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对于李治继位,而不是现任太子李承乾继位,非常意外。
要知道。
李世民对儿子李承干的看法是:颇识大体,颇能听断。
甚至还对大臣吹过自己儿子,眩耀自家太子‘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
每次外出巡幸。
都让太子李承乾留京监国。
这么好的一个太子,后面竟然谋反了,真是变得莫明其妙。
不过李世民发现自己也没有因为谋反杀了李承乾,以自己的性格脾气,这事不太合理,所以似乎不完全是太子的问题?
李治继位后,一登基便将服侍了自己十二年的五品才人武媚从感业寺召回。
纳入宫中。
李世民看了血压暴升。
雉奴!
你真是什么都吃。
区区一个女人,你至于吗?
都出家了还要召回,朕的面子都让你丢光了!
李治即位之初很不错,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共同辅政,使国家有贞观之遗风,百姓阜安,后世称为‘永徽之治”。李世民看到这里,不觉点了点头,觉得李治可以原谅,只要儿子能成为一个有为之君,要个女人也不算啥。
不过。
好心情从这一刻开始就开始暴跌,血压开始狂。
永徽六年后,废点王皇后,封武氏为后;显庆二年,建都洛阳,称东都,移都就食来解决粮食问题。
粮食运输不过来你开渠修路啊!
你建个东都干嘛?
原来的辅政大臣长孙无忌更是因为反对武氏为后诬陷谋反,削爵流放,甚至被迫自。
等辅政大臣先后去世,李治独断专行,拒谏饰非,导致‘中外以言为讳,无敢逆意直谏”,自此忠良胁肩,奸倭得志,同时大兴土木,劳役繁重,于是‘天下莫不失望”。
李世民同样非常失望。
看错了。
雉奴“前贤为,后愚废”,不是个好皇帝。
之前根基没稳还听辅政大臣的话,后面简直一塌糊涂。
更让李世民无语的是,因为头晕目眩,这个傻儿子竟然把国家政事交给皇后武氏来处理,还搞出了一个二圣临朝。
堂堂皇帝岂能将国事尽托于妇人之手?
若武氏有野心。
岂不乘机夺位称帝?
还好,这武氏并没有夺位称帝,而是真的辅助丈夫理政二十四年,让李世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点多疑?
二圣临朝,在二十四年内搞出了封禅泰山,加号天皇和封子为帝的一系列操作,看得李世民直翻白眼,雉奴,你要是天皇,那我是什么?你好意思在我和高祖面前称天皇吗?你到底得有多飘,
才敢这样吹?
李治死了之后李显即位。
这孙子更傻。
真孙子!
傻到无可救药了。
他竟然对劝他不要将侍中之位给皇后之父韦玄贞的大臣裴炎怒吼道:“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
果然不出所料,掌握了二十四年朝堂的武氏立即将他废点为庐陵王改立李旦为帝。
又过了五年。
武氏使用各种手段打击李氏诸王,又任用酷吏对付百官,一方面命侄子凿白石为文称宝图,拜洛受图,加尊号‘圣母神皇”,建明堂号万象神宫,僧人们又迎合称武氏为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天下主人—
一系列手段图穷匕见后。
终于。
如李世民所料。
改唐为周,改元天授,称洛阳为神都,以长安为副都,除唐宗室属籍,立皇帝李旦为皇嗣,由群臣上尊号‘圣神皇帝”。
“雉奴,你干的好事!”李世民看到这里,终于顶不住了,暴跳如雷。
他要拿棍子抽断李治的腿。
两条都抽断!
史书中的我压根没救回观音婢和小咒子两个。
然而大唐真象仙人警告的那样,让女人夺了天下,你这个废物,全是你搞出来的!
