清查行动的重要性,实则是在向众人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野心。
他深知,这次全省粮仓大清查是太子朱云熙亲自推动的重要举措,是神州粮食存储管理集团建立的关键一步,对于他江玉衡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向太子表忠心的机会
如果能够在这次清查行动中表现出色,得到太子的赏识,那么他的仕途将会迎来质的飞跃,进入主理院、穿上那身象征着权力与荣耀的神州官装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神州的官僚结构和顶层的权利栅栏机制就已经决定了江玉衡仕途的顶点就是省长,若是没有什么重大政绩表现基本上就已经结束了,而且在神州二元结构的情况下,北帝都的主理院官员和地方官员权级上都不一样,更不用说古代还有一个地方大员进京矮一级的说法
而这次全省粮仓大清查,正是他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契机
他明白,太子朱云熙对这次清查行动极为重视,将其视为建立神州粮食存储管理集团的重要一步。如果他能够在这次清查行动中出色完成任务,向太子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忠诚,那么他就有机会得到太子的青睐,从而实现自己的仕途梦想
“陆文书,你把会议记录发下去,从太原开始检查”
江玉衡看向坐在左边的陆江行陆文书说道
“好”
然后就是太原储粮站的站长吴骏省找粮商王三的事情了
就在王三,吴郡省两人在吴三的宅子里推杯换盏之际,一车车粮食从吴三的粮仓里拉出来往太原储粮站而去
这次,吴三给吴郡省填了三百万斤的缺口,下次吴郡省就要给吴三四百万斤粮食
年底吴三给吴郡省一百二十万明元的分红,这还是分红,还没算其他过年过节送礼等,一年保守估计吴郡省能从吴三身上挣超过三百万明元
神州统一后,传统华夏区因为面积大,情况复杂,清统治时期积贫积弱严重等问题,从明州来的官员数量严重不足,特别下乡官员,大部分优秀官员都派去地方扶贫去了,大部分地区仍然沿用的是清时的旧官员,尚未进行大规模政治清洗
而这次,朱云熙一方面是查粮 一方面就是对传统华夏区旧官员进行一次政治大清洗
朱怡伦在统一中国后,将神州的领土分为传统华夏区,新入群岛区,明州大岛区
传统华夏区就是指传统中国地区,如浙江,福建,新疆,西藏等省
新入群岛区便是以吕宋省,东西马来省为代表的马来群岛,印尼群岛等区域
明州大岛区指整个大洋洲大陆,以及南方岛屿,如东岛(新西兰)等
很快,18号,省里派出来的巡查组便开始对太原储粮站进行检查
这次派下来检查的是陆承,江玉衡的心腹,陆承不仅是作为书记官同时也是江玉衡的秘书
陆承带着巡查组从马车上下来,太原储粮站在太原以南靠近郊区
“陆秘书,您来了”
“嗯,打开所有粮库”
陆承没有过多废话直接要求打开所有粮库
“去”
陆承对旁边的官员使了个眼色,旁边的官员会意立刻带人前往各粮仓前门后门把守
“您这是?”
吴骏省不解的看着数十个官员大步流星走进储粮站
“这次的检查,省长非常重视,所以检查流程会有些不一样,你只需要配合就行了”
吴骏省一听对方的语气就知道了这次来者不善连忙说道
“是是是,我一定全力配合”
陆承没有理会吴骏省的保证而是直接走进储粮站
“把近三年的出入库账册全部拿来,同时让储粮站所有人都出来集合,在检查完成之前谁也不能离开”
陆承背着中站在储粮站的大院子里说道
“是”
吴骏省现在知道对方来者不善,既要查近三年账目还要所有人都在场,这就是奔着整死他吴骏省来的,但目前他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见招拆招
近三年的账目中间差了多少,他吴骏省最清楚了,而且太原储粮站一共八个大仓,四个小仓,其中三个大仓是后来扩建的
每个大仓的规制容量是六百万斤,小仓则是三百万斤
等近三年账目本搬出来后,在空地上堆了足足一人高,陆承看着面前一人高的账目挥了挥手,身后的数十个会计立刻上前开始清查账目
“你们先查着,我去检查粮仓”
陆承对省财务的官员吩咐一声后便带着人走向一号大粮仓
吴骏省跟在后面脑子则是飞速运转着思考着应对办法
陆承走到一号大仓前,立刻有工作人员上前将封条揭下
陆承的眼睛看向刚刚贴封条的地方,一号仓的大铁门是粉刷的白色涂料经过长时间的暴晒和风吹雨打有明显的拖色痕迹,而刚刚贴封条的地方则是如同刚刚粉刷的一样
但陆承并未声张当做没看到一样走进粮仓
粮仓里堆放着数量众多整整齐齐的装满粮食的麻布袋子,这些装满粮食的麻布袋子整齐堆放在铁制大货架上,一是为了方便清查二是防虫防潮
陆承按下旁边的仓库大灯开关,悬挂在粮仓顶上的大电灯一个接一个的亮了起来
陆承先是检查了一下粮仓的通风管和消防措施,然后又在墙壁和地板上摸了摸
确认粮仓整体处于干燥状态后才检查了检查登记表
“嗯,不错,粮仓十分干燥,消防措施也不错”
“我每日都会亲自检查粮仓的干燥程度和消防措施,确保粮仓的万无一失”
“把签子给我”
陆承往旁边人招了招手,旁边的官员递过来一把约莫二十厘米长,一厘米粗,中间是半空心开口的铁签子
陆承接过铁签子毫不犹豫捅进了装满粮食的麻布口袋,搅动两圈后拔出签子
原本空心的签子中心带出来一部分粮食
“这是去年秋天的粮吧”
“没错,这是去年刚收上来的粮,一号货架到三号货架都是去年秋天刚刚收上来的”
紧接着,陆承又随机在二号和三号货架上的粮食袋里做了抽查
怎么可能不是去年的粮,因为在这之前这架子,与其说是这个架子倒不如说一号仓都是空的
陆承在粮仓里四处查看着,看似随意,但他的眼睛在摞满粮食袋的货架上扫过
他发现这些粮食袋的堆放并没有因为长时间的积压而紧紧挤在一起,反而像是刚刚摆上去不久
陆承直接提起第一层表面的一袋粮,麻布袋上赫然印着王记粮行的名字
“这是怎么回事?”
“王记粮行还是太原储粮站的供应商吗?”
吴骏省看到那个袋子心中大叫不好,但还是强装镇定的说道
“陆秘书您误会了,这是王记粮行捐赠的粮食,王记粮行每年都会捐一些粮食给储粮站,我拒绝了很多次,他说这是作为一个神州爱国商人的基本责任”
“好啊,要是多几个这样的爱国商人老百姓也不用为吃粮发愁了,但是下不为例”
“是是是,我一定转告王记粮行,让他们别送了”
吴骏省连忙点头哈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