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回许昌万人送行,刘协来见!(求订阅!!)
“顺,这干戚是给你的。”
刘绣道。
高顺俯身拿起那副干戚,左手持盾。
右手握住大斧长柄,戚刃宽阔锋利,斧刃寒光凛冽,挥动时透着劈山裂石的狠劲。
高顺眼中闪过欣喜,沉声道:“这干能御千钧,戚可破坚阵,一守一攻相得益彰。”
“有了它们,近身搏杀时更能进退自如,战力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说罢,他对着刘绣深深一揖,“多谢公子。”
刘绣又指那把破贼刀,对着许褚说道:“这是给兴霸的破贼刀,你先替他收着,等他来了再给他。”
“好嘞!”许褚小心翼翼地接过刀,跟自己的火云刀放在一起。
随后,刘绣看向赵云:“子龙,还有一样东西要交给你。”
他指着青龙偃月刀,“这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你替我给关羽送去。”
【提示:关羽对宿主的忠诚度为百分之二十,对刘备的忠诚度为百分之七十九,对曹操的忠诚度为百分之一】
【提示:赠送礼物、交互等行为可以增加忠诚度,一但忠诚度达到百分五十以上,可成为第一效忠对象。】
这是刘绣前段时间抽奖获得了一张忠诚度数值显现卷,就是能够将一个人的忠诚度用数据的方式显现出来。
本来对于关羽,刘绣想的顺其自然,毕竟关羽对刘备的忠诚度太高,曹操舔那么久都没有舔到手,刘绣就更不可能去舔了。
但是有了这忠诚度数值出来,刘绣心里就改变想法了。
只要你亮条了,那就好办!
先把武器、装备安排一波,一直刷到忠诚度五十以上!
赵云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属下遵命。”
一旁的吕玲绮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羡慕,忍不住嘟起了嘴。
刘绣见状,笑着道:“玲绮,别羡慕,我把乌云踏雪给你。”
吕玲绮眼睛一亮,脸上露出璨烂的笑容:“真的给我吗?太好了!”
“乌云踏雪经过我的驯服之后相当温顺,你可以直接用。”
她看着眼前的乌云踏雪,又看了看刘绣,脸色羞红道:“多谢刘大哥!”
说完,她翻身上了乌云踏雪,笑着跑了出去:“我去试试我的新马!”
看着吕玲绮欢快的背影,刘绣无奈地笑了笑,自从吕布去世之后,还是第一次看到吕玲绮如此开心了。
许褚和赵云等人也都笑了笑,然后退了下去。
接着刘绣坐在藤椅上,开始盘算起来。
如今寿春的躺平任务已经完成,刘记杂货铺也在城中站稳了脚跟,百姓们对铺子信赖有加,每日的生意都十分红火。
“琬儿,这里的事差不多了,咱们该回许昌了。”刘绣对身边的曹琬说道。
曹琬闻言,脸上露出欣喜之色:“好啊,出来这么久,也该回去看看了。”
刘绣点了点头,随即召集众人,宣布了返回许昌的决定。
许褚、赵云等人都听从刘绣的安排,开始着手收拾行装。
一切准备就绪后,刘绣带着曹琬、蔡淡、董琳、许褚、赵云以及吕玲绮等人,坐上了返回许昌的马车。
队伍缓缓驶出寿春城门,刚过吊桥,刘绣便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喧哗。
他掀开车帘回头望去,只见城外大道两侧早已挤满了百姓,老幼妇孺密密麻麻跪了一地,黑压压的人头从城门根一直绵延到远处的官道尽头。
“刘老板留步!”
一个须发斑白的老者拄着拐杖挣扎起身,浑浊的眼睛里含着泪,“您在寿春这几个月,不仅让咱们吃上了饱饭,还修了水渠、平了匪患!”
“还治病救人”
“要不是您来寿春,我们这些人能活多少,真的不一定呢!”
“这份恩情,咱们永世不忘啊!”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此起彼伏的哭喊。
有抱着孩童的妇人对着马车磕头,额头磕在青石板上咚咚作响;
有提着菜篮的小贩将刚摘的鲜桃往马车上抛,哽咽着说:“公子带些路上吃,是俺们一点心意!”;还有一群半大的孩子追着马车跑,手里挥着用红绸扎的布条,齐声喊着“公子要回来啊”。
刘绣看着这一幕,心中泛起暖流。
他示意车队停下,翻身下马走到人群前,对着百姓们深深一揖:“诸位乡亲快快请起,绣在寿春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他目光扫过一张张质朴的脸,朗声道,“日后有机会我定会回来看看,刘记杂货铺也会一直陪着大家。”
老者颤巍巍地领着众人再拜:“我等恭送公子!愿公子一路平安,前程似锦!”
