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博士,地下室出道 > 第349章 风暴中的“朝圣者”

第349章 风暴中的“朝圣者”(1 / 1)

安德森教授的那段评论,就象一颗在平静的湖面上引爆的深水炸弹。其掀起的冲击波,在短短二十四小时内,就席卷了全球物理学界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说,之前那篇署名为“project &039;world&039;”的论文,还只是一场在专业圈层内引发激烈争议的风暴。那么,安德森教授这封来自物理学最高权威的“加冕诏书”,则彻底将这场风暴,升级为了一场席卷整个科学界的、无可阻挡的海啸。

一场前所未有的“学习狂潮”,在全球各大顶尖物理学研究中心,以一种近乎狂热的姿态,被点燃了。

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在这个曾经走出过爱因斯坦、哥德尔、奥本海默等无数科学巨匠的“圣地”,一间以讨论超弦理论和理论闻名的研讨室里,几位年轻的博士后,正做着一件让他们的导师都感到惊讶的事情。

他们将写满了整个白板的、关于卡拉比-丘流形复杂拓扑结构的推演,毫不尤豫地全部擦掉。然后,一位来自华沙大学的博士后,郑重地,将那篇来自东方论文中的内核数学框架,一字一句地,抄写在了白板的正中央。

“好了,先生们,”他转过身,看着在座的所有同事,眼中闪铄着光芒,“我想,在搞清楚这个东西之前,我们之前讨论的所有关于‘额外维度’的问题,可能……都没有任何意义。”

没有人反驳。一场由全世界最聪明的年轻大脑们自发组织的、对这个全新理论框架的“解构”与“学习”运动,就这样,在物理学的最高殿堂里,悄然开始了。

瑞士,日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

在负责ats探测器(lhc上最大的通用粒子探测器)数据分析的团队内部,一场紧急的技术会议正在召开。

“安德森教授的评论,我想大家都看到了。”团队的负责人,一位严谨的法国物理学家,表情严肃地说道,“我们不能再将那篇论文,仅仅当成一个有趣的‘理论模型’来看待了。”

他指着屏幕上,那篇论文中关于“反常关联”和“幽灵谱线”的描述:“我现在要求,立刻成立一个专项数据分析小组,重新审查我们lhc run 3阶段的所有质子对撞数据!特别是那些高能量、高多重数的‘脏’事件!我们要看一看,在我们的数据里,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被我们当成‘背景噪声’而忽略掉的‘幽灵’!”

一场旨在复现和验证东方奇迹的、与时间赛跑的庞大数据挖掘工作,在世界最大的粒子物理实验室里,被火速激活。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理论物理系的所有研究生课程,都暂时停了下来。系里几位最资深的、主攻量子场论的教授,自发地组织了一系列不定期的公开讲座。讲座的主题只有一个——解读那篇论文中,那个被安德森教授誉为“建造圣殿”的全新数学框架。

教室里座无虚席,连走廊都站满了人。白发苍苍的教授,和青春洋溢的学生,在这一刻,都重新变回了平等的“学习者”,共同仰望着那个来自遥远东方的、他们还无法完全理解的、全新的智慧高峰。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学习狂潮”之下,那个最初的、也是最令人困惑的终极谜题——“一个材料学团队,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更广泛的大讨论。

顶尖期刊《nature》和《science》,甚至专门为此,背靠背地开辟了措辞极其罕见的社论专栏。

《nature》的社论标题是:《科学的“文艺复兴”?还是来自东方的“炼金术”?》

而《science》的社论,则更加直接:《我们是否正在见证一种全新的“科学研究范式”的诞生?》

专栏邀请了全世界各个领域的数十位顶-尖科学家,从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学甚至科学哲学的角度,去探讨这种“跨学科降维打击”背后,可能存在的深层原因。

随着讨论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国际顶尖学者意识到,仅仅依靠阅读论文和远程讨论,是永远无法真正理解这个“奇迹”的。

闭门造车,无法窥见圣殿的全貌。

他们必须亲自去那个风暴的中心,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

于是,一场现代科学史上前所未有的“朝圣之旅”,开始了。

一时间,从早已功成名就的诺贝尔奖得主,到在各自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天才,无数封措辞恳切的、请求前来江北“访问学习”的电子邮件,如同雪片一般,飞向了“新地平线”的官方邮箱、江北大学的国际交流处,甚至是叶华清院士和陈默等人的私人邮箱。

……

江北,“新地平线”总部。

苏晓月看着眼前这份由行政部门紧急整理出来的“访问学者申请名单”,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烦恼”。

这份名单,如果公布出去,足以让全世界任何一所大学的物理系主任都感到嫉妒和疯狂。

名单上,几乎囊括了当今理论物理学界所有分支的、所有如雷贯耳的名字。

“这……这简直是把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搬到我们江北来了。”苏晓月在内核团队的内部会议上,苦笑着说道,“我们的接待能力,根本无法承受。”

“不能全部都接待。”陈默的意见很明确,“我们的内核任务,还是‘世界’指令本身,不能被外界过多的喧嚣所干扰。”

“我同意陈老师的意见。”林浩也点了点头,“但是,完全闭门造车,也不可取。适当的、高层次的交流,对于启发我们的思路,检验我们的理论,也是有好处的。”

最终,团队商议决定,采取一种“有限开放”的策略。

他们决定,以“短期合作研究”的名义,选择性地邀请其中少数几位在学术上最顶尖、且与团队有过深厚交情的学者,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分批前来江北,进行为期一到两周的短期访问。

第一批的邀请名单,很快就被确定了下来——罗西教授、霍夫曼教授……甚至,他们还向远在普林斯顿的安德森教授本人,发出了一封最诚挚的邀请。

这份看似小范围的邀请名单,在被有意无意地泄露出去后,却在全球科学界,再次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它象一张无形的“入场券”,让收到邀请的学者,被视为获得了进入“新物理学内核圈层”的资格,而没有收到邀请的,则只能在圈外焦急地等待。

故事的结尾,一家极具影响力的国际科学新闻媒体,发表了一篇观察报道,为这场正在发生的、历史性的事件,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收束。

报道的标题是:《the great igration》(大迁徙)。

【据不完全统计,在未来三个月内,全球各大主要城市飞往华夏江北的国际航班中,头等舱和商务舱的乘客里,理论物理学家的密度,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一个不成文的共识,正在全球科学界悄然形成——无论你研究的是弦论、圈量子还是宇宙学,如果你想触碰21世纪物理学的最前沿,你必须去东方,去江北。】

【世界基础科学研究的中心,似乎正在发生着一场我们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不可逆转的、历史性的偏移。】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香江:开局刚到岸 疯批王妃今天也在拆系统CPU 忘年交死了,漂亮媳妇却不愿再嫁 洛秋奈何花月夜 我嗑上了自家的你 都市至尊:轮回仙尊 穿越60年代:南锣鼓巷的日子 我的美人师父 财神赵公明 杨辰秦惜不败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