长孙皇后赶紧拉住他的手。
好言相劝。
“那是雉奴长大了干的,不是现在的雉奴,他才八岁,你须慢慢教,再说我得幸仙人赐福恢复如初,承乾不至于谋反,以后也未必立雉奴为太子”长孙皇后知道变故源头在于自己,如果自已不是早早逝去,太子又怎么可能谋反,太子要不谋反当为下一任皇帝,根本轮不到雉奴这孩子。
至于那个隐忍几十年掌握了整个朝堂才发难的武氏。
即使谋唐为周。
她也不得不说一声厉害。
当年汉初强如吕雉也无有此能。
女子为皇。
史无前例。
从毫无根基到为群臣奉为天下之主。
实是惊天动地、无以伦比、当之无愧的女子第一人。
“皇后,雉奴即使不为太子,他这德性不作管教,日后也是祸害。”李世民好不容易被长孙皇后劝住了,但馀怒未消,他总觉得不打一顿这个傻儿子,心里憋一口气下不来。
我打下来的方里大唐江山。
就这样。
给他白送给武氏了。
“此女今年应该十二了,是武士之女,武士去年闻高祖驾崩,悲痛成疾,在荆州都督任上去世,没想到他生出的女儿有如此之能。”长孙皇后暗暗庆幸,幸好早早知道,否则要让此女继续入宫媚主,说不定还会旧事重演。
“武球此女,交给皇后你来处理。”李世民觉得如果自己要无缘无故下令格杀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哪怕她是以后夺唐为周的武氏,那么未免显得有点气量不足。
在他看来。
武氏的野心固然大。
但真正助长她野心和给予她机会的是自己的儿子。
如果不是雉奴放手让她理政二十四年,即使武氏身为皇后,也不可能敢有改唐为周之心。
“陛下,你放心,这一世我保证她是武球,而不是武媚,更不是武婴。”长孙皇后同样没有杀掉一个忠臣女儿的想法,她同样觉得武球能一步步变成武,是儿子和孙子丢失了丈夫的气魄,丢失了大唐的雄风,才让对方鸡司晨的。
“你以后好好教导她,就当是给你和小咒子积德了!”李世民知道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杀掉对方,而是将对方放在身边,好好管教。
至于雉奴。
这一次。
再不能让他当皇帝了。
毫无大唐雄风,更无男子气魄,还不如胆敢谋反的承乾太子呢!
长孙皇后温言安抚好丈夫,转回头看看宝贝女儿,惊而发现自家小宝贝正坐在一个陌生男子的怀里,满心欢喜地喝着一种自己从来不曾看过的饮品,从色泽来看,似乎是奶?
她立即明白过来。
能让自家宝贝女儿如此安坐怀中的,必是昨日救命之仙人。
然而,不等她大礼下拜,叩谢仙人活命之恩,凌霄已经竖起一手指在唇前,示意她不要声张。
长孙皇后先是一。
难道是?
仙人莫非是想看自家丈夫观看大唐历史时的种种反应。
弄清楚仙人意图之后她不禁一阵失笑。
原来仙人也喜欢看热闹啊?
再看面前仙人。
年轻。
看起来比自家承乾大不了多少,怕不是天上奉仙旨下凡的仙童?
她回头见丈夫又沉浸在后续的历史之中,又看眼前仙童饶有兴趣似乎不愿自已声张,于是手脚上前,伸手接过小咒子,抱着她,无声地向仙人三拜致谢。
凌霄摆摆手,表示无须多礼。
又一挥手。
变出一套沙发和玻璃茶几,请她在侧旁坐下。
待长孙皇后坐下,手轻轻拂过茶几,上面瞬间遍布各类水果糕点饮料。
小咒子高兴得差点要欢呼出来,凌霄冲她做了个嘘的手势,小咒子有样学样的竖起手指,嘟起小嘴巴,连连吹气,嘘嘘~,可爱得不行。
凌霄示意长孙皇后随意即可。
自己掏出手机。
点开录频。
对准李世民开始拍录。
长孙皇后不知道这个举动是否奉了仙旨,不敢提醒丈夫,只盼丈夫不要太过得意或泪丧,免得成为仙界笑料。
跟她暗暗好笑不同,李世民看到神龙政变,李氏重夺皇位,去周复唐,大为激动。
很快又看到李显被李旦第三子李隆基政变夺权。
此李隆基行事出乎他意料。
对兄弟敬爱有加。
更重要的是。
这李三郎竟然开创了后世评价奇高的‘开元盛世”。
“好!李显无能,当为李三郎为帝,李三郎有我大唐之风!酒来,为我大唐贺!”李世民高兴得不行,他忽然好想喝一杯,为大唐后世出李隆基这等拨乱反正开创盛世的贤能之君痛饮庆祝。大唐终是大唐,应有此等好男儿为帝,至于雉奴李显李旦这等懦夫,咱不熟,咱的心头肉是李三郎。
凌霄指指茶几。
示意长孙皇后给李世民端去一杯酒让他高兴高兴。
长孙皇后觉得这两个人都很是孩子气,一个看历史看得手舞足蹈,一个看热闹看得眉开眼笑。
她给丈夫送去一杯酒。
李世民一饮而尽。
大叫好酒。
“还是观音婢知我懂我,这酒来得正好!你不知道,我大唐出了个李三郎,他拨乱反正,开我大唐盛世—”李世民说话之间,充满了自豪。
“好好好,大唐有此麒麟儿,当贺。”长孙皇后只好点头配合他。
她有口不能言。
暗乐。
你在我面前眩耀也罢。
背后还有仙人正看着你呢,就怕你到时候尴尬。
“开世盛世李三郎,此子让朕心甚慰,当再饮一杯!”李世民觉得喝一杯还不够尽兴,得再喝一杯,消消自雉奴起给大唐带来的闷气。
“都依你。”长孙皇后笑着摇头,酒可以喝,等会看见仙人,你不要露出醉态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