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深市的空气里还残留着夏末的溽热,但早晚已透出些许凉意。宋青站在自家别墅宽大的阳台上。
“爸,你看我画的月饼!”女儿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由于他夫妻两人在深市较多,所以去年就把儿子和女儿接来深市上学了。
这边的教程条件也是跟上脚步了。
毕竟陪伴孩子才是最好的。
宋青笑着抱起女儿,心里想着又快中秋了。
掰指头算算,自己已有好些年没回宋家屯过节了。创业初期忙得脚不沾地,后来公司在京城扎根,回乡的次数屈指可数。富贵叔、有才哥、儿时那些光着屁股玩的伙伴……他们的面容在记忆里都有些模糊了。
“想什么呢?”妻子柳思思端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走过来,温柔地问道。
“思思,”宋青放下女儿,接过果盘,“下周中秋,我们回宋家屯过吧。”
“好啊!是该回去看看了。那是咱们的根啊。再说,公司现在运转平稳,回去住几天不妨事。”她顿了顿,眼中也流露出追忆。
正说着,小姨子柳烟烟从旋转楼梯上探出头来,听到姐姐的话:“回东北?太好了!姐夫,说话算话啊!我都想念屯子里的烤苞米、杀猪菜了!”柳烟烟道。
“好,那就回去,对了,这次回去,我打算为屯子里做点事。”
“哦?你想做什么?”柳思思仰头看他。
“我打算出钱,把屯子好好修缮一下。”
“给村里修水泥路,建个图书馆,再弄个篮球场、足球场,还有个文化小广场。另外,我读过的那所小学和镇上的初中,也太破旧了,我想捐笔钱翻新一下。”
柳思思静静地听着,接着道:“这是积德的好事,我支持。咱们现在不缺这点钱,能让乡亲们方便些,让孩子们有个好点的读书环境,比什么都强。”
得到妻子的肯定,宋青点头。
“还有,我准备再拿出五百万,成立个助学基金,专门帮助咱们县里家庭困难的孩子读书。”
“五百万?”柳思思微微讶然,随即点头,“好!这是给子孙积福的事,我举双手赞成。知识改变命运,能多帮一个孩子走出大山,都是功德。”
几天后,宋青一行人从深市飞抵京城。
在京城稍作休整,便准备驱车返乡。从京城到东北老家,路程不近,坐火车辗转不便,宋青早就打算好了开车回去。
一辆黑色奔驰s级,由宋青亲自驾驶,载着妻子和一对儿女。另一辆白色的丰田霸道,则由柳思思开着,载着柳烟烟和大部分行李。
两辆车,踏上了归途。
车轮滚滚,窗外的景色从平原的潦阔逐渐过渡到北边的黑土地的浑厚。
“快到了,快到了!”柳思思也显得有些激动,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山峦轮廓。
后座上的柳烟烟更是兴奋,不停地拿着新买的傻瓜相机对着窗外拍照:“姐,你看那片林子,我们以前是不是在那儿采过蘑菇?”
经过长途跋涉,两辆车终于驶下了国道,转入了通往宋家屯的土路。然而,这最后一段路,却给了宋青这个“衣锦还乡”的游子一个下马威。
路面坑坑洼洼,前几日的秋雨让低洼处积满了泥水。
奔驰底盘低,即便宋青小心翼翼,还是听到了几次令人牙酸的底盘刮擦声。
他心疼得直咧嘴,更让他揪心的是,这条路,乡亲们平日里就是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进出吗?去镇上卖点粮食山货,孩子去上学,该有多难?
“这路……是该修了。”柳思思也蹙着眉,紧紧抓着扶手。
几经颠簸,宋家屯终于出现在视野里。炊烟袅袅,夕阳给一排排红砖瓦房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屯子口那棵熟悉的老槐树果然还在,枝叶比记忆中更加繁茂。
他们的车刚一进屯,就引来了不少目光。孩子们好奇地跟在车后跑,大人们也纷纷从院子里探出头来。
“是宋青小子回来了?”
