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出于忠节,还是顾忌亲族性命,鲁肃都在思忖如何得体回绝。
岂料刘备竟抛出这记惊雷。
鲁肃虽有些声望,但比起名震天下的荀彧这等国士还差得远!
刘玄德仅据一州之地,竟愿用五千降兵换取你这样的角色?
鲁肃难以置信,刘备竟如此看重自己。
鲁肃嗓音微颤,既惊又喜,一时不知如何回应这份厚意。
鲁肃身躯一震,惊诧地望向秦牧。
他实在不解,从未谋面的秦军师为何如此推崇自己,极力向刘备引荐。
秦牧再次苦口婆心劝说。
对鲁肃这样家资丰厚、志向远大的名士而言, 汉室、留名青史无疑有致命的吸引力。
若非如此,曹操也不会借着天子这面大义旗帜,迅速聚拢天下豪杰。
说穿了,这些豪杰投奔的不是曹操,而是匡扶汉室的抱负。
秦牧这番话在鲁肃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令他满腔热血沸腾。
鲁肃暗自握拳,心潮澎湃,心理防线已近崩溃。
就在此时。
陈到神色匆匆步入厅内。
厅内如遭雷击。
众人——包括秦牧在内——皆露惊愕。
这完全颠覆了刘备的认知。当年黄权降魏时,他尚且善待其亲眷。祸不及家人\",怎料鲁肃尚未归顺,孙策竟先下 ?
鲁肃愤然陈词后,平复心绪,向刘备郑重行礼:
鲁肃最终归降。
不仅归降,更带着刻骨仇恨,誓与孙策不共戴天。
刘备连忙搀扶鲁肃起身。
得此大才投效,刘备心中喜不自胜。
但念及鲁肃家眷尽遭孙策毒手,又深感愧疚,欣喜之情顿减。
鲁肃复仇心切,力劝刘备立即出兵征讨孙策。
刘备望向秦牧,面露难色。
夏口战事方歇,将士疲惫,此时进攻柴桑确非良机。
况且按原先与秦牧商议,当先取宛城惩戒曹操。
秦牧适时调整方略,为刘备制定新策。
十日破曹操。
此言何其豪迈。
鲁肃原本满腔怒火,却被秦牧的豪迈言辞所震慑。
鲁肃直言不讳,表达了对曹操强大实力的顾虑。
刘备闻言一怔。
回想这一路走来,无论敌我悬殊有多大,秦牧始终运筹帷幄,从未失手。
即便此次面对实力远超刘表、孙策的曹操,想必也不在话下。
想到这里,刘备心中疑虑尽消,朗声道:
宛城前。
曹操望着久攻不下的城池,既恼恨又艳羡。
五万大军围城月余,本以为区区五千守军,拿下宛城易如反掌。
谁料霍峻率部死守,任凭曹军轮番进攻,始终 。
此刻曹操才惊觉,自己遇到了真正的劲敌。
曹操身后,郭嘉低声推测:“霍峻此人,想必也是秦牧举荐。”
“秦牧推举?”曹操眼中闪过讶异,随即感叹道:“不想这秦牧不仅足智多谋,竟还有识人之明。刘备得此良才,当真是天赐机缘。”语中难掩对刘备的艳羡。
怅然片刻后,曹操收敛心神问道:“子孝所部现在行军至何处?”
郭嘉立即回应:“按行程推算,子孝将军应已过颍川,正沿汝水进入汝南。妙才将军所部此刻应当刚过许都。”
曹操再次望向宛城方向,轻挥马鞭叹道:“刘备这舆论造势,当真掐准了我们的要害。明日全军拔营北返,该去收拾袁术了。若再不出面,朝廷威严真要荡然无存。”
原来半月前刘备上表天子,请曹操出兵讨伐逆贼袁术。随后许都便流言四起,有说曹操欲效仿袁术称帝,又传袁绍震怒于袁术僭越,欲借道讨逆。舆论狂潮将这位大汉司空推至风口浪尖。
虽知是刘备手段,曹操却不得不收兵转向——毕竟持天子令诸侯者,岂能放任 不讨,反倒攻打汉室宗亲?宛城久攻不下,若再失尽人心,便是满盘皆输。故十日前已密令各军分批北撤,如今围城兵马仅剩两万余众。
第三次强攻未果后,曹操终于放弃了攻克宛城的念头,下令收兵回营。
铜锣声响彻战场,曹军有序撤回营地。
主帅大帐内。
曹操独自饮酒消愁,正与郭嘉等人商议次日撤军事宜。
郭嘉见主帅情绪低落,便出言宽慰。
曹操神色稍霁,目光落在夏口方位,露出一丝笑意。
话音未落。
典韦疾步入帐,呈上紧急军报。
曹操勃然变色,手中玉杯应声而碎。
帐内顿时哗然。
众谋士将领无不震惊失色。
曹操猛然起身,夺过军报细看。
战报内容字字惊心,如雷贯耳。
曹操呆立良久,连吸数口凉气才勉强镇定。
曹孟德长叹一声,神情复杂地将战报递给郭奉孝等人。
郭嘉快步上前细看帛书,眉宇间的疑惑逐渐化为叹服之色。
郭嘉捧着战报反复研读,言语间尽显感慨。
中军帐内叹息声此起彼伏。
原本主张继续攻打宛城的众将闻言,皆默然不语。
帐中顿时哗然。
原本五万大军对阵一万五千守军,进退自如。
如今形势逆转,纵使关羽再悍勇,先前也不敢轻举妄动。
曹操大军已撤离近三万,营中余部不足两万。此消彼长间,先前的兵力优势荡然无存。此刻若仓促退兵,士卒必然军心动摇,而刘备军刚击溃江东兵马,正是士气如虹之时。
曹操欲全身而退,关羽岂会坐视?
曹操闻言精神一振。耳献计后,他抚掌大笑:\"妙计!关云长虽勇,却未必能识破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