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站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注视着那个已经被标注出来的坐标点。
“这个废弃实验室在哪个地方?在废弃之前,是进行何种实验?”
他问道。
有工作人员早已开始查找这个废弃实验室的信息,很快就向李阳汇报相关情况。
“报告李工,废弃实验基地的位置,距离我们二百多公里,位于一片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
“至于废弃之前是进行何种实验,我们目前无从得知……”
他将查找到的信息递给李阳。
仔细看了这座废弃实验基地的相关信息后,李阳把手中的平板计算机重新递回去,思考片刻,吩咐道。
“先组织一个精干的技术团队,调取这个基地的所有历史文档,我要知道它当年具体是做什么的。”
“曹工,这事交给你了!”
曹启东立刻点头。
“李工放心,我尽快给你答复!”
说完,他转身离开。
“其馀人继续紧盯这个能量波动,必须让它每分每秒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下。”
“是!”
所有人深呼吸一口气,打起十二分精神,密切关注能量波动的动向。
半小时后,曹启东去而复返,带回了初步调查资料。
“这个基地代号‘烛龙’,是二十年前的一个先驱性研究项目。”
“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通信技术,但在项目进行到第三年时突然被终止。”
曹启东把调查到的资料放到李阳面前,脸色奇怪。
“按理来说,龙国各研究所的项目,只要是通过审核的,除非是资金问题,或人才问题,否则绝对不会轻易中止。”
“更别说,还是这种突然临时终止,更是令人感到蹊跷。”
钱宏远翻阅着文档资料。
“记录显示基地已经彻底废弃,所有设备都应该已经拆除或封存。”
“但是根据我们接收到的信号源定位,那里确实有活跃的信号传出。”
李阳面露思索。
实验突然临时终止…
实验基地废弃,但还有活跃信号传出。
种种迹象,都透露着这个实验基地,以及它的实验内容,都非同寻常。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基地?究竟是在研究什么项目?”
沉思片刻,李阳做出决定。
“制定一个分阶段调查方案,先进行远程探测,确认基本情况后再实施实地勘察。”
远程探测团队接收到命令,立即对废弃基地进行探查。
在六小时后,发回了第一份报告。
负责探测的技术人员语气中带着困惑。
“基地内部检测到稳定的能源信号,功率约为五千瓦。”
“这足够维持基础设备的运行,但来源不明。”
“基地的备用发电系统按理说早就应该停止工作了。”
更详细的扫描显示,基地周边的电磁环境存在异常。
曹启东分析着数据:
“这些信号波动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看起来象是某种维持系统在运行。”
“但是其采用的通信协议与现行标准完全不同。”
“能破解他们的安全系统吗?”
李阳问道。
钱宏远组织了一个专业的技术小组,开始研究基地的安全协议。
“这套系统采用的是二十年前的技术标准,但是添加了一些我们没见过的加密层,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三天后。
技术小组成功破解了基地的外围安全系统。
调查团队得以进入基地的主要局域。
让所有人惊讶的是,基地内部保持着惊人的完好程度。
曹启东:“主控室内的设备仍在运行,虽然看起来陈旧,但维护得很好。”
“我们找到了完整的实验日志,存储在一个独立服务器内。”
看着曹启东的实地勘察报告,李阳心中的疑虑更甚。
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技术团队有了重大发现。
钱宏远指着主控系统的一个独立模块说:
“这是一个量子通信节点,采用的是二十年前的技术水平。”
“但是其加密特征与我们近期接收到的异常信号具有相同的数学基础。”
随着对实验日志的深入解读,‘烛龙’项目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这个项目在当时进行了相当超前的理论研究,特别是在多维通信领域。
项目负责人留下的大量研究笔记显示,他们当时已经创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框架。
“看这里。”
曹启东指着一份解密文档。
“项目负责人在笔记中预测,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引发某些不可预见的连锁反应,他们当时就提出了防护这些风险的理论方案。”
对比分析显示,当前龙国面临的技术挑战,在‘烛龙’项目的历史文档中都有相应的理论探讨。
钱宏远团队立即着手研究这些历史资料,试图找到解决当前困境的方法。
“这些理论成果对改进逐日系统的防护方案很有价值。”
钱宏远在技术会议上表示。
“特别是他们提出的动态屏蔽理论,比我们现有的方案更加精密。”
基石小组也从中获益匪浅。
小组负责人报告:
“历史资料中的信号识别算法虽然基于二十年前的技术条件,但其理论基础相当扎实。”
“我们正在尝试将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李阳在综合评估后做出决定:
“在这个基地创建临时研究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
“组织专家团队系统整理这些历史技术成果。”
研究团队开始对基地进行系统性整理。
在清理一个老旧的文档室时,一名技术人员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存储设备。
这个设备使用的是二十年前的存储技术,但外壳上有一个不寻常的加密接口。
“这个设备需要特殊的译码器。”
曹启东检查后说道。
“而且它的加密方式与我们见过的任何系统都不同。”
技术团队花费了两天时间,终于成功破解了存储设备的加密系统。
里面保存着‘烛龙’项目负责人留下的最后讯息。
这段讯息记录于项目终止前的一个月。
讯息中提到,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预见到了一些可能在未来出现的技术困境。
为此,他们留下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但这个方案的实施需要满足特定条件,而且伴随着相当大的风险。
李阳在指挥中心来回踱步。
摆在面前的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到底是启用这个可能存在风险的解决方案。
还是继续依靠现有的技术力量来应对当前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