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旁边那幅巨大的华北作战地图,眉头紧锁,仿佛要从中看出日军的真正意图。
他沉吟着,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询问满堂将官:“这天寒地冻的,道路泥泞,后勤补给困难,本就不是适合大规模机动作战的季节。
小鬼子偏偏选在这个时候,如此兴师动众,他们打着中条山,到底想干什么?仅仅是为了报复,或者占领一块战略要地吗?”
他的目光如同鹰隼般在地图上逡巡,划过八路军活跃的太行山、太岳山根据地,最终牢牢锁定在中条山那背靠黄河、扼守晋南豫西的险要位置上。
那地方像一把锁,锁住了通往关中平原的道路,也像一扇门,隔开了八路军与后方可能的联系。
突然,校长仿佛醍醐灌顶,灵机一动,一道锐利的光芒从眼中闪过,他猛地站起身,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中条山的位置上,声音带着一种发现了关键秘密的笃定:
“难道小鬼子的真正目的,并不仅仅是中条山本身?他们是想想要以此为契机,彻底封死盘踞在太行太岳的八路军!”
他越说思路越清晰,语速也加快起来:“你们看!如果让小鬼子成功打下了中条山,他们不仅能挽回板垣师团被全歼、飞行战队被消灭而丧失的声势,稳定华北占领区的军心民心,更重要的是,他们就能完全控制黄河以北的这片区域!
到时候,太行、太岳的八路军将失去与后方,黄河以南的国统区,所有可能的、哪怕是间接的联系通道,陷入日军三面甚至西面合围的绝境之中!
后勤补给将被彻底切断,兵员补充也将变得极其困难!这简首是一石二鸟不,是一箭双雕的毒计!”
校长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性极高,内心甚至对多田骏生出一丝“赞赏”——没想到这老鬼子在军事受挫后,竟能想出如此阴险毒辣、着眼于战略全局的招数!
他心中几乎己经肯定,日军的真实意图绝对就是这样!利用攻击中条山这个战略要点,达成既打击中央军,又困死八路军这两个核心目标。
“咚、咚、咚!”
校长用用力地敲击着光滑的红木桌面,瞬间压过了会议室里所有的嘈杂议论。
顿时间,原本还在为日军意图和八路军警告争论不休的将官们,如同被掐住了脖子的鸭子,全部停下了讨论,会议室里一片安静,落针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带着疑惑、敬畏和探寻,齐刷刷地投向了主位上的校长,等待着他的决断。
只见校长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丝让人不寒而栗的笑容。那笑容中既夹杂着冷峻,又透露出丝丝算计,更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掌控感。仿佛他己经洞悉了敌人的所有计划,而这一切都不过是他手中的棋子罢了。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道军令,不容置疑。随着他的开口,整个房间都似乎被一种紧张的气氛所笼罩。
“命令一!”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清晰而果断,“急电阎锡山的晋绥军,以及中条山防线的第5、第14集团军!通告他们我们的判断,日军极有可能发动大规模突袭!”
校长的话语简洁明了,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他的命令就像是一道闪电,划破了平静的夜空,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局势的严峻性。
“要求他们自即刻起,进入最高战备警戒状态!”校长继续说道,他的语气越发严厉,“各部严加防范,加固工事,储备弹药粮秣,严密监视当面日军动向,不得有丝毫懈怠!”
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一般敲在人们的心上,让人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而最后那句“违令者,军法从事!”更是如同一把高悬的利剑,让人不寒而栗。
这道命令下达,众人纷纷点了点头,面露理应如此的表情。
无论日军最终打不打,加强戒备总是没错的,这是应对潜在威胁的应有之意。
几个与中条山部队关系密切的将领更是暗暗松了口气,提前预警,总能减少些损失。
校长的目光如炬,缓缓扫过众人,他的眼神没有丝毫停顿,仿佛在审视着每一个人。紧接着,他毫不犹豫地说出了第二条命令。
“命令二!”校长的声音突然加重,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威严,“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正式电令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
校长的话语在会议室里回荡,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没有给任何人留下商量的余地。
“明确告知他们,”校长继续说道,“若日军果真大举进攻中条山,彼部须立即、无条件出兵,向日军侧翼或后方发起攻击,以牵制日军兵力,策应中条山防线作战!”
这道命令的内容让在场不少人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他们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一丝能够抵御日军进攻的希望。
“此乃军令,必须执行!”校长的最后一句话,更是给这道命令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分量。
会议室里顿时泛起一阵细微的骚动,人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些人对这道命令表示赞同,认为这是应对日军进攻的有效策略。而另一些人则面露疑虑,担心八路军是否会真正执行这道军令。
不少将领眼中精光大盛,彼此交换着心照不宣的眼神,甚至有人忍不住低声叫好。
“妙啊!校长此计甚高!”一位戴着圆框眼镜、显得颇为精明的参谋本部官员低声对身旁的同僚赞叹。
“正是!甭管小鬼子最终是打八路军还是打中条山,或者像校长判断的那样一石二鸟,咱们先把八路军推出去跟鬼子硬碰硬!”
旁边一位身形微胖的将领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如果八路同意出兵,那就正好让他们去和小鬼子血拼,我们坐山观虎斗,无论谁胜谁负,都能极大消耗他们的力量。”
“若是他们胆敢违抗军令,拒绝出兵”另一位面容刻板的将领冷笑着接话,“那就是公然违抗抗战大局,破坏统一战线,正好是送上门的把柄!
到时候舆论、政治、军事上,我们都占尽了主动,收拾他们名正言顺!”
“对对对!还得是校长!高瞻远瞩,一箭双雕!”
不少人脸上都露出了心领神会的笑容,纷纷附和。这条命令,无论八路军如何应对,都将他们置于了一个极其被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