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国,凌晨一点三十三分。
加州,帕萨迪纳,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近地天体研究中心。
整栋大楼已经被海军陆战队严密把守。
全副武装的士兵们面容冷峻,枪口低垂,警剔地扫视着空旷的街道。
主控大厅内,研究人员们失魂落魄地瘫坐在各自的位子上,眼神空洞。
他们的计算机终端已被物理断网,私人手机更是在士兵们的严厉注视下,被统一收走—
主管办公室里,灯光惨白。
门外的寂静反而放大了室内的不安。
谢尔顿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因焦虑而略显尖细:
“他们到底打算把我们关到什么时候?这是非法拘禁,已经严重侵犯了我们的基本权利!”
马特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尽量温和地安慰道:
“放轻松,谢尔顿。在陨石砸下来之前,他们肯定会放我们离开的——-现在的监管,只是信息封锁的标准程序而已。”
“—信息封锁?!”谢尔顿象是听到什么不可思议的事,语调拔高:“你是说政府准备隐瞒真相?”
马特理所当然的点点头:“是的。”
“这这太荒谬了!”谢尔顿眉心紧:
“根据我的计算,撞击引发的海啸将会摧毁整个太平洋沿岸的所有主要城市!
“政府现在应该立刻公布消息,进行大规模疏散!”
听到这里,马特脸上露出无奈的笑容。
谢尔顿无疑是个天才,16岁便获得了第一个博士学位,可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却幼稚的象个小学生。
他斟酌着用词,试图用对方能理解的逻辑来解释:
“谢尔顿,我们来做一个思想实验。如果政府此刻突然公布‘一颗小行星将在10小时后毁灭世界”,你认为普通民众会作何反应?”
谢尔顿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会陷入混乱。基于马斯洛须求层次理论,当生存安全受到威胁时,社会契约和道德约束会迅速崩塌—届时抢劫、暴力等现象将呈指数级增长。”
马特点点头,继续引导:
“那么下一个问题。对一个国家而言,是一位斯坦福的科学家更重要,还是一位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更重要?”
“显而易见。”谢尔顿撇了撇嘴,“从社会发展上来说,当然是科学家的边际效用更高。他们能创造知识、推动技术、提供就业——”
他突然停顿了一下,似乎想到了什么,不自觉反驳道:
“不过我要纠正你一个常识性错误,像史丹福大学那种地方,本质上更象一个为硅谷输送技工的职业培训所,谈不上有多少真正的科学家。
“还有华盛顿大学的天文系,他们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准确预测了西雅图的降雨
眼看谢尔顿又要开始对同行,进行刻薄点评,马特连忙抬手打断:
“0k,0k,我不举例子了,直接一点讲。
“如果真相公布,所有沿海城市会瞬间陷入无政府状态。
“那些本可以被优先转移,对社会有重要价值的精英们,很可能同样会被困在混乱中,无法脱身————你明白吗?”
谢尔顿没有回答,而是低下头,沉思片刻后,又问道:
“那为什么不干脆将所有沿海城市的居民,都组织起来,迁移到内陆呢?”
马特苦笑的摇摇头:“那我问你,理想状态下,州政府接到联邦政府的命令后,需要多久才能执行?”
谢尔顿回忆了一下:“不算筹备的时间。只开会,进行人员部署———一到两天吧。”
“如果命令需要下达给县政府呢?”
“那再加一两天?”
马特沉重地点点头:“你看,哪怕是执行最简单的行政命令,三级传递都要耗费三天。而现在我们只剩下不到十个小时。
“你认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华盛顿的那群官僚,能够安全有序地转移数以亿计的人口吗?
谢尔顿愣在原地,不知该说什么。
良久,他才叹了口气:
“确实,根本做不到,哪怕是二战时期的米国也做不到—””
膨!
就在这时,主控大厅的正门轰然打开。
一位身着陆军常服的中校军官,大步走入。
锂亮的皮靴敲击在光洁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瞬间吸引了所有研究人员的目光。
军官的目光扫过一张张苍白徨恐的脸,声音洪亮:
“诸位,请立即收拾个人物品,我们十分钟后集合,进行紧急转移!”
很快,一个戴着厚眼镜的年轻研究员,怯生生地举起手:
“中校先生,我们我们要转移到哪里去?可以—让我给家里打个电话吗?””
军官的视线转向提问者,声音冷漠:
“转移目的地是惠特尼峰下的备用军事基地。至于家人———””
他略微提高了音量,确保每个人都能听清,“完全不必担心,已有专人去接你们的直系亲属了。请保持秩序,不要耽搁时间。”
闻听此言,众人苍白的脸上,恢复了一些血色。
很快,他们便在土兵的引导下,登上了紧急调运的军用大巴。
车厢内灯光昏暗,映照着一张张茫然的脸。
没有人交谈,气氛压抑室息。
马特紧挨着车窗坐着,不知在想什么,一直低垂着头。
车队在无人的公路上疾驰,雪亮的灯光划破黑暗。
大约一小时后,大巴车减速,驶入郊外一座戒备森严的机场。
一架架运输机在灯光的协助下,忙碌起降。
“所有人!跟上!快!”
中校军官跳落车,挥舞手臂,示意研究人员向不远处的c-17运输机跑去。
周围飞机带起的夜风,吹得人衣袂翻飞。
马特裹紧了外套,下意识地抬手看了一眼腕表。
现在是凌晨五点十七分。
距离小行星撞击地球,还剩下不到五个小时。
天边,朦胧将明。
东方的天际线,透出一丝令人不安的鱼肚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