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三辆黑色轿车停在市局门口。
程澈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下面走出来的几个人。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国字脸,背挺得笔首。身后跟着两个年轻警官,一个胖一个瘦。
“程队,外省的人到了。”小刘推门进来。
“看到了。”程澈收回目光。“会议室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王头他们都在等着。”
程澈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服。
会议室里,双方人马隔桌而坐。气氛有些微妙。
国字脸男人自我介绍:“我是邻省刑警总队副队长马建国。这是我的副手,李强和张伟。”
程澈起身:“程澈,江城市重案组组长。这是我的同事王刚和小刘。”
马建国上下打量着程澈,眼神里带着明显的质疑。
“程组长看起来很年轻啊。”
“还行。”程澈坐下。
“听说你在这边破了不少大案,媒体宣传得很厉害。”马建国的语气有些不以为然。“不过我们这行,还是得靠实力说话。”
王刚的脸色变了变。小刘握紧了拳头。
程澈表情没变:“马队说得对。”
“我们这次过来,主要是配合省厅的统一行动。”马建国翻开文件夹。“但我们对这个什么螺旋理论,还是有些不同看法。”
“哦?”
“绑匪作案,讲究的是隐蔽性和随机性。怎么可能按照固定路线行动?”马建国指着地图。“你这个分析,太理想化了。”
程澈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看了看在座的其他人。
马建国的两个副手都在点头,显然支持他们队长的观点。王刚和小刘脸上写着不服,但在等程澈的反应。
“马队的担心有道理。”程澈开口。“不过有些经验,可能只是过去的经验。未来的犯罪,需要新的思维。”
马建国的脸色一沉:“程组长这话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程澈摊手。“就是觉得,犯罪手法在升级,我们的思维也得跟上。”
“你是说我们的思维落后了?”那个叫李强的年轻警官站起来。
“我没这么说。”
“但你就是这个意思。”李强的声音提高了。“程组长,你们江城的案子确实破得不错,但不代表你们的方法就是万能的。”
会议室里的温度好像下降了几度。
马建国抬手示意李强坐下,然后看着程澈:“程组长,我们不是来争论的。既然省厅让我们合作,我们就合作。但是,我们有我们的工作方式。”
“当然。”程澈点头。“不如这样,大家都把自己的方案拿出来,看看哪个更可行。”
“好。”马建国打开投影仪。“我们的分析是这样的。”
屏幕上出现一张详细的地图,标记着各种颜色的点和线。
“根据我们的调查,绑匪每次作案后,都会选择人口密集的城市隐藏。他们的目的是要钱,不是要命,所以不会冒险去偏远地区。”
马建国用激光笔在地图上画圈:“所以我们判断,下一次作案地点,应该在这几个城市中的一个。”
李强补充:“我们己经和当地警方联系了,加强了对富商家庭的保护。”
程澈看着屏幕,心里暗笑。这些人的思路完全是传统刑侦的套路,根本没考虑到“影子集团”的真实意图。
“马队的分析很全面。”程澈站起来。“不过我有个小小的疑问。”
“什么疑问?”
“如果绑匪真的只是为了钱,为什么要跨省作案?在一个省内连续作案,不是更方便吗?”
马建国愣了一下:“这个,可能是为了躲避追捕。
“那为什么每次都选择富商子女?普通有钱人不行吗?”
“富商的钱更多。”张伟接话。
“但富商的安保也更严密,风险更大。”程澈走到白板前。“还有,为什么每次都留下那些奇怪的物品?”
马建国的表情有些不自然:“那些可能是无意留下的。”
“七次作案,七次无意?”程澈拿起马克笔。“这个概率有点小。”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
程澈在白板上画了几个点,然后用线连接起来。
“如果把这些物品的位置连起来,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什么现象?”马建国凑过来看。
“它们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而这个图形,如果从数学角度分析,是一个收敛螺旋。”
程澈放下笔:“螺旋的中心点,就在这里。”
他在地图上点了一个位置。
马建国盯着那个点看了很久:“这里是个什么地方?”