“哎哟,还有思思和烟烟!”
“这车真气派啊!”
提前接到电话的富贵叔和宋有才早已等在宋青家新盖不久的二层小楼前。
三年前,宋青出资,让富贵叔帮忙督工,推倒了老旧的砖瓦房,盖起了这栋屯子里数一数二的亮堂房子,平日里也托付他们父子照看。
“富贵叔!有才哥!”宋青停好车,快步迎了上去。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富贵叔激动地拍着宋青的肩膀,“房子都收拾好了,炕也烧上了,直接住就行!”
宋有才只是咧着嘴笑,帮忙从车上往下搬行李。
柳思思和柳烟烟下了车,看着眼前熟悉又略带陌生的屯落,眼框都有些湿润。那些年少时在此生活的点滴,如同褪色的电影画面,瞬间变得鲜活起来。
安顿好行李,宋青顾不得休息,第一件事就是让有才哥带着他去屯子边上的紫貂养殖场看了看。这养殖场是他早年投资,主要由富贵叔父子经营。规模不大,但管理得井井有条,一年也能有个几十万的利润。
“青子,今年行情不错,这批貂皮……”富贵叔在一旁介绍着。
宋青点点头,心思却已不在此处。这几十万的收益,对于如今的他而言,确实算不得什么了。
“叔,你和有才哥打理得很好,以后也还是你们费心。”宋青拍了拍富贵叔的肩膀,语气真诚。
晚上,吃过了柳思思和烟烟用带来的食材做的简单却充满家乡味的饭菜后,宋青让有才去通知各家各户,到村委会前的空地上开个会。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屯子。没多久,村委会前就聚满了人。
老少爷们,媳妇姑娘,还有嬉笑打闹的孩子,几乎整个宋家屯的人都来了。大家看着站在台阶上的宋青,眼神里充满了好奇、羡慕,还有一丝期盼。
宋青看着众人,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
“各位叔伯婶娘,兄弟姐妹们!我宋青,好久没回来了!今天回来,看到大家,心里高兴!”
台下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和附和。
“这次回来,一是想过个团圆节,二是……想为咱宋家屯,做点实事!”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今天回来的路,大家也都知道,太难走了!我的车都刮了好几次底盘。所以,我决定,出钱,从咱们屯,修一条水泥路,直接通到镇上!”
“哗——!”
人群炸开了锅!修路?通到镇上?这可是几辈人想都不敢想的大事!去镇上再也不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了!
“宋青,你说的是真的?”有老人颤声问道。
“千真万确!”宋青斩钉截铁,“不但如此,我还打算在咱屯子里,建一个图书馆,让咱大人孩子都有书看!建一个文化小广场,让婶子大娘们晚上能跳跳舞!再建一个篮球场,一个足球场,让小伙子们有地方活动!”
一波接一波的喜讯,让村民们应接不暇,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孩子们听到篮球场足球场,更是高兴得蹦了起来。
宋青抬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抛出一个重磅消息:“另外,今天过节,我的一点心意!咱们屯,凡是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每人过来领一千块钱现金,算是我的中秋礼!”
这下,现场彻底沸腾了!一千块!在1995年,这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绝对是一笔巨款!
足以让老人们过一个肥年,添置不少东西!感激声、夸奖声此起彼伏。
“宋青好人啊!”
“老宋家出了个菩萨心肠的!”
“青子,叔谢谢你了!”
看着乡亲们激动和感激的脸庞,他最后高声宣布:“还有!以后,咱们宋家屯的孩子,只要考上高中,学费我包了!考上大学,学费生活费,我也包了!咱们宋家屯,以后要多出读书人,多出大学生!”
“另外,咱们屯的小学,还有镇上的初中,太破了!我捐钱,翻新重建!要让咱们的孩子,都能在亮堂堂的教室里读书!”
