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放假的日子,一如既往的漫长与枯燥。
林殃的生活还是和往常一样。只不过因为偶尔会加一点体质,导致他的个子越来越蹿高,原来只是一米七几,现在已经过一米八了。
一开始只有白雨然注意到了这件事,再然后是陶诗雪,最后连王凯都忍不住嘀咕起来:“不是哥们,你怎么现在都快和我一样高了?”
这种感觉还是挺好的。林殃以前一直嫌自己个子太矮了,他最向往的就是能象电视剧里那样,喜欢的女孩要踮起脚来才能吻到自己。
现在勉强算是能够达成了。
那天放学的时候,陶诗雪忽然努力踮了踮脚尖,然后有些不开心地说道:“你又长高了。”
“再长下去,以后我踮起脚尖都够不到你了。”
“不是好事嘛?我还嫌自己不够高呢。”林殃懒洋洋地说,“最好再高一点,长到一米九,以后打篮球轻轻一蹦就能扣进篮里去。”
“不行,一米九太高了。”
陶诗雪忍不住嘟起了嘴:“这样……想做点什么都不方便的。”
“做什么不方便?”
“就是……唉呀。”她忽然红着脸锤了林殃一下。
林殃只能委屈地求饶。
不知不觉,林殃已经习惯了每天放学都和陶诗雪一起回寝室的时光了。他发现自己两人的所作所为,其实早就已经和操场上的那些小情侣没什么分别了,甚至不少班上的同学也都已经默认两个人在谈了。
陶诗雪还是很喜欢在放学的路上,跟自己分享她一天的事情。分享她今天吃到了什么好吃,班上的女生谁又和谁闹矛盾了,下午做的数学题好难,好累好期待马上放假的生日聚会。
林殃也很喜欢听她讲。
哪怕都只是些无比鸡毛蒜皮的琐事。但分享欲就是最高级别的浪漫。
陶诗雪只是陪在自己身边,给自己讲这些事情,就会让林殃觉得很开心。
偶尔,两个人也会有一些近乎于情侣之间的接触。比如有时候会一起牵着手,比如在没人的地方,偶尔陶诗雪会偷偷踮起脚亲一下林殃的脸颊。
甚至有一天晚上,正好周围没什么人,陶诗雪红着脸说你要不要试着抱抱我。
那还是林殃第一次抱女孩子。
原来女生抱起来是香香软软的,真的不是什么没有生活基础的意淫。陶诗雪的身子真的软乎乎的,抱起来象一团温热的棉花,伴随着清新好闻的香气,让林殃只是抱了一次就彻底上瘾、舍不得放手了。
而被抱着的时候,陶诗雪也象是乖巧的绵羊,将头埋进林殃的怀里,搂着他的腰一动不动。
那一次,两个人抱了很久,一直到宿管快要锁门了,两人才红着脸慌慌张张地往宿舍跑。
但哪怕回到寝室,林殃都感觉怀中还残留着陶诗雪的馀温。
她好闻的味道依然萦绕在鼻尖,让人心猿意马。
那一晚,林殃硬是挺了一晚没睡着,第二天顶着个熊猫眼昏昏欲睡地回到教室,还吓了白雨然一跳。
“你……昨晚翻墙出去上网了?”
“并没有。”林殃嘴角扯了扯,“年轻火气旺,有时候就是睡不着。”
“呵,我可不信你是平白无故的火气旺。”
白雨然冷笑一声:“是不是昨晚被陶诗雪勾起火来了?”
林殃大惊失色:“这你都知道?你偷窥我们?”
“还用得着偷窥?你就差把色欲熏心几个字写脸上了。”
“哪有……有这么明显吗?”
“你以为呢。”
短暂的沉默。两个人都低着头干自己的事情。
“说起来。”白雨然忽然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你和陶诗雪……进展到哪一步了?”
“呃,什么哪一步?”
“接吻过了嘛?”
“……还没有。”
“那还挺慢的嘛。”她轻轻瞥了林殃一眼,随后收回了视线,默默道,“是你俩谁比较腼典?需不需要让我给你当当僚机,制造点机会?”
“那倒不用……话说你怎么好象巴不得我俩赶紧谈啊?”
“那确实。你俩这看着谁不嫌急人啊。”
“急也没用啊。”林殃靠在椅子上,仰头看着天花板,“我俩这不是顺其自然就好了嘛。毕竟快要高考的节骨眼上,还是别发生什么比较好吧。”
“至少接个吻没啥大不了的吧。马上都是成年人了。”
白雨然支起脑袋,饶有兴趣地盯着林殃:“要不,就你这次生日聚会吧。我给你制造点机会,怎么样?”
“你、你想干什么?”林殃有些警剔起来。
“诶呀,这多简单。到时候给你们买两瓶酒,喝酒的时候找两个酒桌游戏玩一玩,然后借着酒劲和游戏的名义给你俩搞点暧昧的惩罚,很顺理成章的。”
“相信我,我是专业的。”末了,白雨然还潇洒地眨了个k。
能相信你才有鬼了。
你这眼神一看就是没安好心。
林殃翻了个白眼,然后慵懒地趴在桌子上:“想多了。我姐才不会让我喝酒呢。”
“再说了,就算真有机会,我也不想这么着急着更进一步。这种事情一旦心急了就变味了,就得是水到渠成才行。”
白雨然有些鄙夷地望着他:“……你不会就是想吊着人家,当个只撩不娶的渣男吧?”
“别尬黑。要真是那样,我肯定早早就猴急的把该做的都做一遍了。先爽了再说。”
林殃故意叹息一声:“唉,象我这样对爱情如此纯粹的人,已经不多了啊。”
白雨然盯着他看了好半天,才缓缓说道:“我头一次觉得,你的脸皮已经厚到让人恶心的地步了。”
“多谢夸奖。”
桌子上的习题永远写不完。
漫长的晚自习永远等不到下课铃。
明明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越来越近,但已经被高频率的考试折磨到麻木的林殃,已经感受不到紧迫感了。
他只想赶紧熬到放假。
仿佛日历上放假的那个日期,已经成为了林殃最后的救命稻草。
不止是他。还有人也在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象是汇聚了某种宿命感一般。
高考前的倒数第二个大假,终于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