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达三天的讨论,且通过龙都方面的同意。
李阳决定,重启‘烛龙’项目!
一个礼拜后。
李阳站在重新启用的‘烛龙’基地主控室内,手指轻轻划过控制台上略显陈旧的金属表面。
曹启东和钱宏远分立在两侧,三人注视着大屏幕上正在滚动的数据流。
“这些数据”
曹启东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斗。。”
钱宏远调出对比分析图。
“更令人称奇的是,‘烛龙’项目在二十年前就已经预测到这种能量波动的演化规律。”
“看这条曲线,他们准确预测了未来二十年内能量波动的强度变化趋势。”
李阳的目光在两组数据间来回移动,内心泛起波澜。
这个被尘封二十年的项目,竟然蕴含着如此超前的预见性。
如此的话。
他们是否也预测到了,今日能量波动的‘能力’?
念及此,李阳打算进行测试。
“激活第一阶段的验证测试,功率控制在理论值的1,所有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全程运行。”
曹启东立即组织技术团队进行准备。
他在检查设备时,内心既兴奋又忐忑。
作为科研人员,能够接触到如此超前的理论令他振奋,但未知的风险又让他时刻保持警剔。
钱宏远则更加谨慎。
他亲自检查了每一道安全防护措施,在日志中详细记录。。”
测试在严格监控下开始。
功率发生器发出低沉的嗡鸣声,控制台上的数字稳定地显示着‘1’的功率输出。
“量子纠缠现象确认。”
曹启东紧盯着监测屏幕,声音中带着压抑的激动。
“与方案中的描述完全一致……”
“等等!这个读数…”
主控室内突然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看到,监测屏幕上的数据曲线正在以超出预期的速度攀升。。”
钱宏远迅速计算出偏差值,眉头紧锁。
“这不符合常理!”
“所有设备参数都经过严格校准,理论上不应该出现如此大的偏差。”
就在这时!
基地外部的监测站传来紧急报告:
“能量波动出现异常反应!”
“强度在三十秒内提升了三倍,而且还在持续增强!”
李阳快步走到全局监控屏前。
代表能量波动的红色曲线正在剧烈震荡,其变化模式与‘烛龙’方案中的某个预测模型高度吻合。
“暂停测试!”
李阳果断下令。
“立即分析能量波动与实验之间的关联性。”
操作人员果断暂停实验,转而和其他人一起,研究其中的关系。
曹启东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
“能量波动的增强曲线,与我们的测试功率变化存在0998的相关系数,这几乎可以确定是因果关系。”
钱宏远紧接着说道。
“更奇怪的是,能量波动的响应速度超出了现有物理理论能够解释的范围。”
“按照常规的场传播理论,响应至少应该有3毫秒的延迟,但实际上几乎是实时反应。”
研究团队陷入了激烈的讨论。
曹启东认为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主张继续实验以获取更多数据。
“我们可能触碰到了某个未知的物理现象,这或许是突破现有技术瓶颈的关键。”
钱宏远则持保守态度。
他双手交叉放在桌前,语气严肃:
“未知往往伴随着风险,在搞清楚能量波动的本质之前,贸然继续实验可能会引发不可控的后果。”
双方少见的,在同一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并且各自态度都非常坚决。
李阳沉默地听着双方的争论,内心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作为项目负责人,他既要推动科技进步,又要确保安全可控。
“进行第二阶段测试。”
良久,李阳做出决定。
“钱工,你负责制定更严格的中止条件。”
在准备第二阶段测试的间隙,李阳独自来到基地的文档室。
他翻看着‘烛龙’项目负责人的研究笔记,试图从二十年前的文本中查找答案。
在笔记本的某一页,他发现了一段用红笔标注的文本:
“当现象超出理论预测时,要么是理论需要修正,要么是我们触碰到了更深层的真理。”
这句话让李阳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他站在文档室的窗前,望着远处连绵的山脉,内心进行着复杂的权衡。
科研工作者的好奇心与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感在他内心激烈交锋。
第二阶段测试开始后,出现了更加令人震惊的现象。
“这不象是在被动响应,”
曹启东分析着实时数据。
“更象是在主动配合我们的实验。”
钱宏远立即调出所有安全系统的运行状态,严肃的说道:
“未发现异常,但建议立即停止实验。”
“这种程度的精确映射已经超出了常规物理现象的范畴。”
李阳注视着监控屏幕上完美映射的两条曲线,内心升起一种异样的感觉。
这不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更象是某种形式的‘对话’。
“先暂停实验吧!”
李阳的声音在安静的主控室内显得格外清淅。
“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整个情况。”
“曹工,组织团队分析已获得的数据。钱工,带领安全团队对基地进行全方位检查。”
在实验停止后的两个小时内,能量波动逐渐恢复到实验前的水平。
但期间出现的精确映射现象,已经在每个研究人员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疑问。
当晚,李阳在基地的临时办公室内,反复观看实验过程的录像。
他知道,今天观察到的现象可能预示着科学研究的一个新纪元。
但也可能是巨大危机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