“一个小镇。人口不多,但交通便利。”程澈回到座位。“如果我是绑匪,这里确实是个不错的藏身之处。”
李强摇头:“这太牵强了。就凭几个物品的位置,就断定绑匪的老巢?”
“我也觉得证据不足。”程澈点头。“所以这只是个推测。”
马建国看了看手下,又看了看程澈:“程组长,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但我们还是倾向于用传统方法。”
“没问题。”程澈摊手。“反正我们有的是时间。”
“什么意思?”
“按照螺旋理论,下一次作案应该在三天后。按照你们的判断,应该是随时都可能。”程澈看了看表。“我们等等看,谁的判断更准确。”
马建国的脸色变了:“程组长,这不是比赛。”
“当然不是。”程澈站起来。“我去准备一下,万一三天后真的有案子,我们好及时行动。”
说完,他朝王刚和小刘示意,三人离开了会议室。
走廊里,小刘憋不住了:“程队,这些人太傲慢了。”
“正常。”程澈按了按太阳穴。“外地来的,总要显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
王刚问:“我们真的要等三天?”
“等。”程澈点头。“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万一你判断错了呢?”
程澈停下脚步,回头看着王刚:“那就说明我真的需要学习了。”
三人回到办公室,程澈关上门。
“王刚,马上联系那个小镇的派出所。”
“联系他们干什么?”
“让他们注意一下最近有没有陌生人出入,特别是租房的。”程澈坐下。“但不要声张,就说是例行检查。”
“明白。”
“小刘,你去查查马建国他们的背景。”
“查他们干什么?”小刘不解。
程澈看着窗外:“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什么不对劲?”
“说不上来。”程澈摇头。“可能是我多想了。”
办公室里安静下来。程澈靠在椅子上,闭上了眼睛。
外省警方的傲慢和偏见,他早有预料。这种跨区合作,最大的障碍往往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工作方式,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方法最好。要让他们统一行动,比破案还难。
但这次不一样。程澈感觉到,马建国他们的反应有些过激。正常的质疑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的态度,更像是在故意阻挠。
是巧合,还是别的什么?
程澈睁开眼睛,拿起桌上的案件资料。七起绑架案,七个不同的城市,七个不同的受害者。
表面上看,确实没有明显的关联。但如果把时间、地点、手法、目标综合起来分析,就能看出明显的规律。
这不是普通的犯罪团伙能做到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更大的组织在指挥。
而这个组织,很可能就是“影子集团”。
程澈想起了前几次和“影子集团”的交锋。每一次,对方都会在关键时刻出现意想不到的变数。
这次会不会也一样?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王刚走了进来。
“程队,小镇派出所那边有消息了。”
“说。”
“最近确实有几个陌生人在镇上租房,都是外地口音。派出所的人觉得有些可疑,但没有证据。”
程澈点头:“让他们继续观察,但不要打草惊蛇。”
“还有一件事。”王刚坐下。“我查了一下马建国他们的资料。”
“发现什么了?”
“马建国确实是邻省刑警总队的副队长,资历很老,破过不少案子。但是,”
“但是什么?”
“他最近几年的破案率有些下降。特别是涉及高科技犯罪的案子,基本上都没破。”
程澈摸着下巴:“所以他们这次过来,可能不只是为了合作。”
“什么意思?”
“可能也想学点东西。”程澈站起来。“但又不好意思承认,所以表现得很傲慢。”
王刚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不过,”程澈走到窗前。“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
“什么原因?”
程澈没有回答,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
三天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到那时,一切就会见分晓。
如果他的判断是对的,那么“影子集团”的下一步行动就会暴露。
如果他的判断是错的,那么他在外省警方面前就会很难堪。
但不管怎样,他都要为即将到来的风暴做好准备。
因为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