鳝鱼的美味,让秦禾旺有一种,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动力。才过了两天,看着那十个鳝笼就觉得不够看了,心里痒痒得像有猫在挠。
吃晚饭时,秦禾旺忍不住又提起来:“爹!再多做几个笼子吧!十个太少了!你看咱昨天收的,那么多沟都没放呢!”眼睛瞟着墙角那堆竹子。
秦远山把碗里的稀饭喝得呼噜响,头也没抬:“做那么多干啥?十个还不够你折腾?水边不是闹着玩的,笼子多了,你们跑的地方就多,万一出点事咋办?老实点!”
秦禾旺像被泼了盆冷水,嘟着嘴,一脸不乐意,用筷子使劲戳着碗里的咸菜疙瘩。
一首安静吃饭的秦浩然,看着堂哥的样子,又看看大伯紧锁的眉头,心里慢慢有了个想法。晚上,兄弟俩躺在炕上,秦禾旺还在唉声叹气,秦浩然翻了个身,小声说:“哥,大伯是怕咱出事。可…要是人多一点呢?”
秦禾旺没明白:“人多?啥意思?”
秦浩然慢慢分析给秦禾旺听:“你看啊,咱村像咱这么大的孩子不少,平时也都满村跑,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的。要是…要是把他们也叫上,一家出两个笼子,或者谁家大人会编,多编几个。咱们一起挖蚯蚓,分好地方,一起去放笼子,一起去收。
这样人多互相有照应,爹和里正叔爷应该能放心点吧?而且笼子多了,抓的鱼肯定也多啊!”
秦禾旺一听,眼睛亮了起来:“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浩然你脑子真好使!秋收,锄头,铁犁,河娃,水生,夏稻他们肯定乐意!抓了鳝鱼能吃肉还能卖钱,谁不干谁是傻子!”
第二天,秦禾旺就像个撒欢的马驹,满村子跑,逢人就吹嘘他俩抓鳝鱼的丰功伟绩,尤其重点描述那条十两重的大鳝鱼和红烧鳝段的香味,然后神秘兮兮地说有个发财大计。
果然,一听说能一起抓鳝鱼换钱,村里七八个半大孩子都心动了,纷纷表示要加入。但也有几个年纪稍大、性子稳重点的,表示要先看看,怕被家里人骂。
秦浩然觉得这事还是得让大人知道。他拉着兴奋过度的堂哥,先去跟大伯秦远山说了他们的想法。
秦远山听完,沉吟了半天:“娃们一起弄,互相看着点,倒是能少出点事…但这也不是小事,我得先去跟里正叔说一声。”
秦远山找到里正秦德昌,把孩子们想合伙抓鳝鱼的事一五一十说了。
秦德昌捻着胡子,考虑了很久:“娃们有点营生心思是好事,总比瞎胡闹强。但安全是第一条!远山,你得多盯着点,跟他们定好规矩,不准去深水区,不准单独行动,早晚收放必须结伴!你跟守竹林的老三说一声,就说是我的意思,让孩子们砍点竹子,但别糟蹋了。
得了里正的准许,秦远山心里才有了底。他先去跟看守族里公用竹林的老人打了招呼,然后才带着几个半大的小子,去竹林里砍了更多的竹子回来。
接下来的两天,秦远山家的院子成了临时作坊。秦远山负责技术指导和大框架,秦禾旺和几个大点的孩子跟着打下手,削篾、打磨。
秦浩然则在一旁帮忙整理,顺便提出一点小改进建议,比如把入口的倒须做得更顺滑不易卡死。忙活了一天,又新做出来十多个结实耐用的鳝笼。
这一次,二十多个鳝笼分散到了村里几条鱼情最好的水沟里。孩子们分了组,约好早晚一起行动,互相监督安全。
第二天天还没亮,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聚集起来,浩浩荡荡地去收笼子。结果令人振奋!二十多个笼子,收获颇丰,加起来抓了足足有十几斤鳝鱼!看着好几個鱼篓里满满当当、扭动翻滚的鳝鱼,孩子们都兴奋得哇哇大叫。
分鱼的时候,问题来了。秦禾旺下意识就想把最大的、最多的往自己家鱼篓里划拉,觉得主意是他和浩然想的,笼子主要是他爹做的,理应拿大头。
秦浩然悄悄把他拉到一边,低声道:“哥,不能这样分。”
“为啥?咱不该多拿点吗?”秦禾旺不解。
秦浩然耐心解释:“主意是咱想的,但竹子是族里的,大家也都出了力,一起挖虫一起放笼。要是这次咱拿多了,下次谁还愿意跟咱干?
时间长了,就该有人背后说闲话,甚至偷偷破坏笼子,或者自己去别处下笼子了。不如公平点,按每家出的笼子数或者参与的人数分,哪怕咱家少拿一点,但细水长流,大家都能尝到甜头,才会一首跟着咱干,以后才能抓更多的鱼。”
秦禾旺虽然有点舍不得,但他觉得弟弟说得有道理,挠了挠头:“行吧,听你的!”
于是,鳝鱼被相对公平地分给了参与的孩子家。那天中午,柳塘村好几户人家的烟囱都飘出了久违的炖鱼烧肉的香味。那些之前犹豫没参与的孩子,闻着香味,看着伙伴家端出来的鳝鱼,眼里满是羡慕和后悔。
根本不用再多说,第二天,几乎全村所有能跑能跳的孩子都找上门了,连几个腿脚还利索的老人都笑呵呵地来问,能不能让他们也编几个笼子跟着沾沾光。
眼看着规模要扩大,秦浩然觉得需要有点简单的规矩了。拉着秦禾旺,跟孩子们和几家愿意参与的老人定了初步的章程:
大人们不是不想抓鳝鱼改善生活,实在是抽不出身。盛夏时节,正是秋收作物管理最关键的时候。
田里的稻子、麦子渴不得,光是用水车(桔槔、龙骨水车)从河里车水灌溉,就能累垮一条壮汉。
还要除草、捉虫、查看墒情,一天下来,骨头都快散架了,哪还有力气去折腾鳝鱼?也只能由着孩子们去“胡闹”,顺便让家里饭桌上多点油水。几个空闲稍多的老人,倒是因此找到了点副业,乐得参与。
就这样,在秦浩然不经意间的推动下,柳塘村兴起了一股由孩子们主导、老人辅助的捕鳝副业。
秦禾旺成了孩子王,整天威风凛凛地带着队伍出没在水沟边。而秦浩然,则更像是一个藏在幕后的小军师,观察着,思考着,偶尔提出一点建议。
村子似乎因为这点小小的营生,多了些活力,也多了些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