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主理院那边在开会给众官员打预防针,军武院这边同样在开会
主理院会议刚刚散场,军武院这边也紧锣密鼓地召开了重要会议
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而严肃,新调上任的陆军总司令神州陆军大将陈为国、海军总司令神州海军大将李秋明、军队律法司司长神州陆军少将徐城东、军队总后勤军机处处长神州海军少将桢士奇、军队三军情报局鹰扬卫总指挥神州陆军少将镇栋国、神州军队导弹部队东风监总司令神州陆军中将欧阳川坐在最前排,他们个个身姿挺拔,表情严肃,后面则是各部门的人员,也都正襟危坐,等待着会议开始。
郑星辞坐在主位上,他身着军装,军装上的勋章在灯光下闪耀着光芒,彰显着他的赫赫战功和崇高地位,他目光如炬,环视着在场的将军们,语气坚定而强硬
“我不管主理院那边怎么样,但是军队绝对不能在皇位交接期间出任何岔子。”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会议室中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一般,敲击着在场将领们的心灵
郑星辞深知,军队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在皇位交接这个敏感时期,军队的稳定至关重要。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政治动荡,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
“我丑话说在前面,谁敢在这期间给我闹幺蛾子,放心,我绝对会把你一撸到底”
这句话如同雷霆乍响,让在场的将领们心中一震,郑星辞的这番表态,明确了他对军队纪律的严格要求,以及对任何破坏军队稳定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神州军队永远效忠神州,永远效忠神州百姓,永远效忠神州皇室效忠陛下,陛下开创神州建立两院,赋予我们权力,我不希望,有人在下面七嘴八舌,特别是皇位问题,明白吗?”
“是!!!”
朱怡伦创立两院制度的核心目的就是军政分离,让军队保持纯洁是最重要的
“对了,我知道你们某些人私下里打着军队的旗号经商,我给你们三天时间,切割不干净我来帮你,陛下已经签发军队禁止经商的行政命令”
郑星辞拿出一份红头文件展示给众人看
“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不仅你不能经商,你的直系亲属三代以内皆不可经商”
郑星辞像一只老鹰一样扫视着下面众人
有人一脸无所谓,有人一脸平静,有人一脸汗水,有人面带微笑,有人一脸沉闷,众生像犹在眼前
朱云熙这边,既然老皇帝已经决定将皇位传给他,他自然是要在登基前再做出一些政绩以稳定自己在官员们心中的地位
朱怡伦的全才统治,让下面的官员们对于皇帝的执政能力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评价标准,朱怡伦设计两院制度就是为了防止在位皇帝能力平庸胡乱下达政令扰乱国家
主理院管国家行政,军武院管国家军队建设,主理长和军武长皆由内部选举,皇帝任命的方式进行更替,两院对于昏庸皇帝的乱政命令有天然的抗性法理,神州国家宪法规定,皇帝作为神州最高统治者,但必须接受宪法的限制
《主理院行政条令》和《军武院行政条令》这个两个行政条令确保了两院的法理存在,主理院负责国家行政,军武院负责国家军队建设,二者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
它们的存在防止了权力的过度集中,避免出现某一方势力独大而扰乱国家秩序的情况,通过明确两院的职责和权力范围,为国家的行政和军事管理提供了清晰的框架,保障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神州国家管理法》确保了主理院对于全国日常行政事务的管辖权以及治理权,同时,它也规定了主理院在行使权力时的边界和规则,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了国家行政管理的稳定性和规范性
《神州军队基本法》确保了军队的地位和纯洁性,军政分离,军党分离,以政治军的基本路线,区域补给制度切断地方军事和地方行政之间的联系确保军政分离的纯洁性,《神州国防动员法》则是保证在战争期间,军队有权对民兵,军事战略物资的管控和调度权力
几个律法构成了神州顶层的权力栅栏,既是保护也是束缚
朱云熙看着去年的神州国内粮食价格阶梯表,发现,神州的粮食价格一直都是居高不下,1833年神州中央银行亏空危机中,因为中央银行亏空过大经济崩盘的时候,粮食价格从原来1830年的每公斤5明元暴涨到20明元每公斤,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每公斤的粮食价格甚至飙升到了80明元每公斤
80明元每公斤什么概念,换算成白银也就是八十两白银每公斤
到1870年,神州市场粮食价格仍然在每公斤3到4明元每公斤之间徘徊,这个价格是极其不健康的,要不是有安南的粮食投入协同体市场,神州又要爆发一次粮食危机
从表面上看,粮食价格没有出现像 1833 年那样的极端暴涨,但实际上,这个价格仍然处于高位,与正常的市场供需关系相比,这样的价格意味着粮食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供需失衡或者市场调节机制失灵的问题
神州的粮食供应本身并不短缺,然而,价格却未能回归到合理区间,这反映出市场背后存在着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农业生产成本过高,包括土地租赁费用、劳动力成本、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这些因素共同推高了粮食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了粮食的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市场流通环节可能存在诸多阻碍,如粮食运输成本高、中间环节过多、市场信息不对称等,这些问题导致粮食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价格不断攀升
也就是说,神州的粮食供应出现了问题
要解决供应问题就要从源头下手,重新建立一套新的供需关系非常有必要
说干就干,朱云熙当即在纸上开始写自己的想法,埋头苦干了一下午,朱云熙初步是拿出了一个方案
“去把赵尚治找来”
“是,殿下”
没一会,赵尚治就接到了消息急匆匆从主理府赶到了皇宫,他走进御书房正要行礼便被朱云熙打断
“过来”
朱云熙用粉笔在御书房里的一块黑板上奋笔疾书写着什么
这块黑板是下午自己写方案的时候让人加的一块
“殿下,您找我”
赵尚治一边行礼,目光却是看向了黑板上的内容
“神州储备粮管理集团?”