掌声、欢呼声、叫好声,在宋家屯的夜空下久久回荡。
这个中秋前夕的夜晚,宋家屯因为宋青的归来,比过年还要热闹和喜悦。
大会结束后,宋青把富贵叔、宋有才、屯子里辈分最高的宋大爷,以及另外两位德高望重的族老请到了自己家里。
炕桌上摆着烟茶,宋青直接切入正题:“叔,大爷,刚才会上说的那些事,得抓紧办。咱们先盘算盘算,大概需要多少钱。”
富贵叔显然早有准备,或者说,他心里对屯子里的事门清。他拿出一个小本子,戴上老花镜,一笔一笔地算起来:
“青子,这修路是大事,也是花钱的大头。按你说的水泥路标准,宽度三米五,厚度十五公分,一公里大概得十五万左右。从咱屯到镇上,差不多八公里,这就是一百二十万。咱屯子里,各家各户门口的路连着,再绕村修一圈,我估摸着还得三公里左右,又是四十五万。光这路,加起来就得一百六十五万上下。”
宋青点点头,这个预算在他意料之中。
富贵叔继续道:“图书馆,连盖房子带买书买书架,十五万应该够。篮球场,弄水泥地,加之好点的篮球架,七万块。足球场,地方大,要平整土地,种草皮,弄球门,简单围一下,十五万。文化小广场,硬化地面,弄点简单的绿化和小设施,也得十五万左右。”
他抬笔一加:“青子,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图书馆、篮球场、足球场、小广场,这就是……五十二万。加之修路的一百六十五万,总预算大概在二百一十七万左右。”
“二百一十七万……”宋青沉吟了一下,随即大手一挥,“叔,这样,我给您打三百万到账户上!您来管这笔钱,多退少补。您和有才哥辛苦一下,负责找可靠的工程队,监督质量和进度。屯子里到镇上的路,涉及占地什么的,我明天就去镇上,找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务必把这条路尽快修通!”
“三百万!”富贵叔手一抖,差点把本子掉地上,他激动地看着宋青,“青子,你放心!叔一定把这事儿给你办得漂漂亮亮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我信您!”宋青郑重道,接着又宣布了一个让在座所有人都眉开眼笑的决定,“还有,明天开始,连续三天,咱们屯大摆流水席!鸡鸭鱼肉,好酒好菜,管够!您几位明天就帮忙张罗,去镇上采购,所有花销我出!而且,欢迎隔壁几个村子的人都来吃!咱们一起热闹热闹!”
“好!太好了!”宋大爷笑得胡子直颤,“这可是咱宋家屯多少年没有的大喜事!青子,你这是给咱老宋家光宗耀祖啊!”
消息很快传开。第二天,不仅宋家屯陷入了忙碌和喜悦的筹备中,关于宋家屯出了个大老板宋青,衣锦还乡,豪掷数百万为家乡修路建场,给老人发千元红包,还要连摆三天流水席的消息,象风一样刮遍了附近的十里八乡。
王家洼、李家沟、张家营……邻近村子的人听到消息,先是难以置信,随即便是无尽的羡慕和嫉妒。
“看看人家宋家屯!祖坟冒青烟了,出了这么个大能人!”
“唉,咱村咋就没这运气呢?”
“发钱啊!一千块!还修路修广场……这得多少钱啊!”
“别说那些没用的,人家宋老板说了,流水席咱们也能去!走走走,去沾沾喜气,也看看这宋大老板长啥样!”
更重要的是,宋青要修从宋家屯到镇上的水泥路,这对附近几个村子也是天大的好事!他们去镇上,很多时候也要经过宋家屯,或者走相连的土路。这条路一修通,相当于大家都受益。于是,对宋青的羡慕嫉妒,很快又转化为了由衷的赞扬和感激。
“宋老板这是造福乡里啊!”
“好人!大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