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京营将领(1 / 1)

明代的卫所世袭军官,有点类似于普鲁士的容克军事贵族,可以为大明朝源源不断的提供军事人才。

基层军官,乃至部分中层军官,都可以通过卫所体系补充。

有这些军官在,京营的架子很快就搭建起来。

再加之朝廷不遗馀力的扶持,京营得以迅速步入正轨。

朱慈烺正在一众官员的陪同下,观看京营士兵操练。

总督京营戎政迁安伯杜文焕,正在为皇帝介绍京营情况。

“皇上,根据之前定下的兵额,京营设兵六万。”

“臣同张尚书商议后,根据实情,将六万兵分为两部。”

“一部三万人,为战兵。提供盔甲、火器、骡马等军械,可出城野战。”

“一部三万人,为城守兵。盔甲、骡马等军械,相对薄弱,训练都是一样的,主要用于守城。必要时也可出城作战。”

“另有辎重兵一万五千人,辅兵一万五千人。”

“如此,京营合兵九万。”

“六万战兵之额满数后,按照旨意,将馀下的精壮划给了勇卫营和巡捕营。”

辎重兵和辅兵的人数其实还能更多,但考虑到军费开销的问题,杜文焕就只留了三万人。

反正战兵如今只在南京训练,三万人负责后勤,还吃得消。

如果外出作战,有需要话,再征召卫所兵协助负责后勤。

勇卫营,是朱慈烺的御林军。

巡捕营,是仿照北京巡捕营而设,用于维护京师治安,由流官都督提督。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军队,自然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于京营。

朱慈烺效仿崇祯皇帝,另练勇卫营,由绝对心腹新乐侯刘文炳充任提督总兵官。

巡捕营,是按照城守兵来训练的,平时用于维持治安,战时则协助守城。

朱慈烺知道,精兵三万,这是个很了不得的数字了。

可以明末战争之频繁、之惨烈,三万精兵,还是不够。

“迁安伯,你的意思是,只要提供足够的军械,那三万城守兵,也能出城野战?”

杜文焕;“回禀皇上,在挑选六万战兵时,本就要求严格。”

“原本是由军户出丁参军,臣是派人按军籍名册,直接到军户家中选人。大儿子不合格,就选小儿子。要是小儿子不合格,就选侄子。所选者,皆为精壮。”

“城守兵的训练与野战兵相同,只是盔甲等军械不如战兵。”

“若是能够够提供足够的军械,城守兵出城野战,并无不可。”

“只是目前军队尚在整训中,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成果。”

朱慈烺回头看了工部左侍郎郭都贤一眼。

“郭侍郎,你专职督造军械,你可有的忙。”

郭都贤很为难,制造军械,好说,只要有钱,多少军械都能造出来。

问题的关键就是,没钱。

郭杜贤了解朝廷的情况,但这种场合下,他绝不能提。

“还请皇上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

朱慈烺眉头挑了一下,却也没再多说什么。

竭尽全力,换一种解释,就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倒不是郭都贤耍滑头,而是朝廷真的没钱。

杜文焕清楚郭都贤话里的意思,大明朝没钱不是一年两年了。

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大明朝的问题,不能归罪到某个人身上。

他适时的转移了话题,“皇上,各战兵营的参将及监纪官已经选任完毕,您看……”

“那就把他们召过来吧。”

“臣遵旨。”

原本南京京营的士卒分属大校场、小校场、神机营。

整训后,京营全部于大校场训练,小校场则归巡捕营练兵所用。

召见京营将领,也就不用再派人去小校场喊人了。一声令下,各部将领很快来到。

杜文焕挨个介绍,“皇上,这两位是五军营战兵一营参将侯承祖,监纪兵部主事陈函辉。”

“这两位是战兵二营参将张名振,监纪游击将军朱议沥。”

随着杜文焕的介绍,被介绍到的人纷纷行礼。

侯承祖、张名振、陈函辉,这三个人朱慈烺有印象,没太过多留意。

到了朱议沥那,朱慈烺不由得起了精神。

根据太祖定下的班辈,以及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根据辈分按五行排列。

这个人的身份就很好猜了。

“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

“你是宁藩宗室?”

朱议沥向皇帝行礼,“回禀皇上,臣是宁献王九世孙。”

朱慈烺点点头,他知道,朱议沥的话,只说了一半。

本朱议沥本是瑞昌王一脉,但在其四世祖时,因罪国除。

所以,朱议沥只能笼统的回答,自己是宁献王九世孙。

根据朱慈烺定下的监纪官人选要求,为了保障军事主官的战时绝对领导权,官阶上,监纪官要比主官低一级,但两者仍是并行机构。

主官张名振是参将,监纪官朱议沥则是低一阶的游击将军。

“国难之际,我们要替太祖守好大明的江山。”

朱议沥:“臣必以死报国。”

朱慈烺微微颔首回应。

杜文焕接着介绍,“皇上,这两位神枢营战兵一营参将邓世忠,监纪兵部主事何刚。”

“朕要是没有记错,邓参将是邓子龙老将军的儿子吧?”

京营是朱慈烺的心头肉,每个将领的文档他都是看过的,自然能够随口说出邓世忠的情况。

杜文焕:“正是。邓参将是邓子龙老将军的幼子。”

“邓参将原为浙江游击将军,奉命带兵入卫南畿,后被选入京营。”

“虎父无犬子啊。”朱慈烺点点头,示意杜文焕继续。

“这二位是战兵二营参将常尔韬,监纪兵部主事朱统钑。”

朱慈烺看着朱统钑,“宁藩的宗科进士?”

朱统钑行礼,“回禀皇上,臣是宁献王八世孙,崇祯十年进士。”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代对于宗室的限制越是宽松。

天启、崇祯两朝,有大量的宗室参加科考,并获得功名,出任职官。

殉国者,亦不在少数。

这位朱统钑,与朱议沥同属瑞昌王一脉,也不好过于的介绍自己的宗属。

朱慈烺勉励几句,接着听杜文焕介绍。

“皇上,这两位是神机营战兵一营参将马应魁,监纪游击将军郭世威。”

“这二位是战兵二营参将蒋若来,监纪游击将军徐可行。”

“好,好,好,好啊。”朱慈烺连连称赞。

“盐梅今暂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我大明有此精兵强将,何愁天下不平。”

“来呀,三大营士兵,每人赏银一两,朕亲自发放。”

杜文焕一惊,皇帝亲自发放赏银?

这玩意,没听说过呀。

“皇上,您万金之躯……”

朱慈烺一摆手,“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臣遵旨。”杜文焕不再坚持。

朱慈烺此举,是效仿袁项城天津小站练兵。

你们吃谁的饭?吃朱皇帝的饭。

你们穿谁的衣?穿朱皇帝的衣。

你们替谁出力?替朱皇帝出力。

久而久之,潜移默化,效果自然就有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魂归1919我成了奉系二当家 小马宝莉:一瞥未来 乐队特摄两手抓,征服日娱养黄瓜 军官老公太威猛,娇美人揣崽随军 火影:鸣人有了面麻的记忆会如何 黑日黄昏 符道之祖 从选择钟晓芹开始获得老婆的能力 妖神记:开局签到无限魅力 房俊房玄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