赵尚治看着黑板顶上写的九个大字说道
“没错”
“现在,神州的粮食并不缺,而且神州的公路和铁路建设每年都在进行,铁路公路四通八达,不存在说什么运输成本高导致价格高,单纯就是有人在操控粮食价格,所以说,我们需要把这个人揪出来,杀鸡儆猴!”
“殿下的意思是臣懂了”
紧接着,朱云熙在黑板上写出大大的粮仓二字
”现在神州全国有粮食储备站348座,大小都有,我们需要将这些粮仓串联起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粮食物流供给模式,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到中途运输再到粮食储备站进行存储,中间的三个步骤都有详细的流程“
朱云熙走到旁边的书桌前拿起厚厚一摞的文件
”粮食收购遵循丰收时以高出市场价格的百分之十进行收购,欠收时以高出市场价格的百分之三十价格进行收购,即丰收百分之十,欠收百分之三十原则“
朱云熙将收购流程和原则的文件交给赵尚治
”运输采用专门的粮食运输马车,每个马车采用统一标准制造,粮食斗容积需要严格规范,负责运输粮食的工作人员需要保证收购多少,运到粮站就有多少,对于收购和运输流程全程监控和记录,不要怕麻烦,粮食是百姓之根本,过高的粮食价格会损害百姓损害国家的利益,这一点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就跟陛下的神州菜篮子计划一样“
朱云熙再将运输流程的文件交给赵尚治
朱怡伦的神州菜篮子计划,是保障神州的蔬菜供给和肉食供给的保障计划,避免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蔬菜肉类供给短缺导致各地价格不一
”最后的存储阶段才是最重要的,对还在使用木制结构粮仓的粮食存储站进行改造,舍弃原本的木制结构粮仓,采用钢铁制造的新型粮仓,防虫防潮,最重要的是一定要防火,粮食存储站内严禁任何形式的明火,员工宿舍不能和储粮仓离得太近“
”每个粮仓的容积要严格规范,必须要一模一样,自古粮仓多亏空,赵大人在读书的时候自然也是学习过历史的“
”明朝时期,粮仓亏空最重的属明中后期,臣也自然是明白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殿下为何不将这一职责规划到农务司管理,何故单独设立公司“
”农务司要负责全国的农村生产建设,若再将神储粮归到农务司管理,事务繁重,对于监管自然要松懈,明储粮跟其它由朝廷控股的公司一样由朝廷全权控股,单独监管,明储粮要承担平易粮价监控市场粮食存量的职责“
”
此时陕西省太原市,一处大宅子中,一个男人嘴里叼着一根神州牌香烟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往家里走
他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账本,看神态看走路姿势,十分的高兴
“老爷,您回来了”
一个中年男人站在大宅子门口笑着说道
“嗯,这是去年的账本,拿回去好好核对一下”
男人将手中那本厚厚的账本交给中年男人
“是”
男人是太原有名的粮商,他手下有数十家米粮铺子,专门干买卖粮食的事情
“对了,老爷,太原市粮食储备站的吴站长来了”
“什么!吴站长来了,上茶没有”
“上了,但我擅自做主用了老爷珍藏的龙井”
“没事,以后吴站长来都上这个”
男人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一点龙井茶怎么能跟自己的财神爷比啊
男人加快脚步走进宅子,中年男人看了看男人欢快的背影又看了看手中的账本,嘴角露出了一个不容易察觉的冷笑
”吴站长,吴站长,实在不好意思!!
正堂里坐着一个身穿普通素衣的男人,此人正是太原市的粮食储备站站长吴骏省
而一脸笑意的男人叫王三,晋商起家,在神州光复后几年干起了粮食买卖
“王掌柜”
吴骏省突然伸出手指了指上面,看到吴骏省动作的王三当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下午,我就喊人把粮食送去补上,现在正当午,吃个饭再走吧“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吴骏省这个指了指上面的动作就是省里要下来人检查了,储粮站大半个仓库都是空的,自然要找补找补
至于这个为什么是空的,这就跟面前的王三有关系了
王三通过倒买倒卖粮食储备站的粮食来盈利,别人要多少粮食他就能拿出多少粮食出来,同时他自己也在囤积大量粮食
两人之间有着说不清的利益关系,每次检查吴骏省都是来找王三,王三补多少等到秋天的储备粮到站吴骏省在二一添作五给王三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