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于谦给大明续命百年,那寇准就是给北宋续命百年的人。
真宗时期,辽军南下,朝中许多人建议南迁,就连真宗皇帝都动摇了。
就在这时寇准站了出来,说服真宗御驾亲征,最终打败了辽国。
可以说没有寇准,就没有什么两宋了,直接就进入南宋时代了。
奈何真宗确实扶不起,明明打赢了,却主动找辽国议和。
辽国和大宋成为兄弟国,宋为兄,辽为弟,互不侵犯。
同时作为兄长的大宋,每年要给辽国一定钱财的支持。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了。
而富弼和范仲淹是同一时期的人,庆历新政他也是主导者之一。
最重要的是他的手段比范仲淹要更温和一点,范仲淹为人太过刚直,这也是变法导致失败的一个原因。
富弼曾劝说过,并没有劝动。否则不说成功,但也不会失败的那么快。
“殿下天资聪颖,实乃大宋之福。”富弼躬身称赞道。
官家闻言笑的很是开心。
“那皇儿的学业就拜托彦国了。”
“能教导殿下,乃是臣的荣幸。”
闲聊几句,官家便让富弼先退下了。
今日只是让富弼和赵睿见一面,而且赵睿蒙学也不是只有一个老师就行了。
富弼复相,平常要处理政务,也没有太多时间教导赵睿。
还得从翰林院挑选几个学士负责日常教导,富弼只有偶尔才去给赵睿授课。
富弼行礼退下后,官家看向赵睿道:“皇儿,富爱卿有大才,你要好好和他学,明白么?”
“儿臣明白,定不负父皇所望!”赵睿躬身道。
“恩。”
官家微微颔首道:“资善堂闲置多年,需要修缮。朕还要给你选一些别的老师和伴读,也需要时间,你且耐心等待。”
还要选别的老师,赵睿能够理解。
毕竟不可能让富弼教他基础的那些。
而伴读既是皇家给臣子施恩,也是为储君培养班底的一种手段。
没错,官家这是完全把赵睿当储君培养,普通皇子可没有拥有伴读的资格。
“是!”赵睿应道。
资善堂是皇子蒙学之所,官家十几岁继位,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了。
算上赵睿才有两个儿子,前一个没到两岁就夭折了。
也就是说资善堂已经被闲置数十年了。
官家崇尚节俭,宫中闲置的殿宇老旧都舍不得花钱修。
如今他要蒙学,资善堂肯定要修修。
“行了,你回坤宁宫吧。朕要处理政务了。”官家摆手道。
赵睿躬身道:“儿臣还有一事想求父皇。”
“什么事?”官家问道。
“儿臣想学习武艺。”赵睿说道。
“学习武艺?”官家闻言眉头紧皱。
从太祖开始定下重文的国策后,后面历代皇帝对于教育都非常重视。
自古文武相轻,加之朝廷格外重文,导致大宋的文人对于武将十分看不起。
甚至就连君子六艺中的射和御都彻底舍弃了。
在宋朝以前,文人的极致追求,都是出则为将,入则为相。
对于文臣武将的定义其实并不严格。
说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也是从宋朝开始的。
那些文官子弟都没人沾武,赵睿一个皇子居然提出要学武,要不是就这么一个儿子,宝贝的不行,官家闻言就该直接骂人了。
赵睿既然开口,自然有准备,见父皇皱眉,便说道:“儿臣就是听人说练武能够强身健体,若是父皇不允,便算了。”
“恩?”
官家闻言一怔,思索了一会眼中闪过一丝意动。
他虽然只有过两个儿子,但女儿可不少,但不管儿子女儿,几乎都夭折了,长大成人的没几个。
赵睿要是说别的原因,他肯定不会答应。
但学武可以强身健体,确实让他有些尤豫。
虽然赵睿除了两岁时生过一次大病,后面就再也没有生过什么大兵,但能不能健康长大成人,谁也不知道。
若是习武真的对身体好,官家自然不会拒绝。
“此事朕考虑考虑。”官家尤豫片刻说道。
“儿臣告退!”
赵睿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而且父皇既然尤豫,那么答应的可能就非常大了。
目送赵睿离去,官家沉吟片刻道:“去把宁远侯…”
官家本想让人去召宁远侯顾偃开入宫,可想到顾偃开早年在战场受伤,留下了暗疾,话又止住了。
“传枢密副使狄青!”
“是!”
李公公应声退下,安排人去枢密院传旨。
官家吩咐完,便拿起扎子看了起来。
恰好这道扎子正是狄青请战的扎子。
年初广源州蛮侬智高反叛,官家已经命附近官员调兵平叛了。
只是迟迟还没有消息传来,让他有些不太放心。
而狄青确实是朝中目前少有的能打的武将。
……
赵睿可不知道这些,出了龙图阁后,微微摇头。
自己这便宜父皇,若是轮勤政和节俭,历史上所有皇帝中,绝对能排在前列。
历史上不乏一些前期勤政,后期昏庸的皇帝。
就是那些所谓的明君,到了中后期也都有所懈迨。
借用刘皇叔的话来说:“朕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不能享受享受了?”
从继位到死,能始终保持不变的明君,可谓少之又少。
而他这个便宜父皇,就是其一。
从继位之初,就勤政节俭,一直到死都保持着没有改变。
他在位期间也是两宋时期最繁华的时期了,对外基本没有战事,内部也相对平稳,更是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可据赵睿得到的一些消息,父皇节俭,并未带动节俭之风。
那些官宦勋爵人家,一个比一个奢靡。
就是培养的那些人才也有很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并非人本身,而是风气的原因。
大宋文风太甚了,强盛到武将完全没有了话语权。
在这种风气下,文人看不起武将已经深入骨髓了。
这些人才,也深受影响。
范仲淹,欧阳修这些,不都在打压武将么。
韩章更是喊出东华门唱名方为好男儿的话来。
能说他们有错么?
站在他们的角度,自己并没有错。
唐朝后期和五代十国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就是武将导致的。
以史为鉴,打压武将自然没错。
若是没有外敌,自然没错。
可大宋面对辽夏这两个外敌,北方还没有险关可守,打压武将的结果就是对外战争几乎没赢过。
赵睿叹了一口气,顿感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