千馀人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在旷野上久久回荡。
直到马车走出数里,刘绣仍能望见城门外那片不肯散去的身影。
而另一边,曹操处理完寿春的战事,心中惦记着刘绣,便带着程昱、典韦等人前来刘记杂货铺看望。
可到了铺子门口,却只见伙计们打理生意,不见刘绣的身影。
“你家公子呢?”曹操问道。
伙计连忙上前拱手:“回夏侯参军的话,我家公子已经带着夫人他们返回许昌了,说是许昌还有事要处理。”
曹操闻言,不禁有些失落,摆了摆手:“知道了。”
他本想和刘绣聊聊水力碾米设备推广的事,没想到却扑了个空。
程昱在一旁说道:“丞相,既然刘公子已经回去了,咱们在这里的事情也处理得差不多了,是不是也该返回许昌了?”
曹操点了点头,“恩,回去吧。刚刚收到消息,袁绍在河北已是蠢蠢欲动,恐怕很快就会有大动作。”
随后,曹操便带着众人离开了寿春,快马加鞭地赶回许昌。
许昌皇宫。
刘协手中捏着一份刚收到的奏报,眉头紧锁,既带着几分如释重负,又藏着深深的忧虑。
“曹操总算平定了袁术————”刘协喃喃自语,语气复杂。
袁术僭越称帝,始终是汉室的一块心病,如今袁术败亡,他自然松了口气。
可转念想到曹操势力愈发庞大,已隐隐有凌驾于皇权之上的势头,心中又泛起一阵寒意。
董承站在一旁,见皇帝神色变幻,低声道:“陛下,曹操平定袁术,虽除去一害,但其野心恐更难遏制。”
“如今传国玉玺仍下落不明,依老臣看,多半是被曹操藏了起来。”
刘协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朕不能再等了!”
“曹操权势日盛,若再放任下去,汉室江山迟早要落入他手。”
“朕这就写一封血书,你带出去,号召天下诸候共讨曹操!”
说罢,他便要去取笔墨。
“陛下三思!”董承连忙上前阻拦,“老臣并非不愿讨贼,只是眼下时机未到啊。”
刘协不解地看着他:“为何?曹操刚刚征战归来,正是疲惫之时,难道不是良机?”
董承叹了口气:“陛下有所不知,老臣曾与小女董琳多次交谈,她夫君刘绣曾言若是陛下此刻弄衣带诏必败无疑。”
“虽然只是预测,但我觉得刘绣说有道理!”
他顿了顿,继续道:“曹操如今根基稳固,许昌内外皆是其心腹,咱们手中无兵无将,仅凭一封血书,根本撼动不了他。”
“一旦失败或者事情败露,好不容易积蓄的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与其贸然行事,不如暂且忍耐,暗中积蓄力量,连络那些不满曹操的忠义之士,待时机成熟再动手不迟。”
刘协沉默了,董承的话如一盆冷水,浇灭了他的冲动。
他何尝不知自己势单力薄,可身为天子,却处处受制于权臣,心中的憋屈难以言说。
“你说的————也有道理。”刘协最终还是妥协了,语气中满是无奈,“可就这般坐以待毙?”
董承拱手道:“陛下不必消沉。老臣会暗中连络各方力量,慢慢布局。只是————”
“只是什么?”
“那刘绣,倒是个奇人。”董承想起董琳描述刘绣时的神情,“他虽是只是商人,颇有智谋。或许————他能成为变量。”
“而且如今他已经是老臣女婿,更不愿意为曹操效力!”
刘协眼中一亮:“哦?朕也听过他的一些传闻。既然他不愿依附曹操,倒不妨一见。”
他看向董承:“你安排一下,朕想见见这个刘绣。”
董承略一沉吟,点头道:“陛下既有此意,老臣会设法安排。只是此事需万分隐秘,不能让曹操察觉。”
刘协点了点头,重新坐回榻上,目光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默默祈祷:
但愿这个刘绣,能给汉室带来一线生机。
刘绣回到许昌的第二天,阳光正好,他正躺在杂货铺后院的藤椅上,琢磨着新到的一批货该如何摆放,院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叩声。
“请问刘老板在吗?”一个略显稚嫩却透着沉稳的声音响起。
刘绣起身开门,只见门口站着个十多岁的少年,衣着朴素,眉宇间却带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成熟。
少年拱手道:“在下刘兴汉,听闻刘老板的杂货铺颇有特色,特来拜访。”
“刘兴汉?”刘绣见是同姓,笑着侧身让他进来,“既是本家,进来坐。”
两人在院中石桌旁坐下,曹琬端来茶水。
刘兴汉捧着茶杯,目光在院中扫了一圈,最后落在刘绣身上:“刘老板年纪轻轻,便把杂货铺经营得有声有色,实在难得。”
“方才在铺外听伙计们闲聊,说老板不仅会造水力碾米的奇物,还懂些谋略?”
刘绣笑了笑:“不过是些糊口的小伎俩罢了,谈不上谋略。”
“刘老板过谦了。”刘兴汉放下茶杯,语气恳切,“如今天下大乱,汉室衰微,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老板有如此才华,为何不出仕匡扶汉室?我在朝中认识些人,若老板愿意,我可为你引荐。”
刘绣摇头:“多谢好意,只是我这人闲散惯了,怕是受不了官场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