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外科担任手术助手的一个月里,田尹用他无可挑剔的表现彻底征服了所有合作过的主刀医生。他不仅拥有鹰隼般精准的眼力,能发现影像学都难以清晰显示的细微解剖变异,更具备远超常人的空间想象力和稳定到令人发指的双手。他递器械的时机、牵拉组织的力度和角度,都堪称完美,甚至能在关键时刻提出建设性意见,化险为夷。他仿佛不是在学习,而是在展示一种早己融会贯通的艺术。
几位资深主刀医生不约而同地向科主任和院长反映:让田尹只做助手,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院长收集了所有反馈,看着手术录像里田尹那远超助手的洞察力和贡献,终于下定了决心。
“是时候让他试试了。”院长对刘振光说道,“虽然快了点,但他的能力,显然己经准备好了。”
刘振光虽然有些担心田尹缺乏独立主刀的经验,但基于对他能力的绝对信任,也点头同意了。
田尹接到的第一台独立主刀手术,是一台相对简单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这是普外科的入门级手术,旨在考验他的基本功和心理素质。
消息传出,手术室的气氛都有些微妙。不少医生和护士都好奇地想来观摩,看看这位传说中的“天才医生”第一次主刀会有什么表现。
手术日,无影灯下,田尹站在了主刀的位置上。他没有丝毫紧张,眼神平静如水,周身散发着一种令人安心的沉稳气场。消毒、铺单,动作一丝不苟,流畅自然。
麻醉生效,手术开始。
当手术刀在他手中划下第一刀时,观摩的人就察觉到了不同。他的切口精准、层次清晰,出血极少,那种对组织结构的了然于胸,仿佛他“看”得见皮下的每一根血管和神经。
进入分离环节,他的操作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常规操作需要钝性分离和锐性分离交替进行,有时难免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组织损伤或渗血。但田尹的手指和器械仿佛带着灵性,他采用了一种极其精妙的复合手法,力度恰到好处,沿着天然的组织间隙游走,几乎是在“抚开”而不是“撕开”组织,将创伤降到了最低。偶尔遇到细小血管,他电凝的时机和范围也控制得妙到毫巅,既完美止血,又避免了对周围组织的热损伤。
“这手法太细腻了!”
“你看他暴露术野的方式,简首是最佳解剖路径!”
观摩的医生们低声交换着惊讶的眼神。
最关键的人工补片放置和固定环节,田尹的处理方式更是推陈出新。他没有完全遵循传统的固定点,而是根据术中实际探查到的患者腹壁肌肉强度和缺损范围,运用他强大的空间构想能力,设计了一个更符合个体生物力学原理的“个性化”固定方案。他下针的位置、缝合的深度和张力,都经过精准计算,确保补片能完美贴合,最大程度降低术后复发率和异物感。
整个手术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多余的動作,出血量微乎其微,手术时间比常规操作缩短了近三分之一。
当最后一针缝皮结束,打出一个漂亮的缝合结时,手术室里安静了片刻,随即响起了由衷的掌声。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眼中都带着钦佩,她们见过太多主刀医生,但像田尹这样第一次主刀就如此沉稳、精准且富有创造力的,绝无仅有。
术后,科主任亲自审核了手术录像,并组织了病例讨论。几位资深专家一致认为,田尹的这台手术,从切口选择、组织分离、到补片放置固定,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无可挑剔,尤其是那个个性化的固定方案,被评价为“基于经典理论之上的最优解与创新”,最大限度地考虑了患者的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
院长看着讨论结果和手术录像,脸上露出了欣慰而又不出所料的表情,他对刘振光感叹道:“老刘,我们不是发现了一个天才,是发现了一个注定要改写某些标准的人啊。”
刘振光更是激动得眼眶微湿,为自己这个“徒弟”感到无比的骄傲。
经过这次完美的首秀,再无人质疑田尹的能力。院长大笔一挥,正式批准田尹独立主刀相应级别的手术。
正式成为主刀医生,对田尹而言,意义非凡。这意味他终于可以在手术台这个最能体现外科医生价值的舞台上,相对独立地施展拳脚,也让他拥有了将那种玄妙的“想象力”融入现代医学实践的绝佳机会。
但他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更清楚“想象力”这种超越常理的力量一旦暴露会引来何等麻烦。因此,他行事极其谨慎,将这份超凡之力隐藏于精妙绝伦、却又“合乎情理”的医术创新之下。
在每一台手术前,他都会做足功课,深入研究病例,将常规手术流程和可能的变异烂熟于心。进入手术室后,他依旧是那位沉稳、专注的田医生。
然而,在无影灯下,当他的手指握住手术刀、分离钳,或是操控着腹腔镜器械时,那无形的“想象力”便如同他最得力的隐形助手,悄然发动。
他并未用它来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举动,比如让组织自动愈合或让器械凭空飞舞。而是将其用于最精微、最关键的辅助:
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手术,尤其是那些被其他医生视为“棘手”或术后恢复格外顺利的病例,让“田医生”的名声迅速在医院内外传开。病人和家属口口相传,称他为“田神医”,赞誉他不仅技术好,而且经他手的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后遗症少。
田尹对此总是谦和地表示:“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在常规操作上,多做了一点思考和尝试。”
而在这些赞誉和成功的背后,田尹清晰地感受到,《长生功》的修炼正以一种稳定而喜人的速度推进着。
每一次成功的手术,每一次看到患者康复后由衷的感激,都会引动那股精纯的“功德之力”反馈而来。这股力量比他独自苦修吸纳的日月精华更加温和、更富生机,如同甘霖般滋养着他的经脉和窍穴。
第二层“金刚之体”的窍穴,在这股力量的持续灌注下,一个接一个地被点亮、充盈。他能感觉到自己的肉身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强化,气血越发磅礴,五感更加敏锐,那“想象力”也随着窍穴的贯通而变得更加凝实、操控更加自如,仿佛从一股灵活的气流,渐渐凝聚成可以塑形的无形之手。
这种医道与长生道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感觉,让田尹内心充满了踏实与喜悦。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用精湛的医术(内含谨慎运用的想象力)救死扶伤,积累功德与经验;以功德之力反哺长生功修炼,提升生命层次与超凡能力;而更强的能力,又能反馈到医术上,形成螺旋上升的通道。
他依旧低调,穿着白大褂,行走在病房与手术室之间,像每一个尽职的医生一样。但在那平静的外表下,一股足以撼动现代医学认知和自身命运的力量,正在悄然生长,扎实而坚定。
田尹的医医生涯,就此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助手,更是一位拥有无限潜力的主刀医生。他站在手术台前,看着无影灯下的光芒,知道这里将成为他运用“想象力”、践行医道、同时积累功德推动长生功的重要战场。他的手术刀,将不仅仅切除病灶,更将承载着他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