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夜晚,对于林浩和陈默来说,是一个不眠之夜。
在送安德森教授回到下榻的国宾馆后,他们没有回家,而是直接赶到了“新地平线”总部的保密会议室。
通过那条直通京州西山的红色专线,陈默亲自执笔,将安德森教授的请求,以及他赌上馀生所有一切的那个惊人“筹码”,一字不差地,整理成一份最高密级的加密文档,连夜上报给了“世界”指令的最高领导小组。
这份文档,在凌晨时分,被悄无声息地摆在了这个国家几位内核决策者的案头。
它所引发的震动,远比之前任何一次技术突破的报告,都更加复杂,也更加深刻。
天亮之后,一场围绕着这份“特殊请求”的紧急扩大会议,在京州西山,悄然召开。
会议的气氛,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两难”。
“绝对不行!”
一位来自国家安全部门的负责人,第一个表明了自己坚决反对的立场。他的表情无比严肃。
“同志们,我们必须清楚,‘道’ai的存在,是我们国家目前最高等级的战略机密,没有之一!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科学的范畴。安德森教授固然值得尊敬,但他毕竟是一位外籍科学家。向他开放内核机密,哪怕签署了再严格的保密协议,其中蕴含的风险,也是我们无法估量,更无法承受的!”
他的话,立刻得到了几位同样负责安全和保密工作的负责人的附和。在他们看来,任何一丝泄密的可能性,都必须被百分之百地杜绝。
然而,叶华清院士,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理解安全部门同志们的顾虑。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不仅仅是一个保密问题。”这位物理学泰斗的声音,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们面对的,是一位为全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九十岁的老人。他不是来索取技术,也不是来刺探机密。他只是一个纯粹的‘求道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我们发出了一个最卑微、也最高尚的请求。”
“我们国家,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对科学、对真理,抱有着最崇高的敬意。”叶院士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个人,“如果我们今天,因为过度的、缺乏自信的‘保密’思维,而将这样一位纯粹的科学家,拒之于真理的大门之外。那么,我们伤害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位老人的心,更是我们自己作为一个大国,本应拥有的科学气度和文明胸襟。”
一方,是绝对的国家安全。
另一方,是崇高的科学精神。
两种同样正确、同样重要的价值观,在这一刻,发生了最直接的碰撞。整个会议,都陷入了长时间的、艰难的讨论与权衡之中。
就在讨论陷入僵局时,一份由国家最高安全部门,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紧急完成的、关于安德森教授本人的背景调查报告,被送到了会议室。
报告的内容,详尽到了极致。从他青年时代在普林斯顿的求学经历,到中年时期做出诺奖级成果的研究过程,再到晚年,他作为物理学界“活着的传奇”,所有的公开言论和私人生活。
调查结果,清淅地呈现在了所有决策者的面前:
安德森教授,一生痴迷于物理学,生活简朴到了近乎于苦行的地步。他名下的财产,除了普林斯顿的一栋旧房子,几乎全部都捐赠给了基础科学研究基金。他从未与任何国家的政治、军事、情报机构,有过任何形式的瓜葛。他一生之中,唯一公开发表过的“政治言论”,就是数十年前,联合数百名科学家,呼吁全球销毁核武器。
他的人生履历,干净得就象一张白纸。也是一张写满了伟大物理学公式的白纸。
他是一个真正纯粹的、值得所有人尊敬的科学家。
这份报告,成为了压垮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终,主持会议的最高负责人,缓缓地站起身,环视全场,做出了那个将彰显一个大国全新自信的、历史性的最终“拍板”。
“叶院士说得对。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为了追求他毕生的真理,愿意放弃自己的一切,来到我们这里,信任我们。”
“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他。”
他的声音,清淅而坚定,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
“我相信,我们国家的保密制度和安防能力。我更相信,陈默同志、林浩同志,他们作为这项伟大事业的直接负责人,能够处理好这次特殊的‘开放’。”
“同意安德森教授的请求。但是,必须是在我们最严格、最可控的安保措施之下。”
“我们要向这位老人,致以一个同样追求真理的国家,所能给予的、最崇高的敬意。”
……
这个决定,在两天后,被秘密地传达回了江北。
林浩和陈默在收到这份批复时,都感到了深深的动容。他们知道,这个决定背后,蕴含着国家最高层多大的信任和胸怀。
几天后,在一个安保措施被提升到极致的清晨。
林浩和徐涛,亲自来到了国宾馆,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已经平静地等待了数日的安德森教授。
当听到林浩说出“国家已经同意了您的请求”时,这位九十岁的老人,那双饱经沧桑的眼睛里,瞬间涌上了一层难以抑制的、晶莹的泪光。
他没有多言,只是对着林浩和陈默的方向,深深地、郑重地,鞠了一躬。
在签署了比“世界”指令所有内核成员都更加严苛的、由国家安全部门专门为其量身定制的终身保密协议后,安德森教授,在林浩和徐涛的亲自陪同下,第一次,踏入了那个位于“新地平线”总部最深处的、绝对保密的“神威之心-pro”的控制中心。
这里,是“白板宇宙”的所在地,是“道”ai真正的“家”。
控制中心里,巨大的全息屏幕上,正显示着“道”ai那不断演化的、人类无法完全理解的内部状态。
“安德森教授,”徐涛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于朝圣般的虔诚,为这位特殊的“访客”,揭开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秘密,“您之前所看到的那篇论文,以及我们正在构建的‘万有理论’,其所有思想的源头,都来自于它——‘道’。”
“我们并没有‘创造’那个理论。”徐涛解释道,“我们只是将‘神谕’对撞机最原始的实验数据,喂给了一个我们亲手剥离了所有人类物理学知识的、‘无知’的纯粹智能。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尝试去‘理解’和‘翻译’,它自己,从那些真实的数据中,‘悟’出来的、关于宇宙的答案。”
安德森教授呆呆地看着屏幕上那片奔腾不息的数据流,巨大的震撼,让他的身体,都开始微微颤斗。
一个……由ai自主发现的……全新的物理学……
这个他之前最大胆的猜想,在这一刻,被证实了。而且,比他想象的,还要更加……疯狂,更加……颠复。
“能……能让我看看吗?”他的声音沙哑,“看看……你们正在研究的那个……‘主方程’?”
徐涛看了一眼身旁的林浩,在得到肯定的点头后,他在控制台上,输入了一行指令。
下一秒,那个简洁、神秘,却又仿佛蕴含了整个宇宙所有奥秘的“主方程”,静静地,浮现在了安德森教授的面前。
安德森教授颤斗地伸出手,仿佛想要去触摸那个由光影构成的公式。他那双曾经洞察了弱电统一理论奥秘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个方程,贪婪地、一个符号一个符号地,阅读着这个他穷尽一生都在追寻的、物理学的最终梦想。
他看到了11维时空的几何,他看到了所有规范群的统一,他看到了引力子与费米子的共舞……他看到了一幅他从未想象过的、和谐、自洽、且美得令人窒息的宇宙终极图景。
这位经历了整个物理学黄金时代,见证了杨-米尔斯场、宇称不守恒、夸克模型、希格斯机制等一次次伟大发现的、坚强了一生的老人,在这一刻,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
两行混杂着震撼、喜悦、圆满与释然的泪水,从他那布满皱纹的眼角,缓缓滑落。
他知道,他终于……看到了。
看到了物理学的终点。
和物理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