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富弼(1 / 1)

赵睿正胡思乱想,一个太监小跑过来,和亭子外守着的内侍说了几句。

守着的内侍听完连忙来到亭中,躬身道:“殿下,陛下让您去龙图阁一趟。”

“我知道了。”

赵睿心里一喜,莫非老师的事情有眉目了?

他顾不上多想,连忙起身往外走去。

出了亭子已经有内侍抬来步辇候着,赵睿上了步辇,内侍便抬起步辇往龙图阁而去。

在宫内,乘坐步辇是皇帝皇后和太子三人才有的权力,其馀人就只能步行。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那就是皇帝恩典特许。

皇宫那么大,一些老臣腿脚不便,官家就会降下恩典,准其在宫中乘坐步辇

赵睿虽然未被册封太子,可官家目前为止也就他一个儿子,自然不缺恩宠,被特许在宫内乘坐步辇。

不过赵睿平时都喜欢自己走,只有官家和皇后找他,才会乘坐步辇。

来的龙图阁外,抬着步辇的内侍小心将步辇放下,赵睿下了步辇,踩着阶梯来到龙图阁门口。

“殿下,陛下吩咐了,您到了直接进去即可。”门口的司殿太监连忙行礼道。

“恩。”

赵睿含笑点头,这次进入龙图阁。

龙图阁其实就是御书房,平常官家处理政务皆是在此。

分为内外两殿,外殿是一些翰林院侍读学士和修撰编修办公的地方。

他们需要随时待命,侍读学士是替官家讲解经义,编修则是拟定诏书处理一些机密文档。

而修撰则是记录言行等。

见赵睿进来,几个翰林院官员连忙起身行礼。

赵睿微笑点头回应了下,进入了内殿。

刚进门就听到父皇的笑声,定眼一看,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赐坐一旁,正在和坐在御案后的父皇说着话。

男子穿着一身紫色官袍,身材清瘦,皮肤微黑有些粗糙。

赵睿平常经常来龙图阁,朝中重臣他虽然不全认识,可几乎都有些印象。

而朝中只有三品及以上的官员才能穿紫色官袍,他不可能没印象才是。

不用说这个中年男子,应该是最近才调回汴京的。

只是赵睿平常见到的官员,不说个个肥头大耳,但大多都皮肤细腻,一看就养尊处优惯了。

居移气,养移体。

能着紫,成为上品官员,哪怕最快也要十几年。

就算家中早期贫寒,做官十几年,也慢慢养出来了。

“皇儿来了。”

官家见赵睿进来,停下闲聊,笑着招手道:“你不是一直吵着要老师么,父皇可是给你将人请回来了。”

“儿臣拜见父皇!”

赵睿躬身一礼,然后又朝坐着的中年男子,躬身道:“学生拜见老师。”

中年男子连忙起身回礼,微笑道:“臣虽然不在朝中,却也听说皇子对待宫女内侍宽仁,有陛下之风。”

“呵呵,睿儿性子确实宽仁。从未处罚过身边之人,有人犯错,皆为其求情。”官家笑道。

对于一个父亲来说,最喜欢听别人说自己儿子类己。

不单单长相,脾气性格为人处事方面都要类己。

历史上不乏一些皇帝,因为觉得某个儿子很象自己,胜出易储之心。

官家就这么一个儿子,并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和烦恼,因此听到别人夸赞儿子,自然高兴。

“臣有几个问题想问问殿下,请陛下应允。”中年男子躬身道。

“朕准了。”官家微笑点头。

“谢陛下!”

中年男子谢恩后,转身朝赵睿拱手道:“殿下幼年便有求学之心,乃大宋之福。

可官家只是有意让臣教导殿下,殿下便直接执学生礼,难道就不担心臣不足以教导殿下么?”

“我曾听母后读过《师说》,文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也不必贤于弟子。圣人也言,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向父皇求师多次,今日父皇才定下,可见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又有何可担忧的呢?”赵睿说道。

中年男子惊愕的看着赵睿,这番话并不算多高明。

可一个即将满五岁的孩童,能条理清淅的说出来,也太惊人了。

官家中年男子呆滞的模样,笑道:“彦国,如何?”

他语气带着几分压制不住的得意。

赵睿从小两岁开始,就表现的异常聪慧。

因为担心慧极必伤,他一直尽力压制着,也未跟臣子们眩耀过。

如今赵睿也确实到了该蒙学的时候了,也没什么好隐瞒了。

赵睿听到‘彦国’两字,心中一动,知道了眼前中年男子的身份了。

富弼!

这两年多他一直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大宋’。

整体来说这个大宋和历史上的区别并不是很大。

太祖皇帝创建大宋后,并未杯酒释兵权,而是抽调精兵入禁军,并赏赐那些开国功臣世袭罔替的爵位,来进行安抚。

后又设立枢密院由文官担任枢密使,对武将进行制衡。

原本重文抑武的国策,变为了重文轻武。

虽然是一字只差,却天壤之别。

重文轻武是每个朝代到了中后期都必然会出现的局面。

刚建国之时,武将地位非常高。

可到了中期,天下太平,武将的作用就小了。

文官必然会对武将进行压制,皇帝也乐于看到这种结果。

而抑武则不同,是通过各种手段贬低打压武将。

虽然历史出现了变故,可整体上和历史上的大宋差异并不是特别大。

武将地位没有正史上那么低,但在文官的打压下如今在朝中的话语权也有限。

当然了,比历史上武将完全要看文官脸色来说,还是要强很多的。

因为历史走向了岔路,出现了差异,就导致历史上的名人有的存在,有的不存在,也多了许多原本并不存在的人。

而富弼就是历史上本来就存在的,除此外还有范仲淹。

都说历史存在着必然性,虽然如今的大宋和正史上的存在一些差异,可很多事还是和历史上一样。

比如说三冗问题。

于是官家还是选择了启用范仲淹和富弼进行变法。

结局也没变化,最终以范仲淹和富弼等人自请外放而告终。

要说大宋的文臣,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大概率就是范仲淹了。

其次应该就是王安石和司马光了。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大宋实行的两次变法是以两人为主导。

司马光出名可不是砸缸,而是他和王安石的争斗。

但赵睿最喜欢的却是寇准和富弼。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少年铁血战神 小马宝莉:拒绝,逃避 大唐剑圣录 四合院:狗叔棺材板动了 民俗诡谲短篇故事集 锦心绣首:盲世子的替嫁娇妻 所行之处:鲸落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综影视之系统007的穿越之旅 上古神工之术之傀儡天工